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云暮谣 » 随笔22·日月明

随笔22·日月明

    “日月为明,明者为觉,觉而后悟。”

    不知怎地,却是突然想起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安意如的作品《日月》的序言中。

    许是晚上班级聚餐时多饮了几杯酒吧,虽不至于铭鼎,却也有几分恍惚了。再加上,人在夜晚本就是多愁善感,也就难免多想。

    其实平日里向来是不饮酒的,亦是从未测试过自己的酒量,是千杯不醉,还是饮少辄醉。当然,也怕,一醉,便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我对自己那被压抑的阴暗面向来是不自信的。当然,也有一种冲动,想去将心底埋藏的情愫倾诉。

    此时魔鬼正在耳畔低吟。

    想到这人生在世七十余载的短暂,想到那谁也躲不过的恐惧……许是一时又强说惆怅了吧,生年不满百,又去说什么千载人间事。

    只是,一生只有一次,纵有轮回,也大抵是虚妄。这韶华年岁,更是指间流砂,匆匆流去也不复回返,不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又哪来的时间或是地点的正与错。当是应该……尝试着去握住那轮转的年轮吧。

    昨日还在劝别人怜取眼前人,轮到自己,却还在踌躇徘徊。

    想到李太白那句“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想到一道身影,想到一些事情……

    心呀,却是不由有几分痛处。

    安意如是我最喜欢的一名青年作家,她的文字,我很喜欢。

    当然,安意如其实也是深受争议的,有关她抄袭的事,似乎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就如刚刚拿起放在手下的《日月》,亦被传抄袭《天珠·藏人传奇》这本书,还有举例抄袭的一段文字。

    安意如,生于AH,将XZ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对XZ有着别样的情愫。

    《日月》的主人公,尹长生,便是这样一名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原型,生于藏地,长于内陆的孩子。

    那本《千山之外》,更是以她在藏地行走时的见闻为题材。

    当代青年作家似乎不少都与XZ这片土地有着不浅的缘分,XZ、LS这些名词,在以江湖传记成名的大冰亦是有着不轻的份额。

    有时也不由向西北望去,想看看那片土地有什么魅力。

    只是啊……却是重楼阻隔,远远不可望见。

    孔雀东南飞,因为西北有高楼。

    安意如的文字是孤寂清冷的,唯有诗词相伴,故而我喜欢。

    有时也偶尔提到那个“他”,夜半醒来时沉睡时的侧脸,却也是湖面平静无有波澜。正如同那清冷的文字。

    《日月》的文笔自然是不必多说,事实上,若论优劣,文字更胜剧情。剧情并非流水账,有着上佳的文笔增色,不算复杂的情节,却似乎照见那由情愫初动到随波逐流再到戛然而止的浮尘一世。

    就算是情愫初动时,也是有几分清冷的,少年时的尹长生爬到树梢看到那一幕,月下沙滩的冲动。另一段故事中,苏缦华又是那么自然的开始、结束,一切都毫无征兆。文字并未写的多么露骨,甚至也是说是有几分凄冷,凄冷中又带着几分令人痛彻心扉的绝美。

    修得的是灵魂的圆满,曾经的罪业随皮囊褪去。

    我落笔时,大概也有七八分的晦涩吧,毕竟还是个自命清高伪君子,装也要装几分的。

    只是,却还是有些话,难以启齿。

    这大概也是安意如对某些本性使然的事情的态度吧,修得灵魂的圆满,有几分佛经般的深远韵味,亦是与传统儒学的礼法观点相去甚远。许是……看淡了吧。

    此间种种,我能窥见文字中诸般玄机,若论己见,却是不敢轻易言说。

    未曾入局,如何破局?未曾入得苦海,如何回头是岸?未曾入得红尘深处,又如何证悟菩提,拈花一笑。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还忆去年人。

    所见的,却只是滚滚长河卷起的浪涛,不过是被后人记下的一点。就如冰山,表露在海面的其实只有三成,还有七成隐于海下,不见天日。

    或许无数年后,也只会隐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永远无法有见得天日的一天。

    此时的我,其实就如同一张无有黑点的白纸,修得无情,也只是未见情时的不动。唯有此身真正踏入红尘,从无情到有情,再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将这有情斩断或者斩断,才能真正做到连心都是冷的,而不只是面若冰霜。

    《日月》中,除了尹长生和苏缦华这一对双线剧情的主角外,还有一个人,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个人,便是苏缦华的父亲,苏谕哲。

    苏谕哲入了山林,做了道士,砍柴煮茶烧火做饭。

    有所爱,求不得,与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相守一生。苏缦华的父亲与母亲性格其实是严重不合的,一个超然物外,如谪世仙人,一个现实虚荣,为这虚假的繁华迷了双眼。

    再多说,便算是剧透了。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一词,也是《日月》第三章的题目。

    千山暮雪,当真是一副绝美的画面。

    《日月》呀……却是愈加喜欢了。

    初时看的是尹长生的人生,似乎是一场,除了情之一字,都十分顺利的人生,最后更是可以戛然而止,放下这前半生追求的功名利禄去寻回初心,修得灵魂的圆满。当然,后一半的内容,最初其实是并未看到的。

    那时落笔痴狂,文字尚不得入门,心未静,意也未舒,这略有压抑无奈的情节,其实是难以看下去的。

    那时的我,甚至对其中一些剧情都不是很理解。

    后来读懂了那一份无奈,那一份随波逐流的无可奈何,以及……那身在局中的勘破。

    而后又是发觉,其中每一个角色,其实都是主角,那一段段人生,或许都有所映照。

    尹长生、苏缦华、尹莲、尹守国、谢江南、罗布、苏谕哲、范丽杰、赵星野……恍然发觉,这一个个角色,是那么的虚幻,又是那么的真实。

    我于其中,似乎看到一个个投影,就在眼前之景。

    笔落,眉头微皱,随机却又是舒展开来。

    文字啊,永远是不够用的。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月亦有阴晴圆缺,这文字又何必强求。纵使这拙笔写不出其中一二,能记下片刻灵动,却也是足够了。

    还有……《日月》中的文字,真的很不错呢。

    ——202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