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新生:基础缺陷 » 《新生:基础缺陷》第十三章

《新生:基础缺陷》第十三章

    请允许我用详细的笔墨介绍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这对地球人类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打击,对于人类畅想的新生计划来说也是打击,正因为接下来确认发生的事情,让地球人类决定暂时终止新生计划,暂时停止地球二号甚至可能的地球三号和地球四号上新人类的机械飞升。

    实验26号的地核观测要持续了一多月,我和丁博士没有选择四处去旅游一番,因为创世引擎的暂停使用,让各个地方充满了游客,不过幸好当年这里选的就偏僻异常,我和丁博士就在隧道入口处附近,假装也是在附近游玩的人,把里面的铁门重新用密码锁锁上了。

    最终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切还好,并没有遇到太多的人,只是有几个人路过过这里,他们只是进去看有锁就又出来了。

    政府对核电站的检查看来并不顺利,快一个月了,核电站依然没有恢复,人们收到了最新的政府报告,三处核电站损坏严重,其中一个反应核心炉破裂了,核反应堆的核心掉进了地下裂口里,政府不得不往里面不停地灌海水,保证这颗反应核心不会过热发生爆炸,但接触到反应核心的水会被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

    失控的反应核心掉入地下难以寻找不说,就算派机器去找,过热的温度也会造成机器损坏,无法靠近核心。如果放任不管要持续几十年才能停止反应,这期间产生的核污水太多了,需要建造无数个储水罐保存,里面的放射性元素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衰减,变成放射性不超标的正常水。

    不过机械身躯的人类并不怎么害怕放射性污染,但这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让人们感到沮丧,收到这份政府报告的人们,通过网络媒体发表着各种观点,人们问出的最多的问题是,既然已经有了南北极的核聚变反应环,核聚变反应不是不会产生辐射污染的清洁能源吗,为何要冒险去使用这些生物人类时期就发明的核电站呢,这些核电站在生物人类时期就被证明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了。

    这份报告引起的不满和质疑,让政府主席黄进又一次发表了致全体公民的讲话:

    “各位地球人类的公民们,技术团队关于三处核电站受损情况的报告,已经发布了,情况并不乐观,我们注意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为何政府过去会启动这些老核电站,造成现在受损后核污染的情况。

    首先,关于核污染问题,请各位不要过于担心,这些核电站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技术,但也有很高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且,核污染对于我们的机械身躯来说,已经不可怕,这次的污染等级也很低,这些核污水排入大海,经过海洋的稀释以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也将很有限,所以请不要过于担心。

    之所以除了南北极的核聚变反应环,还要使用这些核电站,是因为,在李兆才博士创造核聚变反应环后,极大的提高了发电能力,但创世引擎中大家对虚拟世界越来越多的建造和使用,让创世引擎的规模和功耗大幅增加,导致后来的电力又出现了紧张。

    大家可能没有过多关注技术上的细节,核聚变反应环只能建造在南北极的地球磁场中心上才能成功,所以,不会有放射性污染的核聚变带给我们的电力其实是有限的,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的的享受创世引擎无尽的美好,政府评估后重启了生物人类时期的核电站,所以位于日本的三座核电站才会被建造使用。

    没有人希望发生这样的悲剧,还是上次讲话告知的措施,每个人对创世引擎的使用将会受到限制,相信亚洲地区的公民,在这期间发现了地球的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态环保状况,相当完美,美好的大自然也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美好的相遇。

    谢谢。”

    丁博士:“每个星球只能建造二个核聚变反应环,那人类的资源需求困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还真是连我们也不了解的技术细节,普通人更不会了解了。”

    丁博士:“核电站附近发生这样级别地震的概率并不高,没必要因为这点风险,放弃人类获得更多电力。”

    我:“那选择更合适的位置也许更好,日本岛虽然环海,但毕竟处于地震带上,如果选择其他海岸会更好。”

    丁博士:“估计会的,估计是海岛的居民多导致的能源短缺大,所以建在了海岛上,整个日本岛有俩亿多人口吧。”

    我:“看来李兆才是想到了利用地球磁场加强核聚变磁约束的方法,在南北极成功的实现了有效的可控核聚变。”

    丁博士:“我当时以为在没有磁场干扰的地下实验室,能获得更多机会呢,看来方向上就完全错了,确实也没有成功。”

    我:“也许可以再研究研究,能否用其他方式实现有效的可控核聚变,如果成功了,那能源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吧,宇宙中充满核聚变的原料。”

    丁博士:“类似地球磁场的星球,有不少,如果把核聚变反应环建在其他星球,找根电线跟地球连起来,就好了。”

    我:“哈哈,这根电线的难度如何?”

    丁博士:“跟从太阳上取水差不多吧。”

    越说越好笑的我们,在这片无人的林地,聊了起来,没有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息和期望。

    但等我们去收取实验26的观测数据时,实验26带有惊讶地说道:“虽然我不具备计算这些数据的能力,但从观测原始数据的数值上来看,地球的核心似乎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我建议你们过段时间再次运行我来观测地核数据。”

    丁博士:“你的意思是,从原始数据上看地核已经产生了足够大的变化了吗?”

    实验26:“是的,因为之前的八份原始数据大体不变,相比来说,这次的数据明显有变化。”

    丁博士转过头看着我说道:“我突然有个不好的想法,难道这次的地震不是偶然,难道之前的地质爱好协会发布的猜测是真实的?”

    我:“也许是实验26号本身年代久远,导致观测数据出现了异常。”

    实验26:“不排除这项可能,但我的自检报告显示我很正常,我的基准数据测试也显示测试结果正确。”

    丁博士:“我们先回家,通过计算中心计算出地核的参数结果吧,看看是什么变化。”

    我:“太阳系处在如此稳定的时期,整个太阳系几亿年才会有一些变化,我认为地球不太可能出现什么变化。”

    丁博士:“是的,我们都是这样以为的,还是先等计算结果吧。”

    我和丁博士带着数据盘,离开时,锁好了门,重新将围栏立好,重新挂上了“实验重地、闲人免进”和“危险区域,易坍塌,请勿进入,否则后果自负”的告示牌。

    穿过茂密的树林,我们找到车,开车去往家里,一路上的车流不少,亚洲区的创世引擎依然没有恢复,路过成都时,聚集在广场上抗议的人非常多,整个成都的街头,到处都是涂鸦和听歌跳舞的人群。

    我和丁博士都没有心情去看这些表演,接下来路过的几个城市都差不多,看来很多人把机械身躯的激素水平调节到了年轻人模式,玩起来更容易兴奋、更容易尽兴。

    和回家路过的其他城市的状况类似,丁博士的家门和围墙上也被涂上了各种标语和符号,“失去灵魂”“创世引擎带来堕落”“美好的时代”“你去了哪里”等等,看来不是同一个人画上去的。

    丁博士的家是一处位于郊区的独栋五层楼房,围栏和围墙交替围着,里面有一大片花园,楼房后面是一片山地,丁博士买下了房子后面的很大一片山林。

    我们并没有从正门进去,我们在山边停车以后,带着数据盘,爬进山林里,从山林里来到了花园的后方。这里不会被外面路上偶尔路过的人看不到,我们确认没有人的情况下,打开了后门,又从花园的地下入口,直接进入了地下工厂和实验区。

    这里的工厂已经停止了运转,实验室也是,只保留了基本的照明和消防用电设备开启,我们刚打开门进入地下,一个机器助手就等在我们面前,胸前写着125。

    125:“丁博士、欣冉,你们回来了,但我们没有收到你们会回来的通知,是秘密回来吗?”

    丁博士:“是秘密,不要告诉其他任何人,也不要留下数据记录。我需要恢复实验室和所有机房的供电,并开启计算中心,地上部分就不用了,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125:“我这告知其他机器人一起去处理,等供电好了,会通知你的。”

    丁博士:“好的,我和欣冉随便走走。”

    我们刚要离开,丁博士转头问道:“对了,门口的标语涂鸦多久了?”

    125:“最近才有的,创世引擎因为能源短缺,停机了,人群出现了一些混乱。我们已经跟政府投诉过了,由于全亚洲地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目前政府无力处理这些骚扰。”

    丁博士:“那这地下的实验区和工厂,有好的办法搬到地上吗?”

    125:“这恐怕需要这一片合适的厂区,再联系政府,获得施工许可,建造新的地上工厂和实验楼。”

    丁博士:“我是说咱家的五层楼能容下吗,把不影响实验和工厂运转的客厅、卧室、书房这类的都搬到地下,把实验区和工厂区挪到地上楼里,保证能运转起来。”

    125:“应该是可以的,是需要我们秘密的操作吗?尽量不被外界感觉到的方式?”

    丁博士:“没错,需要不被发现。”

    125:“需要我们测量完再看行不行。”

    丁博士:“这样吧,那些可以以后再弄,计算中心机房先搬吧,搬到最顶楼上。其他的你们看能不能行再决定吧,计算中心搬完我需要立马使用,房间要选防震、防水、防火最严格的中间那间。”

    125:“好的,先只搬中心机房的话,明天就能弄好。”

    我:“你是担心再有地震?”

    丁博士:“嗯,这里当年建造的时候有很高等级的抗震设计,但地下部分如果塌陷了,将会难以挖掘出来。”

    125:“地上建筑是整体抗震设计,即便9.0级的地震也不会倒塌,除非地面完全撑不住地上部分,整个建筑掉进地下。”

    丁博士:“嗯,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