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十二部电影 » 第七十七章 电影剪辑

第七十七章 电影剪辑

    莱恩和史蒂文先观看了《失孤》的样片。

    很巧妙的是,电影的开头是英国伦敦,男主让妻子逃难的场景,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后拍摄的剧情。

    其中播放到男主妻子带着孩子准备坐船离开时,码头上人潮汹涌,大家都抢着上船,不时有人掉落海水中。

    “这里的剧情需要的群演太多,场面很不好控制,当时我让摄影组分开随意拍摄,你觉得呈现出来的效果怎么样。”

    莱恩听的出来史蒂文还是很满意这段拍摄的,点点头,

    “方法很不错,完全体现出了人们在逃难时的慌乱效果。”

    史蒂文听到想听的,还想张嘴说什么,打板声响起,开始播放了下一条。

    ……

    暗黑的环境里,莱恩看着电影拍摄的一条又一条,轮到自己的角色出场时,莱恩有些不想继续看了。

    感觉挺折磨人的,表演时察觉不到,看的时候能给自己的表演挑出各种毛病,想改也改不了。

    虽然看不清史蒂文的表情也没听到声音,但莱恩就是感觉他在笑。

    似乎知道莱恩在观察自己,史蒂文宽慰了一句,

    “还没经过后期制作,放心,你的演技相比其他人很不错了。”

    一般来说,电影的后期制作包括三大方面。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大家口中的剪辑;特效的制作,分视觉特效和声音特效,视觉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音效比较典型的例子像垂直蒙太奇。

    最后就是电影配乐。

    看完了样片,莱恩感觉还不错,不过今天也到此为止了,史蒂文让莱恩明天早点来参与电影的后期制作。

    ……

    “还有吗?”

    “没了,刚才就是最后一卷了。”

    莱恩伸了个无声的懒腰,这一周都在剪辑室里和两个同事一起给电影做着音画同步。

    还在电影大多都是单机拍摄,画面和声音比较容易匹配。

    只有最初登船和最后女主火葬自己的镜头是双机拍摄,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1925年入行的资深剪辑师托尼·马蒂内利,是史蒂文的老朋友。

    他和史蒂文在一旁的剪辑机上工作好几天了,他们并没有等莱恩他们完全完成音画同步,而是等一部分影片完成了音画同步,就开始了剪辑。

    莱恩观察到史蒂文这几天日夜不停地听着电影配乐(以便根据音乐来剪辑)。

    他有一个留声机,他带来了所有这些每分钟33转的唱片。

    他会边听边看自己拍摄的电影,可以就这么一整夜走来走去。

    这让莱恩感觉史蒂文是个完美主义者。

    莱恩凑了过去,现在数字时代还没到来,电影剪辑还是手工剪辑。

    呈现在莱恩面前的剪辑机更像是一台缝纫机,坐落在地上,齿轮转动时发出隆隆的响声,配上刺喇喇的卷片声,像是一头巨兽。

    史蒂文就站在莱恩身前低头沉思,剪辑师托尼坐在一旁等着史蒂文下决定。

    托尼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史蒂文指挥托尼把刚才的镜头换一条胶片,莱恩走上去帮着托尼搬运胶片,学着把电影胶片和录音磁带装上机器,卡好榫扣。

    史蒂文把开关拨到前进档,然后踩下了一个踏板。

    “隆隆隆.....喀喇喇.....”

    缝纫....呃剪辑机开动起来,莱恩听到了打板的声音,史蒂文紧盯机器上方的一小块毛玻璃,里面是胶片的投影。

    莱恩也跟着看,但理解不了史蒂文在看什么。

    只见他紧紧盯着毛玻璃屏幕,踩下停止踏板。然后打开一个舱盖,用水笔在胶片上做了个记号。

    “你来看看”,

    说着莱恩让开身位托尼,托尼上前,把开关拨到倒档,倒完片子,再把开关打正,然后踩下开始踏板。

    “啪!”

    托尼也踩下停止,打开舱盖,然后摇动手柄,前后找了几格,看到了史蒂文做的标记。

    这让莱恩意识到他们两个的判断一样,

    “行了,莱恩,把切下来的胶片收起来,然后记录下编号。”

    史蒂文教着莱恩工作,莱恩赶忙上前,把切掉的胶片和录音,用塑料袋子仔细的装起来,然后拿了桌上一个大大的工作本,记下切口的编号,把剪下的胶片和录音带,按照顺序放在存档箱子里。

    用来剪辑的胶片,是洗印厂特别洗印的,每一格上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些被剪下来的胶片和录音带,都需要仔细的记录和保存。

    剪辑助理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乏味。莱恩看不懂史蒂文为什么做这样的剪辑?为什么在这里下剪刀,而不是那边?

    他只能把剪掉的那些胶片存档,感觉像是一个验尸官。

    又工作了几个小时,颇感无趣,莱恩给自己泡了一杯香喷喷的红茶。

    红茶的香味吸引了史蒂文和托尼,两人都了看过来。

    于是莱恩去拿了几个一次性纸杯子,给剪辑室里每个人都倒了一杯,众人趁机坐下来休息。

    “莱恩,新工作感觉怎么样?”

    史蒂文边喝红茶边笑着问道。

    莱恩耸耸肩,

    “我感觉被你骗了,你让我过来是想节省一个人工的开支。”

    这当然是莱恩在开玩笑,

    “我理解不了刚才的剪辑。”

    “哈哈,很简单。”

    史蒂文放下杯子,拉起莱恩走到剪辑机前,“你看这里。”

    然后一把打开了开关。

    莱恩把脑袋凑上前,正好看到观察窗口上的毛玻璃,映照出电影胶片的画面,就像一个小电视。

    同步的声音通过磁头读取,转换成电信号,在扬声器里还原为声音。

    “然后踩这里,”

    史蒂文指点莱恩去踩停止踏板。

    “啪”,毛玻璃上的影像定格。

    然后史蒂文打开了机器中间的一扇小窗户,

    “这一格,刚好就是你在毛玻璃上看到的那一格。”

    莱恩弯腰对比了一下两个画面。

    “然后你就用水笔做个记号,”

    史蒂文拉过铡刀,示意给莱恩看,

    “只要按下去,胶片就被切断了,连带这边的录音磁带,也被切断在同一处。”

    “这就是你之前音画同步工作的意义,我们剪辑起来只需要看画面,而不用去管声音。或者反过来也一样。”

    莱恩频频点头,然后自顾自的又试了几次。

    这机器设计的挺巧妙的,人站在旁边,眼睛正好对准毛玻璃,脚下就是起停两个踏板,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差不多。

    “你学的很快,剪断的片子,再和要接上的地方用连接器,你已经会用了。”

    “这两头的胶片编号都要记录。”剪辑师托尼说道。

    莱恩拿过工作记录本,上前抄下了编号。

    喝完红茶,导演史蒂文,和剪辑师托尼,加上莱恩,开始剪辑了工作。

    史蒂文和托尼前前后后的不断放片子,然后商议出一个剪辑点,剪断了让莱恩上前记录,三人配合逐渐默契。

    不过剪辑工作的效率并没有增加多少。剪辑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前前后后的反复观看,讨论。

    有时已经剪好的地方,后来发现不妥,又要把剪掉的片段拿出来接上,再重新剪辑。

    每到这种时候,莱恩就上前,小心的揭开剪辑点上的透明胶带,再查阅工作记录,找到被剪掉的片段,再用透明胶带,把胶片和录音带复原。

    这样反反复复,一天过去,史蒂文也就剪了二十几个镜头,而且史蒂文还称他的效率已经很高了。

    莱恩算了算时间,一部电影100分钟剧情,需要四五百个镜头,全部剪辑完得一个月,加上其它后期制作,整部电影全部搞定得要两三个月时间。

    这让莱恩不禁想到港片,它是怎么知道十几天完成一部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