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六十九章;朱、刘组合与元廷智士的较量

第一百六十九章;朱、刘组合与元廷智士的较量

    朱元启率军行进五日,才抵达归德府,在到达之后,徐达率领大军再次往汴梁而去,准备从汴梁进入大名路。

    而在走出应天之后,常遇春便是已经率领大军前往淮安路,从而进入益都路。

    汤和率领水师,在朱元启等人出发一日后才出发,水师的战船都装满了粮食以及各类军资,这些是他们与常遇春大军,两处共用的。

    事先准备的粮草与军资,都已经发往大名路以及东平路。

    当然,这所有的粮草与军资,都是先期的,后续还会不断从大明之内各处集中运往各处战场。

    而当朱元启率领大军到来之时,察罕帖木儿已是在这里等着了。

    高唐州,城外元军大营,察罕帖木儿前日就抵达这里。

    “大军什么时候可以就位?”

    下方察罕帖木儿的心腹大将关保当即回应。

    “将军,大军已至保定路,两日后便可到达。”

    察罕帖木儿此时的官职还是陕西行省平章,以及其余几个职位,但其部下,依旧喜欢称呼他为将军,他本人也喜欢这个称呼。

    察罕帖木儿看着地图,逐渐露出笑意,这次在大都做出这个决定后,他便提早行军,为隐瞒行军路线,选择的线路都比较荒芜。

    早在三日前,他便收到了大明的明王朱元启率军北伐的消息,他便想着要给朱元启送上一份大礼了。

    朱元启的分兵,没有丝毫掩盖,察罕帖木儿也是同样知道,尤其是在知道益都路与大名路方向的大军有二三十万之多时,他就定好了计策。

    要在朱元启到来立足未稳之际,集中优势兵力给朱元启一下大的,他在大都得到的命令就是,与大明军正面对决一场,若是没有把握胜,他们便立即执行迁移之策。

    若是能打胜,那就派出剩余的兵力一举将北地重新夺回来。

    这个策略,整个大都仅有几人知晓,从未对外宣传,放出来的消息,都是有意的。

    此次察罕帖木儿集中了十八万军,益都路只放了六万军,而在西侧,放的大军几乎都是亲元的义军,有八万之众。

    两边都是为了吸引朱元启目光的,毕竟他们放出去的消息,就是二十万大军罢了。

    察罕帖木儿看着地图,逐渐露出笑意,而在地图之上,东昌路聊城,则是被反复标记。

    而在东昌路周边的茌平、博平、堂邑以及冠州南面的大王寨、东昌路东部的孝堂山,这两处标注的,都是骑兵。

    随后,察罕帖木儿将目光移向关保。

    “如今东昌路有军两万,去告诉虎林赤,让他再率军三万去往东昌路,告诉他,朱元启大军到时,出城与之一战,但必须坚守两个时辰!

    只要两个时辰,我们所有大军就能赶到战场,到时,说不定还能俘获这个大明皇帝之弟,大明的王,朱元启呢。”

    察罕帖木儿说着,笑意却是越来越明显。

    锦衣卫在大都如此活跃,他们怎么可能注意不到,起先是大意了,这次,他可是准备连本带利的找回来。

    这一战,可是集中了大元顶尖之人一同制定的,若是不能做到大败朱元启,他们就会直接迁移。

    而且,这一战他们同样准备了新武器等着朱元启率军到来,大明的火绳枪,早已不是秘密,他们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改进,如今也是有了成效,都是为了这一战准备的。

    关保当即领命而去,开始进行安排。

    而在归德府的朱元启,对这一切,都毫不知情,此时他正带着大军,往东平路而去。

    “伯温,你说这第一战,该怎么打,才能吸引元军的主力过来,给徐达和汤和创造条件?”

    行进的路途,总是枯燥的,但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以防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朱元启此时与刘基的样子,仿佛丝毫没有生过冲突一般,两人都很是友好。

    刘基闻言,却是笑了。

    “如今尚未接触,元军主力尚未查明,如今知道的仅仅只是察罕帖木儿领军,在什么地方也不知,无法用策。

    明王安排得已是非常好了,泰安州不是重点,有陈德三万军协同进军便可以,另外莘县、安乐、东阿、平阴各派一军,已是足够。

    如今我们如此没有遮掩的行军,元军不可能不知,迟迟没有现身,必然是在等待着什么,而且之前的情报,看来也是有误。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得重来,小心一些,无大错。”

    跟着朱元启一路走来,刘基才知,朱元启用兵,大开大合是真的大开大合,小心翼翼的时候又非常谨慎。

    比如现在,在元军主力并未得知之下,采取各部协调进攻,并未准备集结大军,直攻东昌路。

    并且现在还在济宁路境内,就已经派出偏军前往东平路各地,查探元军军情,简直过分稳重。

    朱元启也很是无奈,此次北伐,他本以为是与元军展开一场痛快的大决战,没曾想,到了归德府,各处传来的情报与在应天之时,相差有些大了。

    尤其是察罕帖木儿的主力大军,仿佛就跟当初的脱脱一样,让人找不到,朱元启一度怀疑,元廷的人是不是只要跟他打仗,就会用这一招。

    想当初他们跟刘福通打的时候,都是直来直去,用计可是并不多。

    至于察罕帖木儿会不会去其他地方,比如徐达或者常遇春那边,朱元启可是一点都没有担忧,元军主力要是敢在两边露头,他就敢派出大军直奔大都。

    而且他都已经是明牌行军了,他不信察罕帖木儿会不知道,在他如此分军的情况下,会对他这个北伐主帅,明王,没有丝毫兴趣。

    朱元启与刘基一路都商量,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察罕帖木儿准备伏击他们,所以大军行进都非常隐蔽,让他们一时没有找到踪迹。

    至于刘基的回答,让朱元启一脸无语。

    这个回答是在夸他吗?

    关键是朱元启这会觉得他需要刘基来夸吗?这会最主要的是找到元军。

    “伯温,夸赞之语就不要再说了,这个也不值得夸赞,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元军主力才是,不然这样下去,耗费的时间越多,徐达与汤和他们的进展,就提不起来啊。”

    朱元启话音落下,两人都有些头大。

    行军两日,朱元启已是来到济宁路,休整一日后,再次率军赶往东平路。

    而朱元启派出去的偏军,毛贵到了莘县,吴良到了安乐,陈兆先到了东阿,耿再成到了平阴。

    他们到了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向周边派出大量哨探,查明情况。

    然而几个时辰之后,他们得到的情报却是出奇一致,就是元军尽皆汇聚在东昌路。

    这几人也都是大将之资,将这个消息报于朱元启后,便再次扩大查探范围,四处寻找。

    朱元启在到达东平路后,便是收到几人先后传来的情报,朱元启看了看,随即给到刘基。

    “果然,不出所料,没有查探出什么。”

    朱元启转身看向地图,语气虽平淡,但面部满是愁眉之色,他现在是真烦元军这帮人,动不动就玩这个。

    二十万大军,想要隐藏不是那么容易的,总得要补充后勤吧,总得要生火做饭吧,但如今硬是没有被查出,难不成这察罕帖木儿还能将这二十来万人分成几千人一军?

    想到这里,朱元启双目一凝,这个似乎不是没有可能啊。

    而一旁的刘基,也有些愁容。

    “明王,锦衣卫可有消息传来?”

    朱元启没有抬头,便是回应刘基。

    “我们在元军中的锦衣卫,都在义军当中,如今元廷义军都在常遇春以及徐达两处,尤其是徐达那边,绝大部分都是元廷义军。”

    两人心中都明白,察罕帖木儿这样做,肯定是有预谋的,但具体是什么,连个分析的情报都没有,实在让人有些无奈。

    朱元启还在顺着刚才的思路想,刘基却是不知在何时走到朱元启身旁。

    “明王,基有一些猜测,我们大军如此大张旗鼓筹备军资以及出兵,元廷必然知晓,即便元廷知晓得慢一些,在我们出兵三日这个时间,肯定知道了。

    那么从那个时间起,元廷必然有有所布置,加上锦衣卫先前的情报,或许有误,那元军出兵定是必然。

    其中有两种情况,第一则是情报没有错,元军确实还在大都周边,即便是知道我们出兵,想要抵达周边,加上粮草的筹备,也需要三日到五日之间。

    那就按最短的时间三日算,数十万军行进,不可能隐藏得住,如今却是一点情报没有,说明这情况便不可能。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情报有误,元军其实已经通过分军,提前携带粮草,从荒芜地区行进,到达了预定的地方隐藏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查探不到一点消息!”

    刘基说完,朱元启的思路也瞬间通畅了,他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原来就如同刘基说的,元军提前行动了呢?

    放出来的消息,就是为了吸引大明派军北伐,从而一举大败北伐大军。

    朱元启看向刘基,面色有些激动。

    “伯温说得不错,我也这样认为,元军提前行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我们分军的时日又早,元军也能提前知晓我军的主力在哪里。

    既然如此,元军能伏击我们的地方,不是东昌路就是高唐州!

    这两个地方,前期很容易对我们实施包围,而且加上两翼之军都被他们所牵制,无法及时来援。

    而且,靠近大都的地方更不可能,元廷可不知道我们的行军路线,他们肯定以为的是我们几路大军,最终都是直奔大都而去的,若是靠近大都,几路大军整合,他元廷可没有那么多大军来包围我们!”

    朱元启盯着地图,眼睛炯炯有神,虽是猜测,但说的话,却是十分肯定。

    在朱元启心中,这两个地方,他更倾向于是在高唐州,因为高唐州外的地势,对骑兵更加有利,同时周边,都属于元军后方,他们查探起来,无疑更加吃力。

    朱元启可没有忘记,元廷强势的骑兵,即便现在元军腐朽,战力大幅度下降,但朱元启从未轻视过骑兵这个兵种。

    刘基同样紧紧看着地图,眼光不断在高唐州以及东昌路两个地方来回移动。

    朱元启说的,刘基同样认同,若不是为了伏击他们,元军何必如此隐瞒?

    而且伏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可能性确实是最大的。

    “明王,您认为这两个地方,哪里的可能性最大?”

    刘基一时有些看不准元军会在哪里,打算问问朱元启,如今的朱元启,一次又一次的让刘基惊讶。

    “高唐州!”

    朱元启想都没想,直接脱口而出,同时又说起了刚才自己的想法。

    刘基听后,又有些皱眉,过了一会,才看向朱元启。

    “明王,依照明王所说,在下却认为,东昌路的可能性更大,明王所说,元军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如此,那么可能性小一点的东昌路,反而会成为元军的首选!”

    刘基说完,朱元启脸色一沉,再次看向地图,看着东昌路以及周边的小城,面色沉重。

    过了半响,朱元启突然轻松的看向刘基。

    “伯温提醒得是,这东昌路,同样不可不防,既然东昌路同样可能性不小,我们便先试他一番,看看究竟是不是!”

    说到这里,刘基也来了兴趣。

    “明王准备怎么试探?”

    刘基看着地图,心中同样有了些想法,如今就是想看看朱元启是怎么想的。

    朱元启指着地图。

    “东昌路周边,有冠州、堂邑、博平、茌平等地,甚至是平阴西北方向的孝堂山,都有可能,从孝堂山到东昌路,骑兵只需一个时辰左右就能赶到。

    而且,若是元军在东昌路设伏,那东昌路的守军,将会异常重要,依照之前的情报,元军在东昌路的大军,不过两三万。

    到时我们派出一军,攻取东昌路,同时对周边那些地方同时进军,另外再让泰安州的陈德,向着长清方向移动,看看这些元军,该怎么选择。”

    朱元启说完之后看向刘基,哪知刘基却是缓缓摇了摇头,显然不认同,这让朱元启一时有些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