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零一章;兄弟两人为大明,定规矩!

第二百零一章;兄弟两人为大明,定规矩!

    宣军司的落定,让朱元璋与朱元启的心情都极为不错,只是让朱元启很是纳闷的,就是朱元璋的态度。

    如今已不比以往,都已经是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不可能对这些道理不明白才是。

    朱元璋看着有些想不通的朱元启,随后才开始解释。

    “弟,那些道理,咱都懂,对于别人,咱肯定不会这样做,但咱们不一样。

    这皇位,只有一个,咱没有办法,弟你暗中做了那么多,咱都知道。

    咱也看过不少书,从秦开始,到现在,咱发现,正是没有没有战争的时期,越是容易出现昏君,使得国力衰弱,连续几代如此,一朝也基本是在灭亡的边缘了。

    咱们兄弟之间,在咱看来,更应该将这样的情谊传递下去,并立下规矩,咱们兄弟的子嗣,不能反目,不然,不许入陵。

    咱也知道,那时候咱们都不在了,也管不了他们,但即便他们反目,这天下,也依旧是大明的天下,变不了。

    况且子嗣若不昏庸,也不会出现那样的事。

    咱知道你想要把规矩定下来,就像义儿辅佐标儿一般,你的子嗣皆为臣。

    到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咱们的子嗣真有那个想法,也逃不掉那个结果。

    我们现在做的,加上标儿与义儿接下去的传递,未必会有那么差,而且他们还可以彼此监督,彼此奋进。

    毕竟,谁若是差了,就会产生出危机之感,也算是彼此的一种进步。

    咱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天真了,但咱还是想试一试,起码在标儿与义儿身上,还是很成功的不是吗?”

    朱元启听后,一时无言,朱元璋想的,就像他自己说的一般,很天真。

    亲兄弟之间,都会有间隙产生,更何况堂兄弟?

    他与朱元璋之间的情谊,除了是血亲,两人重情,还有那段贫苦,相依为命的苟活,以及一起打拼的经历在里面。

    在朱元璋这一朝,他朱元启的权势,确实极大,就像刘基说的,他朱元启有颠覆大明,再建大明的能力,但他不会去做,不代表以后他的子嗣,不会去做。

    而且有他这一脉在朱元璋一脉面前,更是犹如如鲠在喉一般。

    朱标与朱义虽然能像他们一样,是因为他们这些大人极力促成的,朱元启敢肯定,这种默认的模式一旦执行,以后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因为除了人性本自私外,还有外面人挑唆,挑拨离间,必然会被影响。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朱元启看来,更多的是对他的弥补。

    过了一会,朱元启才缓缓开口。

    “哥,我知道你心中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就像哥你自己说的一样,太天真的一些。

    哥你先别急眼,听我说完,我知道你心中的愧疚,但这个事,止于标儿与义儿就可,以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若是子嗣争气,自然不会差,而且,我还打算着,只要是皇族子嗣,都必须要进行历练。

    我们兄弟好不容易一统天下,建立大明,不能让他们随便嚯嚯,而且子嗣有能力,也不容易被底下的人所蒙骗。

    只有这样,历代君主,都不会是深宫中长大,不谙世事的人,军中以及民生的历练,必不可少,让他们能够知军事,晓民生。

    哪怕是不能成为君主的那些人,无论是做什么,起码不会成为一个只知吃喝的废物。

    至于所立的太子,因为这一切,只会想办法去变得更加优秀,不然,自己恐怕就会坐立不安了。

    而且以后的子嗣,总不能依靠府库一直给他们发放例银吧,若是这样,他们就是大明的蛀虫。

    只要他们有本事,就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

    更何况,我还要在有生之年,给大明打下诺大的疆域,许多地方,可能很多人看不上,到时就让他们去,我朱家的人,就应该是不断进取,开拓的。

    未来无论局势怎么变化,起码我朱家的人,依旧是掌权人!”

    在朱元启心中,也是这样想的,他很清楚,在这些儒家学子眼中,他心中所想的地方,就是蛮夷之地,他们看不上。

    但朱元启深知其中掩藏的富裕,到时就如同分封一般,大义依旧为大明,经过若干年,终将会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也是朱元启的野望,他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但他知道,这必须要去做。

    即便他不能完成,那就让朱标以及朱义去完成,若是他们还完不成,那就让分封出去的子嗣去完成。

    在开疆扩土这块,汉人,始终是占据优势的,唯一局限他们的,无非就是思想的打开。

    朱元璋听后,看着豪情万丈的朱元启,一时间,竟是有些失神。

    对于后代的安排,他更倾向于就是让他们能够无忧的生活,因为他与朱元启,就是过够了那种苦日子,如今他们大业已成,身为自己的孩子,享受难道不是理所应当?

    除了朱标他会严格要求,对于其他人,只要不鱼肉百姓,不祸乱大明,就没有其他的了。

    至于他的后代与朱元启的后代,他所说的,确实有弥补朱元启的想法在里面,他也知道没有一同经历的感情,并没有那么牢固,更多的,或许是争权夺利。

    然而朱标与朱义的相处,却是让朱元璋看到了这方面的希望,才会滋生出这个想法来。

    朱元启说的,他一时间也是找不出话语来反驳,而且在朱元璋心中,他更是隐约的有些赞同。

    至于对其他子嗣的安排,尤其军中以及民间的历练,朱元璋也是格外认同,对于朱标与朱义,他就是有这样一个打算。

    作为一个穷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只有去到最最下面,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不易与艰难,只有充分了解,对以后施以仁政才会更加精确,也不会那么容易的就被下面的人所欺骗。

    至于扩大疆域这块,朱元璋也没有太多想法,他也是第一次做皇帝,而且还刚开始,没有人教他该怎么做,他本意就是照着前元的疆域去攻取。

    而朱元启有这个想法,他心中是无比赞同的,只要大明发展起来,在朱元璋看来,朱元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朱元璋突然发现,朱元启在扩大疆域这个事情上,朱元启已经与他说过很多次了,哪怕在他们还在郭子兴帐下之时,朱元启就与他说过。

    朱元璋一直以为,这是朱元启找的托辞,让他没有那么愧疚,现在看来,朱元启是真的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志向来实现。

    尤其是朱元启所说的有生之年,更是让朱元璋有些愧疚,自责自己没有想到这些细小的事,而是自认为的在弥补对朱元启的愧疚。

    朱元璋想了许多,渐渐有些明悟,朱元启如此为大明的以后尽心尽力,而他看似在弥补,实际却是在破坏规矩,在营造一个很不好的氛围。

    这对于以后,将会很不利,毕竟他们现在所做的,都将会是子嗣的榜样。

    而对于朱元启,他本来就是全力支持,他做与不做,也没有什么意义。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形成规矩,并且执行下去,对朱元启,始终如同之前一般,这不仅有利于将来,也是朱元启心中所想,更是他一直难做的地方,如今都可以解决。

    朱元启在一旁静静的等着,没有敦促,他知道,他说的这些,都需要朱元璋自己去想。

    只有朱元璋能够想清楚,对以后,才能有所帮助。

    权力腐蚀人的心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朱元璋与他一样,加上周边随时都有可能会遇到那些打着为你着想的别有用心的人,一个劲的在一旁唆使着,更难坚守本心。

    古代的小孩有多早熟,看看朱标与朱义就知道了,这两个小家伙即便放到千年之后,都是妖孽级别的存在。

    虽然这样的情况很少,除了他们也出现过别的妖孽,但大多数,都是相对平凡的,在身边之人的不断诱导之下,难保不会生出一些别样的心思。

    至于定下家规,有遵守的,必然也会有不遵守的,朱元璋说的那些,在未来,很容易引起祸事,朱元启才不得不将这些事挑明。

    对于未来,他已经是有了一些想法,只能等朱元璋逐步消化,他才逐步开始讲后面的事。

    过了半响,朱元璋才缓缓回过神来,看向朱元启,目光既有坚定,也有复杂。

    “弟,你说的这些,咱心里都清楚,也想明白了,这块,是咱看得没有你透彻。

    这皇位,只有一人可做,咱们之间能做到,标儿与义儿也能做到,不代表后面的那些小家伙,能做到。

    咱说的,也确实是在为以后埋下隐患,说不得咱们的后人,那些小家伙们会反目成仇,毕竟除了他们自身,他们周边的人,或许都会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

    即便是咋们,不也是有刘基这样的人吗?

    有一人存在,说明暗中还会有其他人掩藏着,没有冒出头来,咱们不可不防。

    这事,咱听你的,就止于标儿与义儿他们吧。

    至于在军中以及民间历练一事,咱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长久的身居宫中,他们恐怕会忘了怎么打仗,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了。

    尤其是不清楚其中的过程,受人蒙蔽了,恐怕还不自知。

    至于其他子嗣,弟,这个问题咱们过后在商议一番,咱觉着就那么让他们自食其力,还是有些不妥当。

    最后弟你说的你的志向,这点,咱支持你,只要弟你想,咱全力支持!

    只要大明发展起来,有了实力,要对谁出兵,弟你尽管去做!

    咱们完不成的,就让标儿与义儿他们接着去做,咱就不信,还不能完成弟你的志向!”

    听完朱元璋说的话,朱元启既是高兴,又有些无奈。

    高兴的是,朱元璋能想清楚这些,对大明来说,再好不过,毕竟那个位置只有一个人可以坐,不能让太多人,滋生出野心来。

    无奈的就是朱元璋最后的话,那些话无论怎么听,朱元启都是觉着因为这是他的志向,朱元璋才全力支持的。

    似乎朱元璋完全就没有想,为什么要打下诺大的疆域,为什么要出兵打仗,一切,只是因为他是朱元启,是他想要去做的。

    朱元璋这份无条件的信任,朱元启心中还是很感动的,古往今来,有多少兄长能够做到朱元璋这样的?

    他是真不怕朱元启带着大军在外面会反了一样,即便后面会有宣军司,但以他朱元启的威望,这宣军司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朱元启为什么想要打下这么大的疆域?是因为他清楚,外面很多地方,隐藏着丰厚的资源,以及对未来的改变。

    现在朱元璋既然不明白,朱元启也不准备说,毕竟这个问题,他也没法解释,反正只要目的达到了就可以。

    朱元启听后也是笑了,朱元璋看着朱元启笑了,同样跟着笑了起来,两人对饮一杯茶,朱元启才出声。

    “哥,想清楚就好,我们现在已经不像之前了,我们得为大明的百姓以及未来着想才是。

    哥你作为开国皇帝,我作为你的弟,就该为后人做出榜样来。

    其实在我的心中,像标儿与义儿,他们后面的弟弟,都应该去到地方上,一同建设大明。

    但我知道,等他们懂事了,肯定会有人不甘心啊,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很可能去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我想着以后不是会打出诺大的疆域嘛,到时候给他们配一些人手,直接去就好了。

    那些地方,要是真安排官员去,还不一定有人愿意去,在他们眼中,这恐怕跟流放,也没什么区别了。

    不如就让我们的子嗣去,让他们去治理,若是有野心,有能力,可以再次开疆扩土。

    想当初我们兄弟,可是什么都没有,结果打出这么大片疆土,他们也可以去做啊。

    那么多地方,与其让那些随时有可能咬我大明一口的人管着,不如让我们子嗣去,这样还有效避免了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等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若干年之后,诺大的疆域,将尽皆是我大明疆域。

    那时或许真能做到: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元启说到最后,心中也很是渴望,只要统治的时间足够,让外面的人对大明产生归属,即便将来大明被替代,但这些疆域,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多丰富的资源,即便现在用不着,但朱元启可是知道,以后肯定能用得着的。

    而大明,到那时,也将彻底成为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