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二十八章;再次北征,出兵蒙古的安排

第二百二十八章;再次北征,出兵蒙古的安排

    二十日之后,整个高丽全境,全部被明军所攻下,逃入深山当中的大部分高丽残军,同样被诛杀,只余下部分,因为时间临近朱元启定下的二十日期限,便全部率军返回。

    高丽的战争停下之后,朱元启下令大军休整五日,五日之后,给郭英留下驻守的大军,朱元启便是率军北上。

    当回到东宁府时,朱元启再次收到关于草原的军报,蒙古各部族,加上其他部族,还在激烈大战,这让朱元启一阵咋舌,他这边,都已经把高丽都灭了,这些蒙古部族,一场乱战还没有结束,真是有够差劲的。

    不过朱元启也是高兴,他心里更是巴不得这些蒙古部族再多打一会,哪怕他等上几个月,朱元启觉得都是可以的。

    抵达东宁府,再次休整五日,朱元启又率军往大宁而去,如今松州在他们手上,加上辽东在手,大军到来的消息,也很难传出去。

    而即便真的被蒙古探子传回去了,以现在的乱战程度,也不是轻易就能停下来,哪怕真的停下来了,朱元启也无惧。

    经过这次混战,各个部族几乎都有损失,而且,他又不像永乐大帝朱棣一样,直突突的就打到斡难河,那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老家去。

    想到这里,朱元启是真的很配合这位永乐大帝-朱棣的,那是什么地方,斡难河,成吉思汗的出身地,有哪个皇帝像他一样,直接打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

    别说皇帝了,哪怕就是武将,细数过往,又有多少中原王朝的武将,打到斡难河那个地方去过?

    朱棣每北征一次,这些蒙古部族就会被打得后撤不知多少里地,一路被朱棣撵到斡难河以北,朱棣还没放过他们,朱棣的北征,可比朱元启这次北征,热闹多了,难度也高太多了。

    朱元启想着,那时的大明,要是国力支持得住,让朱棣再年轻一点,估计那位永乐帝能直接打过贝加尔湖以北。

    朱元启不由得越发期待起这位老四的出生了,他这会恨不得自己替马秀英再生一个,这样直接就到了这位老四,永乐帝,朱棣了,可惜,他不能。

    在朱元启心中,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以蒙古为封地,排面怎么都够了,朱元启反正是很期待,期待朱棣会不会把苏联那边、中东都给打下来。

    朱元启摇摇头不再去想,这想法,实在有些分叉了,太远了,与其期待朱棣,不如自己来想办法了。

    到达大宁,朱元启下令大军休整之后,又将徐达与常遇春,以及方国、邓愈珍叫了过来。

    当四人到来之后,面上虽然镇静,但心中都有些热切,尤其是方国珍与邓愈,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要被委以重用了,像徐达、常遇春这种级别的重用。

    现在大军当中,徐达以及常遇春,影响力渐渐已经开始逼近甚至超越汤和了,这是一部分私下的比较,但无论是汤和,还是常遇春与徐达,都没有去在意。

    这三人,私下里的关系都挺好的,包括像与郭英、张恒、陈德、邓愈、冯国用以及方国珍等等,他们的关系都非常不错。

    如今军中虽然也分为好几波人,但总的来说,现象都还不明显,私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只是多与少的区别了。

    “末将参见明王。”

    四人见礼之后,随即坐在两侧,等候着朱元启的军令。

    朱元启见四人到来,也是笑着开口。

    “这次叫你们来,主要是为了北征草原,出兵蒙古一事,诸位看地图,如今我们在大宁,如果都是从这里出兵,那打过去不知得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预定计划。

    所以,我决定这次出兵,再次分兵进行,如今蒙古各个部族正在乱战,等平息之后,实力必然再次受损,只要你们不轻敌冒进,以大炮加火绳枪的优势,正面对敌,这些蒙古部族,挡不住我大明的脚步。

    首先是我们现在正北方向的全宁,这一路军在攻下全宁之后,在北上攻下临溪以及庆州,同时在庆州以北,进行考察。

    之前我也与你们说过,拿下这些地方之后,是需要筑城的,这个城,不需要多大,主要用于屯兵,用于阻挡蒙古王部的南下,以及将来再次北征蒙古所用。

    所以筑城非常重要,且必须坚固,而一个城,容易被围,最好的,则是铸造两个或者三个,形成犄角之势,之间可以相互配合。

    而这一路军,可以在依靠庆州建城,也可单独选取,选取之后,便立即报上来,以军士开始兴建。

    由于草原建城的困难,这次凡是参与建城的军士,将会有额外的奖赏,每人二十两银子,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在今年入冬之前建成,才会有。

    攻全宁这一路的人,徐达,由你来负责。

    这边和辽东紧邻,你更为熟悉,若是有条件,可以从辽东调兵都可以,具体的你自己看着办,我只要结果。

    能不能办到?”

    对于这次建城,朱元启与朱元璋,可是投入了不少,就是为了能够将这些地方,彻底纳入大明疆域。

    至于这建城,必然也不是大明内城一般,草原上建的城,也可以理解为兵堡,就是为了掌控那些零零散散的部族的,任何融合,只有先镇压,才有资格进行融合这条路。

    而给军士这份奖赏,是因为军士替代了民夫建城,同样需要粮食,只用军士,还可以只给一份粮,而且军士的体力,也更为充沛。

    至于这二十两银子,听着少,但是放到大明百姓当中,已经是不少了,五口之家用两三年都是没有问题的,遇到很省的,甚至还能更久。

    而动用军士建城,能用的人加起来也不过在十万左右,毕竟还要留一些人手来看着更北部的那些蒙古部族派兵攻来的可能,有可能连十万人都没有。

    即便按照十万人算,一人二十两,十万人也就是二百万两,这些钱,大明还是拿得出来的,建城真正难的,是材料花钱,还需要运送到这里来,加上这里的气候问题,以及疾病,这些才是最难的。

    为此,朱元启之前还特意与朱元璋商议过,除了这些,还会再派一些大夫,以及大量药材一起运送而来,就是为了防止疾病。

    而且,在这草原上,吃的这块,除了粮食,还有牛羊,这些蒙古部族,别的没有,牛羊可是不少,也是吸引的一点。

    众人听完之后,心头都有些沉重,而徐达也当即站起来应下,这个事,现在不管如何艰难,是一定要做的了。

    朱元启随即接着开口。

    “然后就是上都这里,上都以北,是应昌,攻破应昌之后,随后再往北而去,去往失达古鲁,这是前元的一个千户所,攻下这里之后,同样考察地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建城。

    这一路大军,邓愈,由你来率领,你攻破应昌之后,在应昌西北处,有一个地方,也里本朵哈,这是一个稍大部族的族地,你将这里,给攻下来。

    你能不能做到?”

    邓愈当即起身,沉稳开口。

    “禀明王,末将定当完成!”

    朱元启点点头,邓愈的能力,是不差的,相反,挺强,历史上在攻下吐蕃之后封公,足以看出邓愈的能力。

    朱元启随即将目光再次放在地图之上。

    “接下来,就是宝昌方向,宝昌的这一路大军,则是一路北征,直到拿下玉龙城,与他们同样,选地,建城。

    这一路大军,由方国珍你来带领,从宝昌到玉龙城,路途较远,你需要的,就是后勤物资,只要后勤物资不失,就没有问题。

    而最后一路大军,由常遇春你来带领,从集宁出发,先将集宁以西的宣宁、东胜州、丰州等地攻下,随后再北上,攻下净州天山、砂井、德宁。

    将这些地方攻下之后,你再调集宁夏府的大军,将瓦刺海城攻下,控制瓦赤海路的咽喉。

    最后再出兵麦该驿,攻下之后,直接在周边建城。

    常遇春,所有路线的大军中,就你这一路最为艰难,任务最重,需要出兵的地方很多,如今,有没有信心,将这些地方,全部攻下!”

    这四个方向,确实如同朱元启说的那样,常遇春这边,可以说是最难的了,不仅要接连攻城,还要北征,随后再将甘肃以东的那个地方打下来。

    虽然蒙元在丰州、云内州、东胜州这些地方的大军不多,可以说比较少,但不打又不行,打就得需要时间,甚至还得防止德宁、净州这些地方增兵。

    而且这一边的蒙古部族,也是最多的,这次蒙古部族的乱战,这边的部族虽然有被影响,但远没有另外三条线路上的蒙古部族大。

    而常遇春在听后,却是丝毫不惧。

    “禀明王,纵然艰难又如何,末将不惧!

    而且加上宁夏府、陕西、集宁以及大同的大军,末将这一路,大军数量恐有十万,十万军在手,这天下,末将哪里都能去得,更何况不过是蒙古部族!”

    朱元启十分怀疑常遇春这是在耍帅,但纵观常遇春打过的仗,也确实有这个资本说这个话,朱元启听着也愿意相信,毕竟,这才是他心中认为的常遇春,常十万啊。

    “好,有信心就好,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下了,五日后,各自率军出发吧,本王也要去往宝昌,你们若是需要援军,只管传信过来。

    记住,行军过去之后,一定要加强戒备,不能让蒙古部族轻易将情报给探去了,至于蒙古部族的乱战一旦结束,会有锦衣卫直接通知你们,到时你们便立即出兵。

    要打,就趁着敌人虚弱的时候打,这些蒙古部族经历这次乱战,即便派军前来,必然也不多,并不是所有蒙古部族,都愿意出兵的。

    而且我们的目的,也不是彻底攻入***腹地,他们不会在没有恢复之前,就大举动兵。”

    几人轰然应下,在安排好众人之后,第六日,每人就各自带着大军出发了,朱元启也是带着大军,往宝昌而去。

    另外一边的应天,城内是一片欢天喜地,因为,高丽被他们的大明王,率军打下来了,高丽正式灭国,而恭愍王王祺,也正在被押往应天的路途之上。

    奉天殿内,朱元璋将群臣召集,就是为了分享这么一个喜讯,而这个喜讯,确实让所有人都很是激动。

    不管这高丽,现在的安东,以后会如何,但起码,大明已经打了下来,正式被划入大明疆域,所有人都与有荣焉。

    因为这是大明强大的见证,立国一年不到,迫使蒙元投降,攻下高丽,变成现在大明的安东,而大明的大军,还在对草原用兵,这一刻,许多人心中都为之前的节衣缩食而高兴。

    现在大明的俸禄,可是一点都不低,这也是当初朱元启特别向朱元启提议的,如果官员的衣食住行都不能保障,又如何会投入到政务当中去,如果官员的俸禄不够他们有点结余,他们又如何会尽心的去做事。

    这件事当初可是争议了两天,最终朱元璋才同意朱元启的意见,而增加了俸禄的官员,大部分都还是很尽心尽责的,当然也有贪官污吏,只是目前还潜藏在暗中,没有暴露出来。

    “现在,高丽灭国,以后,将只有大明安东,此乃,大明之盛的见证,大明强大,离不开诸位,朕已经命人摆好宴席,稍后,都要去!”

    朱元璋的心情是真的高兴,当他知晓这个消息之时,乐得像个孩子一般,短短几柱香的时间,马秀英、朱标、郭宁莲、朱义等人,朱元璋兴奋得先后向其炫耀,其余人听后,高兴的同时,心头也是落定很多。

    随即朱元璋便迫不及待的召集群臣前来,宣布这个好消息了,这才有了眼前的这一幕。

    李善长知晓后,心中更是舒了一口气,高丽这么快攻下,里面定然会有钱粮,这样大明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这段时间,要说谁最累,无疑就是李善长了,朱元璋这段时间都未必有李善长累。

    各种物资的筹集,尤其是建城所需的材料,李善长与户部、工部等人,都很焦虑,其中最为焦虑的,就是李善长。

    以前想着丞相这个位置,现在他算是初步体会到了这个位置的心酸,尤其是遇到朱元启这个狂热打仗分子,李善长想想都觉得累,这朱元启搞事败家的行为,从开始到现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败家了。

    还好如今可以略微松了一口气了,这是李善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