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四十四章;洪武年间第二案,大明上下最大的贪污案雏形

第二百四十四章;洪武年间第二案,大明上下最大的贪污案雏形

    历经两个时辰,一场浩大的封赏结束,今天,没有人谈论其他事,每个人所聊到的,都是关于封赏的事。

    大朝会结束之后,朱元璋与朱元启坐在一起,吃着糕点,喝着热茶,讨论着大朝会上的封赏事宜。

    “哥,下面有人恐怕会想不开啊,尤其是周德兴、秒大亨他们,像陈德都封国公了,傅友德这些人不过是降将,还跟他们一样封侯,恐怕意见不小。

    那周德兴小时候还跟哥你玩得挺熟的吧,结果现在不上不下,应该要闹点名堂出来,而且,他好像脑子也不太行。”

    朱元启一脸淡然的说着,朱元璋听后也没有太过在意。

    “他们要是闹事,那就让他们闹,既然对封侯不满意,那他们这个候也给他们去掉。

    陈德率兵打过多少大仗?不管是自己带兵,还是跟着别人,表现都非常不错,张恒更不用说了,当初咱们弱小之时,直接带着张家堡的人一起投奔过来。

    而且后面的大战,每战当先,战功比起他周德兴,只多不少,至于秒大亨他们,就更不用提了。

    咱跟他虽是儿时玩伴,但现在,他想法太多了,之前他跟着汤和的时候,就时常违抗命令,后跟着徐达攻集宁,守集宁,同样有些自作主张。

    这样的人,还想封公?咱有时候安排他的事都敢打马虎眼,要不是他打仗确实有些本事,作战也勇猛,封侯都轮不上他。

    而且,咱后面不是也说了,大明还有许多要收复,还有的是仗打,他若是努力一些,又何尝不能封公?

    他现在若是执意如此,那咱也就真不对他抱有什么期待了,如此短视、不听令的人,咱捧着他做什么?”

    朱元启听后一阵默然,对于周德兴,他算不上有什么好感,几次接触,感觉都不怎么好,即便曾经他出言不逊,诋毁过郭宁莲,在他认错之后朱元启也没有区别对待他。

    至于后面与汤和、徐达发生的那些事,朱元启才有些气的,无论是攻打徐寿辉时汤和那一路大军的重要性,还是防止前元北逃,徐达率军前往集宁锁住后路,两场大战可以说都至关重要,然而周德兴都有些犯病。

    单论打仗,周德兴能力确实不错,作战勇猛,但现在大明的大将,哪个能力差了?哪个不是作战勇猛,身先士卒?

    朱元启摇摇头不再去想,这个事,只能看周德兴等人该怎么选了,朱文正、郭兴、冯国胜都是封侯,应该是能够封住他们的嘴了。

    要说最本分的,还是封伯的那一批人,他们对于自己的战功很清楚,参与的虽然不少,但都不是关键,他们也是打定主意,后面的大战要努力挣军功,以待爵位与职位得到晋升。

    争议最大的,准确来说,底下人争议最大的,恰恰就是封侯这一批不上不下的人,但真要论起来,封侯,已经是顶级的了。

    看看偌大的一个大明,有多少国公?有多少侯?足以证明封侯的含金量了。

    朱元启看向朱元璋,突然一笑。

    “哥,这个事情,主动权在他们自己手中,随他们自己选择,只要有点脑子,应该都知道该怎么做。”

    朱元启说完,紧接着再次开口。

    “哥,我还记得,从我们起事以来,到现在,一直很是繁忙,再也没有好好出去逛一逛了,除了上次去滁州摆摊,今天正好是个好日子,晚些时候要不出去走走?”

    朱元璋听后,眼睛顿时一亮,看了看折章,当即全部整理好放在一边,实在是朱元启说的,他自己都心动了。

    “好,这事咱听你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一直都在努力着,都没有好好走走看看,晚些时候,咱们一起出去看看咱们的大明。

    正好,如今也都没什么大事,过两日咱们去应天外面看看,看看那些百姓,如今都生活得如何,到时把妹子还有弟妹一起带上,一家人好好走走。”

    朱元璋说着,都开始兴奋起来,实在是随着事务的增多,朱元璋清楚的知道,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即便是朱标与朱义,他虽然也都有教导,但都是抽出的时间。

    如今,趁着这个机会,不仅可以一家人一起游玩,还能看看民间百姓的生活,也是一举两得。

    朱元启听了也是眼前一亮。

    “这个可以,到时候把英儿、保儿他们也都叫上,至于文正,现在他财部的事一堆,就别叫他了,哈哈。”

    朱元璋听了,也是瞬间就笑了起来,没一会停下来后,朱元璋就有些等不及了。

    “走,咱们一起去换身衣物,先在应天里面走一走,说来咱也许久没有出宫了,还挺想见见外面的样子的。”

    两人也是雷厉风行,说走就走,当即换好衣物,就准备出门了,这可把冯国胜还有张桦给忙坏了,当即纷纷换上便装,锦衣卫在暗,冯国胜率领亲军在明,跟着两人。

    当来到外面的大街之上,朱元璋与朱元启两人,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一样,路过什么摊贩,都要上去看一看。

    “哥你看,这鼓挺不错的,摇着还挺响的,我买两个回去,一个给英娇,一个樉儿,哈哈。”

    朱元璋见到朱元启拿的小鼓,自己也拿了一个摇起来,摇两下就感觉没意思了。

    “这有什么好的,咱看着这个荷包不错,英娇是小姑娘,肯定喜欢这个,至于樉儿的,咱看这个小木剑不错,可以。”

    朱元璋说完,又看向后面刘林。

    “你还杵在那里做什么,快来付钱。”

    刘林拿着钱袋,问清楚价格,赶紧付钱把东西都装了起来,旁边有一人接了过去拿在手里。

    直到朱元璋与朱元启走远,这摊贩的老板才回过神来。

    “真不知道是哪个富贵人家,可吓死我了,还好,不仅知道给钱,还一分不少。”

    这时旁边的一个商贩将话接了过来。

    “你小子是刚来应天摆摊吧,咱可告诉你,在应天,只要你不去惹事,遵守明法,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去告官,准有用。

    你还不知道吧,明王府与皇宫相交的左边那个门,叫正廉门,门前有一面大鼓,守着大鼓的都是皇上的亲军,你要是真有冤屈,地方府衙没给你解决,可以去敲鼓鸣冤。

    不过你小子可得记得,要是不是什么大事,可就别去鸣鼓了,不然是要坐牢的,那面鼓,是为了给那些真正冤枉的人准备的。

    所以在应天,你就好好摆摊,不用怕,咱们大明有一个好皇帝啊,是真正为咱们这些老百姓好。

    不过在应天也有好多需要注意的,你啊,慢慢就知道了,能在大明,是咱们的福气啊。”

    朱元璋与朱元启虽然走了,然这中年汉子的声音很大,周边的人都能够听见,朱元璋与朱元启也是没有意外的听见了。

    朱元璋脸上那个笑意,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直接都快咧到了耳根子。

    “弟,你听见没有,在夸咱呢,哈哈,咱做的这些努力,都是值得啊,你看,谁是真正为百姓好,百姓们啊,都是分得出来的,所以,咱们更应该努力才是。”

    朱元启听后同样非常高兴,这是百姓真正对于大明的认可,对于朱元璋的认可,如今能亲耳听到百姓真正的声音,怎么能不让高兴呢。

    “哥你是最棒的,在弟看来,你是所有帝皇当中最伟大的,是真正的为百姓在着想。”

    朱元璋虽然高兴,但还没有昏头,听着朱元启的话,当即不高兴了。

    “混小子,整天就巧舌如簧,咱们都是农户出生,曾经都是百姓,如今咱做了皇帝,为百姓考量是应该的,因为咱知道其中的苦楚。

    至于和其他帝皇比,咱没有去想过,那些,也不是咱说了算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述说。

    咱现在啊,就是将自己的想法,真正落实下去,真正的帮助到百姓,这样咱就知足了。”

    朱元启也是笑了,朱元璋的这个想法,可以说非常朴实无华,但就是这么一个朴实无华的想法,自己还是皇帝,想要实现都非常难。

    而在朱元璋与朱元启渐行渐远之后,丝毫没有发现刚刚那个摊贩怪异的神色,只见那摊贩与旁边的人又开始聊了起来。

    “多谢老哥,我确实是第一次来摆摊,我本是从建宁(元建宁路,明建宁府,并非现在的建宁)来应天投奔亲戚的,家中的大哥参军战死了,就剩下我一个,就来找我姐姐了。

    对了老哥,你可知道军中百户战死之后抚恤有多少啊?”

    周边的人听闻这人的大哥是百户,为大明战死之后,纷纷肃然,脸庞尽是敬佩之情。

    “想不到小兄弟的大哥竟然是百户战死了,咱敬佩,咱家中的两个小子,都去参军了,大的那个在上都战死了,不过皇上承诺的抚恤都是发放下来的。

    大的那个剩下一个小儿在家,现在是咱带着,每个月都领到半升稻米,半斤麦穗,还有半尺布帛,铜钱五个,能一直领到十四岁呢,原本是能领到十五的,后面改了,不过咱们都支持,都十四了,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了。

    至于抚恤,咱家大的那个虽然是一个小兵,都领到一百铜钱,米五升,麦粟五斤,布帛十尺呢。

    皇上与明王,对咱们这些百姓还有军士,实在太好了,现在咱每天摆摆摊,起码家中的几口人都不会饿肚子。

    而且每年靠着皇上发的布帛,还能给小的弄一件新衣穿,不过百户是多少,咱就真不知道了。

    不过应该要比咱说的这些要多一点才是。”

    旁边的几个摊贩也是摇摇头,说着自己不清楚,大明所公布出来的,就是这一套基本的抚恤,百户的抚恤是多少,他们还真不知道。

    但在所有人眼中,百户的抚恤怎么也比普通军士的高才是,他们也确实没有猜错,百户以及百户以上的抚恤确实会高一些,这些是在后面才确立的,前期因为钱粮原因,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后面改了之后,所有执行都按新的在实施,包括之前战死的,都会按新的开始实施。

    这个改动,还没有对民间宣布出来,但军中的军士都是清楚的。

    这年轻摊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强制镇定,恢复过来,众人也以为是这年轻的摊贩思念之情而致,也没有多想。

    “好,多谢老哥,多谢诸位,我得收摊回去了,家中的事务我还得去帮忙呢。”

    这年轻的摊贩随即收起不多的东西,就直接走了。

    这年轻人回去的路上左看右看,很是小心翼翼,不知在害怕什么,当他回去之后,就是一个极小的破败房屋,他当即把房门全部关好,当走进里面,很小的一间屋子,只有一张很是破旧的床。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床,不过是用几根木头组成的,搭上些稻草,铺上一个凉席,就成了一张床。

    而这屋里,也没有其他人,更没有他说的姐姐。

    这年轻的摊贩名叫张河,因为在河边出生,就有了张河这个名字。

    只见张河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土罐,张河抱着土罐,却是突然哭了出来。

    “大哥,你再等一等,我到应天了,今天我听见人说了,在皇宫外的正廉门,有一个大鼓,只要敲响了,皇上就能知道了,只要我把大哥你的事讲给皇上,皇上肯定能够为大哥主持公道的。

    他们都说皇上是真的为我们这些百姓着想的,大哥你以前回来的时候,也说皇上与明王,是在乎我们这些百姓的。

    我相信大哥,也相信外面他们说的,皇上和明王,一定会为我们做主的。

    等皇上和明王给大哥做主了,弟一定要将哥风光大葬,大哥,等我,我收拾一番就去!”

    朱元璋与朱元启还走在街上,走额了正在街边的小摊面前吃着煎饼。

    朱元璋吃了两个,嘴中还嚼着,话却是没有停下。

    “这煎饼,没有你嫂子做的好吃,等回去,一定让她给咱们做几个,好好吃一番。”

    朱元启顿时笑了,吃得这么香,还吐槽着别人说的不好吃,也是没谁了。

    而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喊叫声。

    “官府办事,闲杂人等退避!”

    朱元璋与朱元启顿时看了过去,只见约莫二十多衙役,大部分都还是腿脚不正常的,却是跑得非常快,而领头有一人,一直在大声喊着。

    “散开!散开!”

    这领头的见周边的百姓齐齐让出一条道路,随即又看向身后。

    “快,使出吃奶的劲跑起来!”

    很快,这些衙役就从朱元璋与朱元启身前经过,两人都有些莫名,这时只听见卖煎饼的摊贩感叹着。

    “竟然出动了这么多官差,还这么快,不知又是哪里发生了命案啊。”

    刘林在一旁看见朱元璋与朱元启的异色,当即来到这摊贩身前。

    “你怎么知道这是发生了命案?”

    这老板看了一眼刘林,继续做着手中的活,声音也是缓缓传来。

    “这些官差,都是战场退下来的军士,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但都不会跑这么快,而只有当发生命案的时候,他们就迅速出动,用尽全力跑去现场。

    唉,看着他们腿脚不便的,他们平时来吃煎饼的时候就说过,怎么不给他们配些马儿,现在看来,还是没有。”

    这摊贩说着说着,也是摇起头来,神色之间,既是欣慰,又是心疼。

    朱元璋与朱元启当即对视一眼,当即将手中的煎饼放下,让刘林丢下吃煎饼所需的铜钱,起身就走。

    走出了几步,朱元璋当即看向一旁的张桦。

    “张桦,马上去查一查,究竟是发生什么事了!”

    张桦当即退了下去,朱元璋与朱元启带着冯国胜、刘林就往衙役过去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