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五十三章;大清查-京查

第二百五十三章;大清查-京查

    朱元启看着这些人,心中一阵摇头,这些人,不能说他们没有才能,只是很多人,心思都没用对地方。

    朱元启当即站了出来。

    “刘基之言,诸位不认同,本王可是认同得很呢!事急从权,且捉拿的都是触犯律法之人,你们在这里,为那些人求情,又是为什么?

    不仅是刘基,就是本王,也不得不怀疑你们是否与他们牵连,一同贪污了!

    至于大明的规矩,不是你们嘴上说说就定下的,大明永昌,更不是你们用来攻讦他人的理由。

    怎么,不杀刘基大明就不能永昌了吗?

    本王觉得,不杀你们这些人,大明才不能永昌!

    只要你们行得端做得正,哪怕就是本王,也不能拿你们如何,更何况是锦衣卫,且刑部都没有说话,你们急什么!

    看来,这里面,猫腻很大啊。”

    朱元启说完,没有再去理会这些惊恐的人,转身看向朱元璋。

    “臣弟,大明王,朱元启,在此,请皇兄展开京查!

    既然这么多人如此担心与害怕,那便展开一次,针对大明所有境内,一次彻底的清查,好生查一查,我大明的官员,是否真的清正廉洁,一心为大明,为百姓而刻苦的努力着。

    若是有,那便按其功绩,予以其封赏,若是查出有人贪污受贿、行贿,则按律法处置,该诛族的诛族,该斩的斩,该查抄的就查抄。

    而此次清查,臣弟建议,就从应天开始,由上至下,开始查,以安众臣之心!”

    朱元启这些话说完,底下一部分,彻底慌了,手脚都忍不住在颤抖着,包括那几个侍郎,同样如此。

    这些人,看着那些刚刚义正言辞的人,眼中满是恨意,恨不得将他们大卸八块了一般。

    而之前还义正言辞的人,此时却是抖着腮帮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随便污蔑朱元启吗?他们敢保证,要是没有证据,随便污蔑朱元启,他们恐怕连这个大殿都出不去。

    而反驳朱元启?怎么反驳?朱元启可是说得清楚,是为了安他们的心,才要进行这席卷大明的清查,这个时候,谁要是反对,不就是说明自己暗中做了坏事吗。

    到时候恐怕不仅不能让清查取消,反而会加强清查的力度。

    甚至有几个人,更是满眼绝望,略微聪明一些,他们已经能看到,无数人恨不得吃他们的肉,饮他们的血了。

    朱元璋在听到朱元启的话后,也是倍感意外,这事,朱元启可没有事先与他商量过,不过,听着朱元启的话,朱元璋心中却是非常欣慰。

    在毛骧查出应天府以及礼部、内庭的人贪污之后,朱元璋就想找机会清查了,知一角可窥全豹,在应天,他眼皮子底下,都有这样的事发生,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朱元璋看着朱元启,只觉着他曾经万分自豪的弟,又成长了,他那个自豪无比的弟,似乎又回来了。

    而在朱元启话音落下之后,李善长当即站出。

    “禀皇上,明王之言,臣下赞同,此次清查,不仅是同僚清白,更是为找出那些大明的蛀虫。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白者,也无需担心,臣下建议,清查,需尽快进行!”

    李善长说完,徐达也是站了出来。

    “禀皇上,明王之言,臣下赞同,此次清查,应当让我大明的天,更加清澈,更加明朗!

    此清查,关乎我大明未来,臣下建议,当尽快开始进行!”

    随即,汤和、常遇春等一众国公、侯爷纷纷跟上赞同,三大局、财部同样紧随其后,工部也是立即跟上,其余各部尚书,纷纷出言赞同。

    朝堂局势,瞬间变化,让一部分,心中一片灰暗,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过,他们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毛骧而已,如今,却是变成这样一副局面。

    看着一众朝堂大佬纷纷出言,这些人即便百般不愿,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不少人心中都暗恨着自己,为什么要多嘴,早知道事情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绝对不会站出来反对,至于那毛骧,抓人就抓人吧,反正也不是抓的他们。

    局势演变成这样,也只有少数几人能够猜到罢了,其中李善长是感觉最为强烈的。

    在李善长看来,朱元启说的这番话,恐怕都是他与朱元璋已经商量好了的,不然,怎么会说来就来了。

    涉及整个大明的清查,这是何等庞大的工作量,李善长心中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太现实,但现在,也必须得去做了。

    朱元璋在上方,看着下面众人,总算开始了今天朝议的发言。

    “毛骧抓捕一事,顺安候他们说过之后,那时正好深夜,朕就直接让毛骧带人去捉拿了。

    但后面审问出来的,让朕很是惊恐,就在朕的眼皮底下,竟然有这么多人,胆敢贪污,且贪污数额,总计有十万两之多,朕,很生气。

    至于相关案宗,过后自会移交刑部,此次贪污之人,尚且还在审问当中,待审讯完成,同样会移交刑部。

    关于咱弟,大明王所说,朕,很是认同,在朕的眼皮底下,都有人胆敢如此贪污,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又该有多少。

    朕之前就说过,朕给你们高额俸禄,并且正常离任,归乡,每月还有抚恤发放,这是咱弟,明王提出,咱同意了,当时朕以为这样做,就不会有人去行那贪污这等龌龊之事。

    然而现在,朕很是心痛,想不到竟然还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在做。

    明王所说清查,必须要进行!

    这事,就由中书省,以及各部,拟一个折章上来,具体说明具体该如何开始,由哪些人主持清查,以及清查需要多长时间,就这一次还是形成制度,每相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李善长,你为中书省左丞,此事由你牵头,其余人,务必全力配合,最迟三日,将折章呈上来。

    最后,朕觉着锦衣卫的抓捕效率极好,所以,朕决定,以后锦衣卫同样拥有抓捕之权,只需对朕,以及咱弟,明王两人负责。

    至于相关案宗,过后自会备份移交刑部存档,此次应天竟然有人贪污,朕绝不姑息!

    只要大明有一起,朕便查处一起,若有人胆敢徇私舞弊,为其开脱,按同罪论处!

    朕给了你们高额的俸禄,给你们准备了养老所需抚恤,甚至你们的家中之子,无论是文学院还是武学院,同样也有考虑,这样都还要贪污,也别怨朕,大开杀戒了!”

    朱元璋心中,对于贪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他采纳了朱元启说的,对大明的官员,实行了如此优厚的待遇,还有人会去行那贪污的事,朱元璋是真的不可原谅的。

    这次的抓捕,也让朱元璋见到了锦衣卫的迅速,以及锦衣卫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锦衣卫不用对其他任何人,任何部门负责,经过了此次,朱元璋也是下定决心,要将锦衣卫推到台前。

    当然,推到台前的锦衣卫,只是毛骧,因为锦衣卫的职能也是划分开来的,张桦那里只做探查。

    现在的锦衣卫,张桦探查之后,将结果交由朱元璋,由朱元璋下令,由毛骧进行捉拿,以及审问。

    而张桦负责的情报,不仅是对大明的,大明之外的情报,同样也是由张桦负责。

    相当于现在的锦衣卫,张桦负责情报提供,毛骧负责实际动手。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许多人都蒙上一层阴影,但如今,势不在他们,而且,朱元璋说得清楚,对于这次贪污,很是生气,很是愤怒。

    一些人倒也是没有觉得有什么,一些人心中已经在想着,该怎么办了。

    而这些话,在那些真正为大明所想的人眼中,却是无比赞同的,在他们眼中,那些人,就是大明的蛀虫,需要及早去掉,才能让大明,茁壮成长。

    李善长等人纷纷同意,朱元启更是如此。

    而这几件事情告落,绝大部分人,也没有了说其他事的心思,哪怕是李善长等人,也在忧虑着,这个清查,该怎么弄。

    李善长心中也是愁人,这事他来牵头,也是不好做,不是他怕得罪人,而是其中的度,该怎么把握,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清查,由哪些人领头,持续多久时间,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执行,还有对于地方上的,又该派哪些人,多少人,清查的力度是到府,还是到县,亦或者到朱元启提出的村。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去解决的,李善长现在想着,都是无比的头大,实在是繁杂。

    当李善长等人走出来之后,李善长随即就叫上徐达,以及各部尚书,找一处地方开始商量这事,朱元璋只给了三天时间,李善长可是一点都不想耽搁。

    “诸位,这次清查,皇上与明王的态度你们也看见,诸位认为该怎么做?主要是这个折章,该如何写?”

    众人落定,李善长便率先问了起来,然而现实却是有点尴尬,没有一个人回应,即便是朱文正与徐达,也没有出声。

    还是户部的杨思义,见无人出声,才缓缓开口。

    “李相,您就直接吩咐我们就是了,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可以吧。”

    李善长看着这几人,听着杨思义的话,心中也是冷笑,这些人的心思,他还不清楚吗?

    徐达与朱文正就不用说了,他们两个就是跟着朱元璋的脚步走的,在朝堂上,就是支持朱元璋政令的,在朝堂上为朱元璋说话的。

    而剩下的这些人,无非都是觉着这事太大,太招人恨,而且很容易就会出错,都是担心自己被推出来背锅,一个个的都不愿站出来,就指望着他李善长去做这些事。

    哪怕李善长自己做主决定,这些人恐怕都不会插一句嘴。

    不过,随即李善长的心里就有了想法,想要让这些人开口,不止一个办法,但拿出朱元璋与朱元启来说事,太低级了。

    见其他人仍旧没有开口,李善长随即出声。

    “既然你们都让本相决定,那本相也想好了,大明治下广泛,到时本相便奏明皇上,由各部尚书大人,带着人手去往地方清查,以各部尚书大人的手腕还有能力,必然能够让大明的天,更加清澈透明。

    至于应天府,本相累就累点,亲自主持清查,或是请明王来主持清查,一定得查得清清楚楚,方能不辜负皇上的信任,彰显皇上的决心。

    至于时间,地方之上,包括村在内,不清查完成,决不停止,至于各部事宜,另外让人代管。

    诸位意下如何?想必皇上定然能够体恤诸位的决心,说不定封赏,就在清查之后呢。”

    李善长说完,杨思义、周桢等人纷纷暗骂老狐狸,真要看李善长说的去做,别说封赏,他们回来恐怕原本的位置都没了。

    而且去往地方之上,他们心中深知,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应天都深,而且加上他们对当地的不了解,没有三年五载,别想彻底清查完成。

    李善长此举,已经是变相的将他们逐出应天,逐出朝堂了,三五年的时间,朝堂的局势必然完全不同,他们回来了也没有位置给他们了。

    尤其是像滕毅这样年龄大的,回来?别累死在清查的路上都算不错了。

    随即纷纷开口,开始真正的思考起这事该怎么做。

    李善长见状,顿时就笑了,这些人,虽然心思不少,也聪明,但职位上的压制,可是致命的。

    徐达与朱文正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感叹,不过他们只是认真听着,偶尔插一句话。

    徐达与朱文正都很清楚,他们两个提出的,在这些人眼中,可就是代表着朱元璋的意思在里面了。

    而在皇宫内,朱元启也是留了下来,正在与朱元璋说着今天的事情,尤其是朱元璋,对于朱元启今天提的,可是真的喜欢又好奇。

    朱元璋能感受到朱元启那么细微的改变,仿佛又看见曾经那个朱元启的影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虽然夸张了些,但这就是朱元璋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