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望的江寒 » 第二十一章:李悠荃

第二十一章:李悠荃

    “以后你俩就多到我家,给我做粤菜。”芳芳姐对于这两位小妹都非常喜欢。

    她记得两年前李悠荃刚来之时的场景,她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眼观与埋头苦干。她不计较做多做少,有时候面对一些死者家属的不理解的挑剔,她也不会大吵大闹。

    之前接收到一具遗体,是一位中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跳楼自杀。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升学考试压力过大,父母期望值过高。

    那天,她在参加完考试后,觉得自己这次考试失利了。回家,父母也是冷冰冰的态度,也一直逼问着她做题如何,答题是否得心应手。在她耳边,一直念叨,唯有考到好学校,成绩好才有出路。总对她说,他们这一辈在城里落户不简单,就希望她能优秀,别混回村里这般没出息。

    她是独生女,她有好几年的童年在乡里过,父母是打工族,熬了几十年才能到城里买了一单位。后来,她也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而在她父母的视野,她要考上优异的学校,才能在城里立足。他们花了好些钱给她报补习班,就是为了让她成绩优异,出人头地。

    却不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枷锁。对于这十五六岁的姑娘而言,青春该是肆意潇洒的。父母更不知道,她在补习班受的言语攻击。城里土生土长的人,会有意无意嘲笑她黝黑的皮肤乡里乡气。老师也会对她不够扎实的基础懊恼,老师会说从来未见过如此笨拙的人,说挣她几个钱是挣得不容易的。老师当着补习班的同学平静地对她进行调侃。大家都在笑,而她只觉得压抑。

    当某种东西控制了教育,就是其悲哀。什么大计会沦为一个笑话。从何时起,老师这份神圣的职业,默默奉献的职业操守,已经演变成为挣钱的渠道。

    为人师表者,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想轻松挣钱,尤其挣快钱。

    后来政策出手,没了补习班。只是她早已在补习班受了伤害。

    有的死亡是一瞬间的年头,而有的死亡是蓄谋已久的想法。

    深夜里,小区寂静,人人都在梦乡里,她从床底拿出了剪铁线的钳子。这是她用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买的。高楼楼道的护栏线条,要剪开一个口子,容下她一个身躯,她才能一跃而下,重获自由。她就能回到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故乡。那里有稻田,泥巴,河流,山野。这边只有作业,补习,考试,还有父母的鞭策。

    这未成年的小姑娘,在黑夜里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楼坠下,面目全非。悠荃她们已经尽所能修复。

    可是家属还是不满意,他们说依照他们乡里的惯例,她脸上是凹一块走,对他们的风水不好。

    原本小姑娘的父母并没有打算在城里给她办丧。是补习班的老板说,赔款没有,只能尽人事体面送她走。他说,补习班老师只是对她做最基本的教育,是她自己想多了。

    而她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开始怪补习班,因为听闻女儿在补习班经常被老师批评。后来与补习班老板对持,最终默认了,是女儿想太多,小小年纪非用死亡来威胁人。最后也接受了补习班老板的所为仁至义尽。给她一个体面的离世。

    悠荃面对他们的所为风水的理由,愚昧无知的想法,她很冷静,然后很霸气地说:“我只做我的工作,我已经很努力让她干干净净的面对她生前的人。我明白你们家属的疑虑。倘若你们真的爱她,我努力的,你们该看到,我信她也知道。你们这般争吵,反而扰了她在人间最后的清梦。实在不满意,我再试一次。但,请你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别在这边大吵大闹。这世界很喧嚣,她是喜欢安静的。”

    她总是很平静地做到尽善尽美。

    其实悠荃的话语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不过,她坚定的眼神以及坚定的语气,让他们不敢吱声。

    馆里年轻的男同事,都说荃姐姐有点佛系,有种与世无争的感觉。她不爱谈天说地,不爱说是非,有时候馆里人会聊聊今日的死者的故事,她也只是听,从不搭话。她高颌骨的脸型,身形瘦瘦小小,没有美貌惊艳。她表面看似柔柔弱弱,可是坚定的眼神有穿透力,话语坚硬也让人示弱三分。

    三十二岁的年龄,心境已经与大十几岁的芳芳姐相仿。做事风格又有点慵懒,只努力做事,没有芳芳姐的八面玲珑。有时候,遇到实在极其难理解的家属,悠荃唱黑脸,芳芳姐唱白脸。在她们这个馆里,家属的纷争比别的地域的馆里少。

    馆长和副馆都自顾在办公室喝茶,筱果到这边,比在岭南那边接触馆长们的次数少。与他们打交道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接触更多的还是芳芳姐。

    因此她们也极其好聊,面对芳芳姐的盛情邀约,筱果没有拒绝之意,但,她把自身的不足如实道来。

    “我做菜一般。”筱果如实说道。她一个人生活,下厨极少,所以厨艺也可想而知。

    “你悠荃姐姐厨艺不错。焖排骨,卤水五花肉,叉烧,清蒸鱼。特别好吃。”肖芳芳数起李悠荃的拿手菜。

    “我做的血鸭,一碗香,你们岭南肯定吃不惯。所以每次,只要悠荃来,都她下厨。”肖芳芳面对这两位小妹像自家姑娘,又像朋友,很自然话多。

    确实,湘地与粤地,一个吃辣全国指数数一数二,一个吃辣指数为零,饮食差异极大。

    唐筱果看了看李悠荃,没有说,因为她也好奇,李悠荃为什么从岭南跑到星城来。

    “筱果,你能吃辣吗?”肖芳芳问起。

    筱果摇了摇头,辣椒在她们那边只是调味料,在这边可是主菜般存在。确实不敢恭维,只好如实告知。

    “你们岭南人,一个个的,还真不能吃辣呀。”芳芳姐笑言。

    “也不是,万里挑一,还是能挑出一个能吃辣的。”悠荃回应芳芳姐,眼眉带笑。

    其实她笑起来,感染力更大,更有亲和力。

    筱果也笑着连连点头,表示认同悠荃的话。

    民以食为天,在聊吃的氛围里,彼此更为熟络。筱果也因为身边多了一位岭南人,这座城市的陌生感又消灭了几分。

    三个女人一条街。悠荃与芳芳姐的不同思维,让筱果沉闷的性子多了几分活跃。她们与顺姐不同,顺姐与传统时代接壤,担心她不婚嫁生子问题。

    而芳芳姐依旧与她谈论:我们可以爱一个人,但是,是否能到老,交给那个人以及天意。如果发现我们不被爱,千万别勉强自己。他是独立个体,你也是。爱过,无论结果如何,接受,面对,然后继续向前。

    错了,更不要害怕,我们没有大奸大恶,我们只是爱错了。别后悔,路很长,走下去便是。

    芳芳姐与她谈论的是人生的领悟。是到她这个年龄,所经历过的人生态度思维。

    筱果听得很认真,因为这种思维仿佛在无形中拓宽她的视野。她越发不后悔与高荣翔那场短暂的爱恋。她也不后悔,她清醒且现实地决然离去。

    而悠荃从不与她谈论情感问题,她会告诉她关于星城的大街小巷。会告诉她沈从文翠翠的故乡。不过,其实她说,她没去过。她有经济基础,也有时间。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有动力去。对筱果说:“筱果,你年轻,可以去。我们这一行,也可以文雅浪漫。”

    “悠荃姐,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筱果不知道悠荃背后的故事,这段时间的相处,她感受到悠荃的真诚。她总觉得眼前的悠荃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灵魂很像。相邀她,是筱果对这位姐姐最热情的回应。

    “好。”悠荃也点头应到。

    眼睛望着手中的速溶咖啡,坐在办公室里。她们俩刚刚忙完一具遗体的容貌修,难得的空闲。

    不知不觉,筱果已在星城三个月了。筱果似乎用最快的速度适应了这座城市。

    在岭南有施碧儿作伴,在星城有李悠荃作伴。筱果有时候会想,以往的一些沉闷究竟是从而来的。

    原生态家庭,让她内心对爱的感知度的缺乏?或许吧。不过,想想,她呀,比很多人都幸运。她原本是因为心无波澜而选择这份职业,图个清净。在这期间,她获得友情,触碰了爱情。她也看遍人间真实的百态。

    这人间,最真实的百态,一个是医院,一个便是殡葬行业了吧。

    这句话也是悠荃和筱果提及的。筱果对悠荃的熟悉,或许,是因为悠荃仿佛就是她内心渴望的自己。她内心或许就该活成这样的状态。内心平静,善良不盲目。

    她们虽然并非无话不谈,不过,彼此待着不说话,都觉得内心平静自然。筱果会坐在她的小电驴后座游走在星城的大街小巷。

    而来这边已经两年有余的李悠荃早已把星城摸熟透。路途近的,她会骑着小电驴带着筱果感受星城的生活气息。她开得很慢,很多电动车从她身边嗖一过,有的还在她们身后滴滴地打着铃催促,同样还有别人有点不解的目光。仿佛在取笑她们,走路的都比她们开车快。

    李悠荃并不在意。如同她所说,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会很累。而且,很现实的是,别人的眼光是别人的事情,你没有错的,根本与自己无关。为什么要用与自己无关的眼光来让自己陷入否定的状态,甚至让自己闷闷不乐。

    悠荃也会给筱果做好多好吃的,毕竟大家口味一致。而筱果总会把悠荃做的菜吃的光光。

    两个平静灵魂的相遇,没有现代物质的纠纷,相处起来很是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