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武夫不灭 »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几日来,陈生每日就清晨立桩,待周矩醒后就一同去采药,晚上就修习那套睡梦中的床架。有一次偶尔挖到了野山参,陈生本打算去药铺卖个好价钱,周矩却让留下,晚上就让陈生自己熬成了药汤喝,陈生也不得不说,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喝完在这大冬天身体都是暖洋洋的,半夜打完拳架也不会跟刚开始一样饿的一晚上睡不着。他每次取一截熬成汤,端一碗给周矩,周矩只是说,我一把老骨头了,等下补过了吃不消,直到被陈生强硬逼着喝了一碗,片刻后流下鼻血,陈生每次就不强求周先生喝了。

    虽说是冬天,但出了太阳还是不算冷,周矩和陈生今天还是老样子,正在山上四处寻找药呢,陈生忽然看见不远处天空有两道黑点靠近,陈生目不转睛的盯着,看着他们去往的方向应该是驻马镇方向。陈生转头望了眼在身后的周矩,周矩只是抬头看了眼便跟陈生说道“没事,应该是附近玉泉宗的修士,每年年关将近之时就会下山来,看看小镇上今年出生的婴幼儿有没有适合修行的苗子,有的话便会问过长辈待满三岁就会带上山去修行,我们继续采药。”陈生听完解释也就不再关注了,继续寻找着草药的踪影。

    中土神洲的冬天说不上太冷,但太阳落山终归是要早点,待陈生和周矩吃完晚食天色已黑。二人悠悠走回学塾,学塾门口却站着两个陌生人,一男一女,一席白袍,头戴玉簪,看起来仙风道骨。二人看见周矩走来,拱手躬身敬礼道“拜见周先生。”陈生看这二人气度不凡的样子,应该就是今日在山头所见的两位御空飞行的修士了。周矩摸了摸陈生的脑袋示意他先进去休息。陈生就先回学塾内休息了。周矩看陈生进去后,挥手隔绝周围,小障眼法,周围即使有路过的行人也瞧不见他们,听不见他们交流的声音。“周先生,真不考虑上我们玉泉宗当个供奉嘛?至少灵气比这充沛多了。我们也不会要求周先生什么,挂个名即可。”男子修士还是保持着刚才的姿势与周矩说着,周矩练练摆手“不去,不去,我这老夫子啊,山下教教稚童即可,可教不来你们山上神仙。”言罢周矩已经解除术法,推开学塾回去了。男子修士只得叹气离开。

    二人是玉泉宗年轻的俊彦之辈,每年都是二人前来这驻马镇挑选是否有修行苗子。只至去年天地灵气在驻马镇周围疯狂波动,玉泉宗才发现周先生最低是一位地仙修士,便欲邀请周矩上山修行,只可惜未答应,这才有了刚才那一幕。“师兄,何必如此礼待一位不知跟脚出生的地仙?”男子修士听完女子修士的疑问只是做了个禁声的手势。传音于女子修士“师妹你可能不知道,地仙只是宗主的最低估计,我听我师父讲过,这位周先生的修为只高不低,极有可能是元婴期修为。”女子惶恐不已,若是元婴修士刚才她那句无心之语,就肯定就被听到了。二人自三岁上山修行约莫已二十年,也才刚刚跻身中三境的阴神境,宗门已将二人着重培养,希望二人在寿元消尽之前能跻身金丹地仙之列,这样可多出百余载寿元,守护宗门一代代人成长。

    山上修道之人,有无跻身金丹是巨大的鸿沟,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修行九境,每一境如那鸿沟,可金丹之上与之下那便是天堑。从最初入门的练气开始,资质差的人兴许三五年都捕捉不到天地灵气的存在,感受到天地灵气再纳入气府,这就算过了练气境,第二境需静心修炼犹如老树坐定,纳天地灵气壮大气府,山下夸张的说话就是,山中无甲子,人间已千年。说的就是第二境静心境的修士,天资卓越之辈都需几年光景。气府壮大,灵气充盈滋补神魂,神魂坚韧,不惧鬼怪,念识犹如双眼便达到了第三境返虚境。许多修士终其一生都在下三境打转。人有三魂七魄,神魂强壮到七魄能结为阴神,就算进了中三境的门。可终究还是难逃寿终。唯有打破气府禁锢结成金丹,寿元增加百年,才有机会继续在修行一途继续前行,不然终究是白骨一座。至于上三境元婴,合道,归元,已可称之为仙。

    “明日清晨,你我再去县衙看看户谱,今年出生的孩子是否有好苗子。”“好的师兄。”

    -----

    学塾内,陈生已将参汤炖上,自己已经开始打起了拳桩。周矩只是站在屋门口看着陈生出拳。陈生打完一套拳桩问道“周先生你也是山上修行的修士吗?”周矩哈哈哈笑道“我可不是,我只是个读书读了很多年的老夫子。”“那为何我看那两修士如此尊敬您?”周矩摸了摸胡须说道“嗯,兴许是我的道理很大,他们都被折服了把。”陈生听完周矩这个解释只得白了一眼,显然是觉得周先生的嘴骗人的鬼。“您老先生不是那老神仙,就早些进屋休息吧,风大等下冻了一把老骨头。”周矩笑着进屋休息了,只剩月光照在出拳的少年郎身上。

    待到第二日太阳露脸,县衙小吏已经恭敬的将户谱给眼前两位年轻神仙。两位神仙扫过,今年新出生的婴孩所在以了然于心,出门而去。二人已经探访数十家,一无所获,只剩最后一家没去。待二人走到最后一户,女子修士已经皱眉,这户人家略显破落,连大门都已显得陈旧,打开都有咯滋声,显然女子修士觉得此户人家不会诞生有灵气的苗子。这也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了,越是富裕人家越是可以证明其长辈天资聪颖,愚笨之辈劳碌一生也不过是吃饱肚子而已。男子修士开口道“来都来了,也不差看一眼了。”女子修士这才耐着性子跟随男子修士进了屋。

    片刻之后就听到屋内有男子痛哭,待二人出门,男子也追出门外朝二人磕头不停。男子修士微笑不已“今年总算有个不错的苗子了。”女子也惊奇看起来如此破落人家竟有此机缘,可谓一步登天了。他们临走时交代这户长辈好生照料着婴孩,三岁后将接他上山修行,丢了一锭黄金给这户人,便有了先前磕头不已的一幕。

    所以世人皆希望家中能有人上山修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