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一点令下 » 第三集 第七节

第三集 第七节

    66

    在姚州学府,此时大堂内,歌舞漫漫,宜人悦目,这姚州学部使邀请了众多学堂堂长,就是会稽学部使也受邀前来,姚州学部使松泽举杯和宴客交谈着。

    “今日能邀请诸位前来,乃是我松某之幸,在姚州担任学部使多年,承蒙大家相助,不久某便往燕京任学部太郎,不必拘谨,不醉不归。”

    “松大人能在学部尚书手下任职,此乃高迁,他日定能升为学部尚书,梁某敬大人几杯。”

    会稽学部使梁时无先是对松泽敬酒说道。

    “松大人高迁可别忘了我等。”“松大人能如此快升职,想来我们离升迁也不远了。”“你就别指望了,松大人乃是当今宣政院总里大夫的旧部,调往燕京那是毫无悬念的。”“总里大夫原本是我同窗,未见此人有何大才,怎会升至宣政院?”“此乃圣人任命,莫要妄议,否则朝中会被他人参上一本。”

    宴会场中,众人喝酒闲谈之,就在此时,一位侍卫慌慌张张,从大堂外走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纪监处派巡监使来到府外,带着官兵将府院包围了。”

    “莫要慌乱,散退舞女,随我前去。”

    舞女散退后,众人是一片神色恍惚,不知纪监处为何派人来,不过从众人的表情中可看出,大多是担心被查,正当姚州学部使起身离开之时,大堂走来一位官员。

    “松大人不必迎接了,受纪监处任命,特来寻查姚州学风不佳之事,这是令牌和任命状。”

    巡监使进入大堂后说完就拿出任命文书举起向四周示意,之后门外来了几位亲兵,看着众人以防逃跑。

    “原来是巡监使王大人,姚州学堂一向公正,学子活跃,怎会有不佳之事,王大人你这还未差得真相,怎可包围学府呢?”

    王查为见此,立即示意手下。

    “念给松大人听听。”

    亲兵取出罪状,大声念着。

    “经来人检举,姚州各学堂堂长不思传教,沉迷宴席,品行极差,姚州学府与学堂暗中勾结,风气糜烂,以至学子遭受欺凌不断,甚至女学子无故失踪,简直胆大妄为。在前往姚州后,打探得之,有罪行之人,学堂学府共百十来人。”

    亲兵念完后便收了起来,等待巡监使指使。

    “松大人,这百十来人,可不是小数,在座的众人都在其中,还请随我到燕京,上禀朝廷处置,免得路途受看押皮肉之苦。”

    “王大人,能否在城内查探数日,在下不久就前往燕京升任,怎会做出有辱学风之时?”

    “既如此,就给你们几天,不可离开城内,否则罪立当场。”

    说完巡监使就带人离开学府。

    会稽学部使见巡监使带人离去后,走到松泽一旁。

    “松大人,此事该当如何?”

    “不必担心,我即刻就去见此人,先礼后兵,朝廷内有总里大人相助,巡监使还能随便扣押,最多也只是让几位替罪,发些银两安抚平民。”

    67

    卜锦学堂,这时学子们已经放学,各自离开学堂,而月雅离开任教室后,匆忙赶到正与离开的秦老夫子。

    月雅:秦师,请问千秋公子,是否离开学堂?

    秦老夫子:还未离开,在锦湖亭,月雅同学你找千秋贤士何事?

    月雅:谢秦师,只是想略表感激之意。

    说着月雅拜过秦师,就向锦湖亭而去,此时亭中走廊三三两两走着几位学子,两位女学子停在护栏谈论着,而亭中只有一位男子摇扇观看前方之湖,月雅经过走廊之时,两位女学子便打着招呼。

    “月雅,许久不见,更灵气动人了,这时要去哪?莫不是想见千秋公子。”

    “见过宋露学姐。”

    “宋露你就别取笑月雅了,你还不是在这偷偷观望。”

    “哪有?胡说。”

    两人说着就闹着来回追逐,月雅只是静静地漫步向亭内走去。

    “看不出江山周始谁察觉?怎可缺?明月,一曲朝歌向天阙。

    踏平这山川依旧百姓阅。武术诀,雅学,文武双全后而乐。”

    月雅来到亭内,听到千秋吟着诗词,渐渐慢下脚步。

    千秋:姑娘,在这江湖中,你可看出什么?

    月雅:小女子不抵公子广学,只是想谢过公子找来玉佩。

    千秋:要是未找来,或者歹人抢去,你该如何?

    月雅:那小女子只好报官了。

    千秋:若是衙门不作为或包庇歹人,此时你如何?

    月雅:只好到纪监处检举。

    千秋:纪监处倘若不巡查,或是地方势力强势无法巡查而贪污敷衍,你又如何?

    月雅:前往燕京上访朝廷。

    千秋:你若进宫无门路,或刻意阻拦,朝中一品大夫暗助歹人,怎解?

    月雅:古人云‘刑不上大夫’,要是如此,小女子暂无办法。

    千秋:常常如此,委委托托,想要乱世安宁,需树立新纲,整顿统一,这就是为何治国‘以人为本,团结统一’的基本缘由,文武大变革,在建立新纲后,才能得以实现,而检点令,正是因此而成立。

    月雅听后,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志向,在抬头看向千秋又羞涩地回避望向前方。

    月雅:公子可是在这检点令当中。

    千秋:是也不是,暂留一二,天下统一,归隐而回。

    月雅:那小女子学堂完业后,定去加入检点令。

    千秋:你身为女子能在学堂之时就有此志向,令人欣慰,记住就在西溪溪山。

    千秋不经然伸手摸了摸月雅的发丝,月雅见此只是羞涩地低着头,轻风微扶,赏心悦目,荷香密布,略沾雨露。

    68

    姚州郡守府,大堂内,此时呢,郡守正和巡监使喝着茶,谈着事。

    庞充:王大人能来我县巡查,是本县的一大好事,姚州城已按大人要求封锁戒严,往来都会一一盘查,你指定的人绝对出不了城。

    巡查使品了品茶,便说着。

    王查为:有郡守大人协助,城内之事可好办多了。

    庞充:那里哪里,协助大人乃分内之事。

    王查为:郡守大人,巡查之事,还需要衙门多多派人前往百姓中,查探实情。

    庞充:王大人需要时,让人来汇报即可,在下定会秉公办理。

    王查为:那就不打扰郡守大人了。

    巡查使说着起身,便离开郡守府,回巡府大院而去。

    这巡府大院,平时是无人来住,只有巡察使前往州县时才暂住,巡察使刚回巡府没多久,就有手下前来禀告。

    “大人,外面姚州学部使,前来拜访。”

    “请他进来吧,我看看他意欲何为?”

    护卫于是离开,让姚州学部使进入府中,这姚州学部使松泽进入府内那是让人带着一个大箱子,悠悠哉哉地进入府内大堂。

    松泽:王大人,久仰久仰,听闻朝中对你赞赏有佳,特来拜会。

    王查为:松大人有什么事可直接说来。

    松泽:王大人,我松某在姚州多年,一直学纪严明,可未有半分散失,朝中受总里大夫赏识,不日便前往升任学部太郎。

    王查为:你是总里大夫的旧部?

    松泽:正是,在下带来一些薄礼,还请王大人明察,这扰乱学风之事,也就几人而已。

    松泽示意手下打开木箱,只见里面一堆金银财宝,字画绸缎。王查为想了想,再看看前面木箱的钱财,思虑片刻后才说起。

    王查为:薄礼留下吧,有那几人我到时派人通报于你。

    之后松泽便带人离开巡府。

    69

    姚州酒馆,千秋喝着小酒,正欲离开寻找公主踪迹,一旁座位几人闲谈的消息倒地引来他的兴趣。

    “听说了吗?姚州城戒严了,出城都一个个仔细搜查,通缉的画像册有上百人之多?”

    “出什么大事了?”

    “我听说是学堂出事了,巡察使都来调查,不过我进城就看到贴在几张画像通缉,哪有上百人,你不会是吹的吧。”

    “咱进城可是看到那巡逻兵拿着画册一个个翻看,足足上百张。”

    “你们说的那是前些时日,今日出城几乎不盘查,这巡察使听说要离开回燕京了。”

    “估计这巡察使捞了不少好处,这不,刚经过巡府,有人闯入打斗,那可是死伤一片,想来此人武艺不凡,奈何我这功力尚浅,不然定是救出这位义士。”

    千秋听到几人闲谈后,便离开酒馆,向巡府而去,到达这巡府之时,大门开着,也没有守门的侍卫,府内大院还传来打斗声,想来侍卫全在府内与那位义士相斗着,他便走了进去。

    只见一位壮士浑身血迹,被周围侍卫包围着,不时挥刀击退前去的侍卫。

    “你这贪官,我家闺女在学府失踪,本以为你会处置学部使,而检举此人,你竟然与之勾结,想陷害我等几人,与其被诬陷,还不如现在就宰了你这贪官。”

    “江湖险恶,不是所有人都能公正严明、记得为官初心的。”

    手下侍卫见此,立刻一起上前,向壮士举刀而去。

    “要杀这贪官,可不能缺了这把宝剑。”

    就在此刻,千秋取出一柄尚方宝剑,踏步高空,飞跃而至,纷纷踢飞一众侍卫,击落最后一位侍卫时,在借力飞至前方,落在巡察使之前,挥剑一抹。

    “尚方宝剑。”

    巡察使只来得及说出这几个字,就被击杀倒地。

    剩下的几位侍卫见此人持尚方宝剑,各自跪拜,而大堂内一位男子听外面无打斗声后来到千秋一旁。

    “大人手下留情,我在巡府办事可未曾受贿。”

    “你是何人?”

    “在下是新任的巡察使丞,李探,乃渤海人。”

    “李探,现在起你就升至巡察使,认真处理学堂之事,莫要做贪赃枉法之事,也不可勾结魔门之人,遇到难事不可强求,多团结同僚处理,不然这旁被尚方宝剑斩落之人就是你的榜样。”

    “是。”

    那壮士见此上前拜谢。

    “多谢大人相救,向某无以回报,愿赴汤蹈火。”

    “此乃侠义之事,不必感谢,你就在巡府作巡察使丞,协助李探调查之事。”

    “谢大人提拔,向某必定铁面无私,还百姓公道。”

    之后千秋便离开巡府,出城而去,正巧在路过学堂之时,见秦老夫子从学堂走出。

    秦老夫子:千秋贤士你这是去哪?

    千秋:出城。秦老莫非也是出城离开。

    秦老夫子:正是,江南的学堂,风雅可居,要不是吴郡故人相邀,老夫到时愿前往广陵。

    千秋:秦老要是在姚州,也许会看到学风的改善,巡察使可是专程为此事而来。

    秦老夫子:这巡察使可是道貌岸然、欺软怕硬之辈,想来也不会秉公严查。

    千秋:秦老,那可不一定,路过巡府我可是新任了巡察使,以及使丞。

    秦老夫子:即使新任,这学部使乃朝中大夫旧部,恐怕难以查办。

    千秋:这用人为官,恰似这楚汉之旗,双方对弈,我用勇往直前、不怕生死的项军在左侧,在用灵敏多变、隐遁锋芒的刘军在右侧,征战四方,而双方牵制、平衡有佳,何愁用人而不为。

    秦老夫子:千秋贤士这番布置,看来老夫是离开早了。

    说着,千秋与秦老夫子向城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