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一点令下 » 第三集 第九节

第三集 第九节

    75

    这溃败的倭奴从临海郡到建安郡是一路烧杀抢掠,一直到建安后才渐渐停了下来,不过劫掠的粮草能有多少,仅能维持数日,不足千人的倭奴军在建安不远处扎寨,其后呢几位倭奴将领来到建安城门前,在守城士兵发现后,便对守城士兵大声呼喊着。

    “来者何人?”

    “倭国来使,请求见你们郡守。”

    守城士兵听后前去汇报郡守,不一会儿郡守就来到城墙上。

    “倭国使节不去燕京城拜见圣上,跑来建安何事?”

    “你可是郡守钟鸿理,太军想请求粮草供应以及通关文书许可。”

    “非也,钟鸿理还需几日前来交接,粮草与通关文书一事,几日后你再前来。”

    下面几位倭奴将领听后就是转身骑马离去。

    “大人,这些是来犯的倭奴,一路烧杀到此,何不趁机剿杀?”

    “城内士兵本就不多,要是围剿时偷袭城池将无从应对,况且几日我便离开,这等战事就交给新来的郡守。”

    76

    东阳城内,检点令书房,千秋正写着书信,片刻之后就写完,拿起书信起身。

    “来人。”

    “属下在,请军师吩咐。”

    “你把这封信件飞鸽传书到杭州检点令,交给左师中央。”

    “是”

    门外护卫进来取走书信就迅速离开。

    千秋离开书房,向大堂走去,正巧遇到令长。

    千秋:韩令长,员外郎可在检点令?

    韩令长:军师,钟鸿理已经前往建安升任郡守,有钟大人在建安,检点令的势力必可大增。

    千秋:钟鸿理此人急于表率献忠,毫无政绩建树,能升迁郡守,可知又献媚朝廷顽固势力,他若升至建安,倭奴定会借其港口渡海潜逃,甚至放虎归山。

    韩令长:军师见谅,此事是韩某过失,未严查此人在朝廷中势力。

    千秋:事已至此,可借此人之手歼灭溃败残留的倭奴,我亲自前往建安。

    韩令长:如此有劳军师了。

    77

    在前往建安的路上,钟鸿理正坐着马车前进,随车跟随着几位侍卫,不一会儿只见一只飞箭向马车射来,嗖的一声,穿透马车向里面的钟鸿理飞面而来,钟鸿理在恍恍惚惚中听见响声吓得是当即站起,看着面前这只射偏的箭之,钟鸿理是心存侥幸。

    “大胆,谁敢行刺钟大人。”

    这时侍卫对丛林中偷袭之人喊着。丛林之人见一箭未能射杀钟鸿理,先是拔剑向前,往其冲去,后面十几位蒙面人跟着领头。

    “你不用知道,我只是杀你的人。”

    这领头冲向钟鸿理时,经过那侍卫,只见运功一剑挥出,剑气飞出,侍卫怎敌,立刻被击飞,剩下的几位见蒙面人来势汹汹,集中护在钟鸿理面前,可是这少数侍卫武功平平,那是蒙面人对手,片刻是被杀的横七竖八,最后就剩个钟鸿理在边应对边想着逃跑。

    领头飞快来到钟鸿理面前,用剑架着钟鸿理。

    “钟大人,你还有什么遗愿要说。”

    “在去我钟某性命之前,能告诉我,你受何人指使。”

    “钟大人,这弹弓尽的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不只是军事处,就连书吏处都想取你性命,可知上一任的副掌门山王奇私通花旗国,被贬出朝廷至今下落不明,如今你私通倭国,拜访高丽、平壤等东北边境属国,即使没有我刺杀,你以为下一任共义门掌门继位,不会拿你开刀来坐稳其位,朝廷让你入京也不会升任你常务大夫,你只会是中央义员。”

    “这就是虚忠的下场,你杀吧。”

    钟鸿理见必死无疑,闭上双眼。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李子在墙头是结不出果实的,受死吧。”

    正当领头要一剑了解此人时,丛林中飞来一人,翩翩而至,一掌打出。

    “且慢,这颗李子树还能在墙角长一长,到下一任掌门接任之时,砍了烧柴火也不迟。”

    领头见来人运功打来,回掌一击,可这领头功力尚浅,一掌就被打飞倒在剩下的蒙面人中,好一会儿才被人扶着起身。

    “阁下内力真是深厚,此人死不足惜,你真要救?”

    “这可不是救,乃是用,毕竟此人还带着一身罪,往南去建安还需要用此人引兵剿倭。”

    领头见此,只好挥手撤退。

    钟鸿理见有人相救,侥幸不宜,胆战心惊地走到千秋一旁。

    “多谢军师相救。”

    “走吧,我说过可不是救你,好自为之。”

    “是,到建安,下官定助军师剿灭倭奴。”

    之后,千秋飞身落在一匹闲散走动的马匹上先行前往建安,而钟鸿理还是坐着马车,悠悠哉哉地赶着路。

    78

    建安城外,上次那几位倭奴将领在核点与城内传达书信时,久久没有音信,于是又前来城墙门口。

    “建安郡守可有上任?”

    “新任郡守已上任,并通知不见倭国来使。”

    “什么?不见,你把郡守叫来,不然就攻击城池。”

    城墙上的士兵没有理会,反而是射出几道箭枝,那几个倭奴兵见此只好逃离此地。

    城外军营帐房内,千秋和几位将军正商议着剿匪倭奴。

    时晖:倭奴军就驻扎在闽山,不足万人。

    千秋:此处平地颇多,山坡易攻难守,加之倭奴缺粮,可从北部、东部两处同时派兵围剿,时将军,你从北部进攻,梁将军,你从东部平原等待时将军进攻几个时辰后,再则进取,为防倭奴潜逃,项将军你从闽江沿岸绕制敌军后方,如此,扬州剩下的倭奴军可尽数剿灭。

    之后几位将军各自领军朝倭奴出发进攻。

    帐房内于是只剩下千秋和几位校尉,这时呢一位士兵前来禀告。

    “启禀军师,庐陵郡守叛乱,正派兵前来进攻建安。”

    “我已知晓,你退下吧。”

    “军师,此刻建安士兵大部分都去围剿倭奴了,庐陵郡守来犯,如何抵挡?”

    一边的校尉急忙问道。

    “勿慌,建安还有多少兵马?”

    “五千步兵,三千铁骑,如何挡得住庐陵的十六万大军?”

    “庐陵军前来建安,需经过闽水一带,在其横渡之时,上游让三千铁骑干扰奇袭,中游则步兵严防,铁骑协助步兵阻挠之,迫使庐陵军在下游闽山渡口登岸,到时可让在北部和东部的我军在剿灭倭奴后,迅速回援会师,而让在闽江沿岸的项将军抢渡闽水,待庐陵军几乎横渡之后,截断后路。”

    “末将这就派人传令。”

    79

    闽山,倭奴营寨中,此时一片大乱,倭奴军太军主帅带着几人匆忙走出,想稳定局势。

    “太军,建安军从北部袭击而来,营寨快守不住了。”

    “建安郡守不相助,反而进攻营寨,岂有此理,派一些先守住,剩下的撤离闽山,赶往港口。”

    一位副将说了句倭奴话就急忙前往营寨大门,这时另一位副将疑惑问着。

    “太军,夷岛传来消息,庐陵郡守将和夷岛总帅一起进攻建安,并协议各分一半,我军为何不等等再撤。”

    “夷岛这么久都没有渡海,是等不及的。”

    建安军不到三个时辰就一举攻破倭奴营寨,倭奴太军领着残部刚撤没多久,东部又是一路建安军进攻而来,倭奴太军见此是急忙逃窜,倭奴军也是丢盔弃甲。这倭奴太军一路逃窜,还没到港口,后方还是一路建安军,灰头土脸浑身血迹的倭奴太军和几位副将渐渐被建安军包围。

    “倭奴小将,就剩你们几个还不快快投降。”

    项将军来到倭奴太军面前劝降着。

    “新国大军果然厉害,可否你我公平较量。”

    “倭奴小将,你不配我亲自动手,还是自行去见你们的天皇吧。”

    倭奴太军和几人见此,纷纷取出倭刀,举着刀各自犹豫不决,倭奴太军是带头自尽,剩下的几个颤抖着自尽,还剩最后一个刀在手中一只未动。

    “你们倭奴小将不是喜欢参拜神社天皇,只有自尽才能去见天皇,你怎么不动手?”

    “投,投降,神,神社从未参拜。”

    项将军于是示意手下带走了此人查问情报,这时一位士兵前来,交给项将军一份令报,项将军一看,立刻带军横渡闽江。

    80

    闽江上游,庐陵郡守带着大军渡江而行,快到达江边之时,只见岸边出现铁骑走动着。

    “大人,岸边有建安骑兵阻拦,是否此刻登岸?”

    “我观岸边马蹄踏足,烟尘不断,想来数量不少,传令下去,大军沿江边下游,伺机登岸。”

    庐陵军向下游驶去,在登岸没多久,就遇一路建安军从南方攻来。

    “传令后方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全军向闽山进发安营扎寨。”

    庐陵军交战一日才到闽山开始扎寨,而建安军在剿灭倭奴后,北上会师就悄然向闽山奇袭而去,奈何庐陵郡守轻信小人、鼠目寸光之辈,面对路过残破的倭奴营寨不停良谋劝谏继续北上,反而当即夜晚就扎寨,士兵这扎寨完还没休息,就开始出现火光密布。

    “大人,建安军当夜偷袭而来,人数不下十万。”

    “悔不听言,传令撤退,渡江回庐陵。”

    而庐陵太守渡江返回之时,岂料还有一路建安军正在等候着,当即是全军惨败,庐陵郡守只带着寥寥数百人逃往而回。

    建安城,朝水亭,千秋独自一人摇扇赏景中,这时一柄飞镖袭来,千秋摇扇未动,飞镖被内功之力牵引一侧,打在亭柱上,一镖未中,又是两柄飞镖而来,千秋一手接过夹住,一手扇飞一侧,二指运功向前打去飞来的方向。

    “如此美景,被破坏岂不可惜,何不出来瞧上一瞧。”

    这时只见一位蒙面人,水上轻功踏步,一剑击飞打回的飞镖,再剑舞四周,荷花纷飞,剑法随行,再一剑袭来。千秋一折扇,漫步飞去,当空之中左手运功一掌打出,掌风与袭来的剑气交错,水波漫天,千秋借互震之力,旋转四周而回,落在亭中,打开摇扇,轻轻摇动,应对自如。而蒙面人被掌风袭击,虽被剑法抵消,不过还有一丝掌风吹来,这蒙面之布不经意掉落,只见长发飘飘,原来是一位女子,该女子依旧举着剑向亭中刺去。

    千秋左手夹住剑身,轻轻弹至一侧,女子未刺中,借亭柱飞身回击,又是一剑刺来,千秋折扇向前撩剑,缓缓向后走动,化去剑法之力。

    “这青霞剑法,乃是从青萍剑法演变而来,飘风一剑需气从丹田而上,运至手臂,非气沉丹田于双足。”

    千秋撩剑待女子来到面前之时,左手握住女子手臂,使其转身向前,再右手折扇运功从肩部轻轻一搭,抹至手腕而回,助其引气于手臂,只见这一剑刺出,剑气飞旋,湖面是激起水波不断,而女子见此想不到自己此招变得如此厉害,后背不经意向千秋靠去,在发觉之时,羞涩地收剑回鞘,向前走去。

    “青霞剑法这一招想不到剑气会变得更加深厚,之前只是照着剑谱修炼,想来如此才是正确的运气修炼之法。千秋,别以为你指引修炼,我就会放过你。”

    女子在前面看着亭中风景说着,这时一位侍卫送来一封书信。

    “大人,这是项将军派人送来的信件,还请过目。”

    侍卫说完便离开朝水亭,千秋略微一看,便收起书信。

    “踏雪染红北漠停,长城内外潇潇行。

    雄狮出征夷岛令,来年腊月飒飒定。”

    千秋未问女子何人,只是摇扇在一旁看着风景吟着诗。

    “千秋公子真是洒脱,来日再赐教。”

    女子说着便先离开朝水亭。

    (第三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