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十九章 天命

第十九章 天命

    翌日。

    李衡仍是未醒来,便被一阵声音吵醒。

    天还没亮,只有几道昏暗的光线洒在殿门前。

    来者依旧不是胡勒,而是昨日那宦官陈献。

    他命人呈上汤药,亲眼见皇上喝下,立刻转身离开,沉默寡言。

    两日不见胡勒,李衡已经无法打听朝廷内外消息。

    守卫万寿宫的侍卫虽然是李衡的人,但他们整日守卫皇宫,对外界事物也知之甚少。

    片刻之后,宦官沉陷再次推门而入,道:“丞相有命,今日早朝,请陛下更衣。”

    前不久才不让李衡出宫,今日却又来告知要上早朝,如此反复无常,不知道陆晟心里有什么算盘。

    只能早朝时与陆晟亲自见面,窥探其内心想法。

    李衡在这宫里也憋了数天,倒也不介意出去透透气。

    辰时刚至,群臣已齐聚殿堂。

    丞相未到,文武大臣已议论纷纷。

    今日朝廷发生太多大事,许多大臣突然失踪,又或是背叛谋反之罪,让其余人感到阵阵危机。

    “皇上驾到。”

    群臣跪拜。

    “丞相到。”

    群臣二次跪拜。

    朝堂前,群臣继续议论,乱成一团。

    “禀报陛下,昨日有巨石坠落城北,此乃天命之兆,大齐国运有变。”

    城北的巨石从天而降,引起不少猜测。

    但不就是一块普通的陨石罢了……

    李衡没有心思听这些大臣禀报,只对他们的内心所想颇为感兴趣。

    今日陆晟思想放空,并无所思,李衡从他内心所知甚少。

    “巨石从天而降并非异事,这有什么可禀报呢?为何又与大齐国运有关?”

    有大臣询问。

    “这巨石上刻有神象,这天上而来,这无不预示着,能改天命者,唯有象(相)。”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唯有象?

    众人面面相觑,心知肚明。

    这不就是暗示丞相有天命所在吗?

    “混账!朝堂之上,不得胡言!”

    陆晟大怒,内心却淡定自如。

    方才解读陨石天命的大臣,此刻立即跪下,连声道:“陛下息怒,丞相息怒……”

    “大齐天命所在,陛下才是天命之子,本相何德何能可改天命!”

    陆晟话语激动,句句都在表示忠心。

    李衡沉默不言,静静看着台下大臣表演。

    “陛下,本相愿辞去宰相职务,以示清白。”

    陆晟言到激动处,竟然选择辞职自证清白。

    这有什么好证明的?

    朝堂之上,人人都知道陆晟在演戏。

    但没有人敢反驳。

    李衡也很清楚,陆晟也知道陛下清楚。

    但皇上只是一个傀儡,并不敢说什么。

    只见皇上神色紧张地说道:“丞相忠心日月可鉴,大齐可不没有丞相,万不可辞去相位。”

    论演技,李衡当仁不让。

    陆晟在朝中这一出双簧戏,无不是在向群臣暗示着什么。

    群臣中,不少人已经做好陆晟篡位的准备。

    怀有异心者,早已被陆晟诛灭。

    “巨石之事,切勿再谈。”陆晟严厉叱喝。

    方才提起“天命之象”的大臣,连忙认错求饶。

    但这位大臣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次不会有惩罚,反倒封赏绝不会少。

    群臣聊完城北巨石,话锋一转,便提及南方二王起兵之事。

    “越王已有谋反之意,陛下应亲笔题信,命二王速速入京朝拜,以表忠心。”

    吴越两王现在都起兵淮江,怎么可能会因为陛下一封信,就前来京城送人头。

    这位大臣的想法,也是颇为天真。

    如今朝廷虽出兵五万南下,吴越二王也陈兵数万。

    双方各驻军淮江两岸,静坐不动,互不进攻,更像是互相防备。

    初九那日,陆晟没有篡位登基。

    吴越二王起兵无名,并未向陆晟宣战,只命大军固守淮江沿线。

    两位藩王也没有发布檄文讨伐陆晟,见初九那日陆晟没有篡位,便上书朝廷,只说此次动用军队,只是例行练兵,并无反心。

    或许是听闻北方晋王大军节节败退,南方二王此刻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时刻防备着陆晟。

    “臣认为,吴越二王并未与朝廷开战,冒然召见他们入宫,反而会打草惊蛇。”有大臣认为应保持现状。

    北边一个晋王,已经让朝廷焦头烂额,还差些让叛军攻到都城,若是南方两个藩王再次作乱,朝廷恐怕没有如此之多兵力剿灭。

    如今皇城二十万禁军指挥权,已经尽数落到陆晟手中。

    自宫廷刺杀,到王堪谋反案,陆晟完完全全把控住了朝政,朝中凡有异心者,皆被铲除。

    在外,陆晟极力拉拢地方贵族,争取其余藩王支持,以对抗三王之乱。

    晋王自起兵以来,本已节节胜利,当所有人都以为晋王要入主凌阳,却突然杀出一个吕布来,搅乱了局势。

    那些本欲起兵响应的各势力,如今又沉寂下来。

    “臣认为,吴越二王不过虚张声势,应趁早渡江歼灭,以免留下祸患。”又有大臣提出先下手为强,不愿落入被动局面。

    “吴王叛军声势浩荡,朝廷大军兵马疲惫,应休整多日,固守淮江,避而不战,方是上策。况且二王军队并未进攻,可与之谈判,不战而屈人之兵,若二王不愿谈和,则继续拖延,等到朝廷大军粮草充足,便可击败叛贼。”

    是速战,还是持久?

    陆晟心中也拿不定主意,更别说其余毫无实权的大臣们。

    是战是和,全凭丞相一句话。

    群臣议论片刻,丞相才缓缓开口:“以微臣所见,南方朝廷大军,只需固收淮江。应以北方战事为重,臣认为,立即命吕布大军加快行军,十日之内赶往代城;再书一信,命莫道宽分兵二路,围攻代州,一个月内,收复代并二州。”

    丞相只是在陈述自己的想法,并非征求陛下或是群臣同意。

    听见丞相这么说,群臣也并无意见。

    只有陛下仍连连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就依丞相所言,立即平定北方。”

    陆晟先前为在初九前调走吕布,故意让其缓慢行军,如今看来,反而给朝廷剿灭叛军增添变局。

    现在天下大乱,北有晋王叛乱,国境内起义不断,若是再有拖延,局面更为不利。

    初九起事,又因南方二王叛乱而终止。

    七月十一登基之事,决不能再改。

    只是仍有两个月之久,实在让陆晟焦急难耐。

    正如那巨石上所预示那样。

    大齐天命,终将落在本相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