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四十四章 陆晟的抉择

第四十四章 陆晟的抉择

    “李衡小儿还没死?”

    陆晟神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上,问过胡勒的汇报,心中略有一丝不安。

    “这李衡当初是怎么离开皇宫的?”

    陆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诏令是从夏州传至各地,夏州可是梁徐德的地盘,李衡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夏州?

    据陆晟所了解,黄文敬就在夏州。

    难道这只是黄文敬的诡计?

    以李衡之命号令天下?

    呵呵。

    颇为可笑。

    如今大齐已亡,大燕才是中原正统王朝……

    自陆晟登基以来,入主皇宫,更为奢淫无度,强征数十万百姓,修筑新宫殿。

    即便关外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陆晟依旧笙歌燕舞,不问世事。

    凌阳城中所有大齐李氏皇族,早已被陆晟诛杀殆尽。

    “禅让”退位的李陵,也不能幸免,陆晟登基后的第二天,便赐予其毒酒。

    登基称帝后,陆晟心中危机感反而更深,时而做噩梦,担心自己日后皇位会被他人夺取,凡是一切有可能威胁到他的人,一一铲除。

    自此朝中紧张气氛,比陆晟丞相时期更为可怕。

    灵武殿。

    “陛下,淮江战事节节胜利,朝廷大军已经夺回江北三镇,越王叛军即将溃败。”

    “青州叛贼不过一万,朝廷已经招募新兵十万,即日讨伐叛军。”

    “幽州成王被陛下威严所震慑,按兵不动,形势对大燕一片大好。”

    大臣们日常报喜。

    陆晟已经无力关心消息真伪,只要听见好事,便论功行赏。

    “听闻关中百姓不断北逃,莫非是在躲避徭役?行宫修筑之事,是否要停一下?”

    陆晟难得清醒一回,询问群臣意见。

    关中一带百姓最多,若都往外逃了,军中哪还有兵源。

    如今青州已经投靠越王,关中四州这最后的底子怎么也得守住。

    “陛下乃真命天子,大燕奉天命而行,天下动乱未定,苦一苦百姓又如何?”

    宦官陈献在一旁拍马屁。

    “历来新朝更替,皆要修建新宫,以迎天命之气。”

    中殿执笔太监魏忠贤也说道,他从太后一党投靠陆晟,靠的就是见风使舵,出卖他人讨好其余大臣,才能活到今天,虽仍不为陆晟所信任,但好歹也在宫中身居要职。

    “卑职认为,陛下乃天命之子,天下百姓也甘愿为大燕一统天下而卖命。”

    为了讨好陆晟,台下臣子无不绞尽脑汁。

    陆晟虽想听好话,但也不是每一句都尽信,只有完全铲除周边威胁,他的内心才得以安稳。

    “合州归附夏州,违逆天命,臣认为,应立即出兵,剿灭合、夏二州叛贼。”

    有大臣进言道。

    “幽州成王兵弱,且刚经历败仗,臣觉得应先消灭成王势力。”

    “青州乃国家赋税重地,理应率先夺回,越王兵力分散,朝廷大军应集中兵力,先去青州,再夺天下。”

    群臣意见各不相同,讨论许久,未能得出相同意见。

    身为大燕皇帝的陆晟,却闭眼沉默,似乎睡着一般,任由臣子们在下面议论。

    十九州各路消息由密探火速传回京城,如此之多的信息,让群臣难以处理。

    陆晟听得头疼不已,事实证明,即便是坐上龙椅,登基称帝,依旧缓解不了他的头疾。

    是先南下消灭吴越二王,还是北上收复各州,成为这个新生王朝要处理的问题。

    如今已经有不少州府愿意归附大燕,所谓的大齐李氏,不过也四分五裂,各自为战。

    殿前百官从未真正了解地方,所提出建议不过都是来自前方探子所言。

    朝中真正有才能者,大多已经被陆晟诛杀殆尽,又或是逃出京城另寻出路。

    如同大齐一样,朝中群臣依旧腐败不堪,文武百官难堪重任。

    刚被封为辅国大将军的吕布此刻上前,又是主动请缨道:“陛下,吕布愿率先一万骑马,突袭青州,解朝廷之忧。”

    陆晟现在对吕布颇为信任,手中这一枚棋子极为重要,用起来也要更加谨慎,不再如当初一样让其南征北战,将吕布留在凌阳,拱卫京师,方是上策。

    陆晟已经毫无宏图大志,似乎只愿在这富庶的关中圈地为王,不敢冒险。

    他摆手道:“青州战事,交由其他人便可,吕布将军绝世勇武,且留在京城,另听调遣。”

    前些日陆晟颇为轻敌,在淮江一带葬送了许多精锐部队。

    既然越王防守不出,那他也不主动进攻,两边尽管耗下去。

    “卑职遵命。”

    吕布向来“忠心耿耿”,主子说一便是一,绝不反驳。

    “陛下,战事危急,应早日抉择,否则贼寇气焰嚣张,对大燕不利。”

    关中环敌,究竟先打谁,还真是一道难题。

    “先打夏州。”

    陆晟不紧不慢地下令道。

    “夏州?”

    群臣面面相觑,完全猜不透陆晟心中所想。

    攻打夏州,是最下策。

    夏州不禁路途遥远,而且最为贫穷,若要北上,便要取道代州。

    代州刚经历战事,民生仍未恢复,军队粮草供给便是大问题。

    殿中沉默一片,许久之后,才有人开口。

    “陛下英明,夏州兵力最弱,确实最容易打下,但卑职有一言,不知是否当讲。”御前太监胡勒进言道,他跟随陆晟已久,是朝中为数不多敢对陆晟直言不讳的人。

    “无妨,快讲。”陆晟倒是愿意倾听亲信胡勒的意见。

    “夏州地瘠民贫,即便是攻打下来,也毫无战略价值,反而需要驻守更多军队,消耗粮草,这么算来,并不值。”胡勒直言说道。

    只有跟随陆晟多年的臣子,才敢说出真话。

    “陛下决策英明,但臣也觉得胡公公所言有理。”朝中不少大臣有同样的观点。

    夏州地方,向来不被朝廷所重视。

    但那一封“讨陆贼檄”,突然复活的李衡,着实是把陆晟气到了。

    前不久收取二十万税银,更是被太守梁徐德所拒绝,陆晟如今还记着仇,更何况那里还有他最为忌惮的黄文敬。

    “陛下。”

    吕布此时也上前道:“卑职率军追击晋王叛贼时,路经夏州,也发现夏州到处是荒山大漠,异常荒凉,颇难行军。”

    “众卿所言甚是。”

    听完群臣议论,陆晟微微颔首,沉默良久,而后便道。

    “朕决定,命莫道宽领兵五万,即日北上,攻打夏州。”

    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