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134章 诏安派

第134章 诏安派

    黄巢缓缓拔出身旁佩刀,紧紧盯着漆黑的角落。

    窗外微弱的烛光摇曳着。

    角落里,似乎有一个人影若隐若现。

    一瞬之间,人影已经来到黄巢面前。

    一张毛巾堵住了他的嘴巴,让其说不出话来。

    对方速度之快,让黄巢根本没有时间反应。

    黄巢慢慢冷静下来,心想这神秘人有如此身手,没有第一时间杀死他,肯定是另有目的。

    经过大风大浪的他,此刻已久能够保持镇定。

    “黄巢,我奉大齐定武皇帝之命前来,有命令交于你手中,这是皇帝手谕。”

    黑影里,那人悄声说道。

    黄巢终于松了一口气。

    “定武皇帝?”

    他后知后觉,心中大惊,才知道此人是李衡派来的信使。

    对方终于松开手,随即将一封密信交到黄巢手中。

    “你是谁?”

    黄巢接过密信,心中疑惑不已。

    但当他准备转过头,看清那神秘人的脸,却早已发现对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黄巢缓缓起身,点亮烛火,撕开密信,凑近火光一看。

    “大齐已有十万大军北上,即日便要收复冀州,尔等义军切勿逗留冀州,与齐军交战,尔等并没有胜算,望诸位早日接受朝廷诏安,结束纷争,还天下之太平——定武皇帝,李衡。”

    信中命令简洁明了,就是奉劝农民军接受诏安,不要与朝廷作对。

    若军中主战派得知此消息,必然会引起义军内部的动乱。

    即便是立了国号,这一支农民军出身的军队,仍是匪气十足。当年他们这群人沦为流民,落草为寇,靠的就是打家劫舍,而后队伍慢慢壮大,才一步步发展到今天。

    诏安?根本从未想过有这般结果。

    如果在军中会议中提出此时,绝对会有大半将领反对。

    可诏安一事,也满足一些人的愿望。

    他们身为义军,四处流窜,为的就是活命,如今面对强敌,投降诏安不就是最好选择吗?

    既然大齐皇帝并不追究此事,免下他们的死罪,那何不接受诏安,讨个朝廷官差,安稳一辈子……

    黄巢已经能够想象中,两派的争锋相对,或许会因为这一封定武皇帝的诏安密信,而再次升温。

    这种分裂的局面,并不是黄巢愿意看见的。

    黄巢呆呆坐在烛火前,陷入沉思。

    自己身为李衡所召唤出来的角色人物,理应完全忠诚于李衡的命令。

    可数月的征战,黄巢早已经与身边这群人情同手足,相反对李衡完全处于陌生。

    这数月以来,还是李衡第一次命令黄巢。

    黄巢对于李衡的忠诚度,已经低于六十,到了随时反抗命令的阶段。

    “我可不能为了这诏安,辜负了兄弟们的期望。”

    整支义军,大部分人,都是为了争夺整个天下。

    等到攻陷冀州最后一座城池,占据整个冀州,势力如此之大,居然还要委身诏安,这根本不能让弟兄们接受。

    黄巢暗自叹了口气,面对如此之多复杂的问题,他的思绪难以平复下来。

    是诏安,还是反抗。

    他将信件放在烛火上,望着火焰将纸张燃烧殆尽。

    夜色已深,黄巢继续纠结中,望着随风摇曳的烛光,思量许久,一夜未眠。

    天微微亮时,他终于想通了。

    困意顿时减少,召集军中将领,商讨大事。

    是进是退,向来是义军所重视的问题。

    此次商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黄天王,我军是要与齐军决战了吗?”将领们问道。

    如此紧急的会议,必然是有大事决定。

    黄巢摇头,“不是。”

    不少将领大失所望,心想若不是决战,那就是投降了?

    早在黄巢收到李衡诏安信前,义军中就有了诏安的声音,只不过这般声音被主战派压制住,已经没有人愿意在黄巢面前提及。

    “那我军何去何从,天王请速速决断。”

    黄巢淡淡说道:“进军青州!”

    “青州?”

    身旁各将领有的疑惑,有的大喜。

    南边青州,向来是不少人想要占据的目标。

    在他们看来,躲在这个穷困的冀州,并没有多大的前途,这数日的战事,搜刮的粮食,还不如当初在兖州攻下几座城池。

    如今齐军集结在兖州境内,义军想要跟齐军作战,必然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但如果调转兵力,进攻更为富庶的青州,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先前已经提及,此刻在义军的情报当中,青州仍是几股势力在争夺。

    义军在这些势力当中,算是战力较强。

    “为什么是青州?”

    有将领疑惑道。

    黄巢答道:“我军现在兵力,无法与齐军交战,即便如今齐军前线的兵力并不多,但若战争拖延,齐军援军到来,我军将陷入当初金石城一样的困境。”

    他的话语,正是军中主和派的心声。

    跟齐军作战,根本不可能。

    “倘若我军获得初期胜利,想要占领兖州,就要分出更多的兵力,到时候如果齐军三面合围,分而击之,我军又能有多少兵力消耗。”黄巢继续说道,提出了攻打兖州的不合理性。

    军中一些主张正面对抗齐军的将领,在众多的附和声中,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既然不打兖州,转而攻打青州,我认为同样如此,青州军兵力同样不少,更何况在青南,已经在平申手中,难道我们要跟他们去抢吗?”

    将领们不解,此时看来,仿佛攻打哪一边都是难处。

    他们口中的平申,同样也是一支农民起义军,活跃于青州以及淮江以北。

    “既然要争夺天下,为什么还要担忧抢不过别人?”黄巢却反问道。

    将领哑口无言,只能默不作声。

    黄巢继续说道:“听闻齐军已经在关北连连作战胜利,似乎已经进入关中,恢复大齐旧制,燕军早已经剩下一群残兵败卒,倘若我等能够迅速争夺他们在青州的势力,稳住阵脚,大可从青州开始夺得天下。”

    身为首领的黄巢,已经开始收到来自关中的诏令。

    关中肯定已经在大齐手中,既然齐军能够如此轻易击破燕军,那就肯定能兵不血刃,消灭他们这一支战斗力以及纪律性都不如别人的农民军。

    义军虽然知晓了齐军收复关中的事,但却不知道,陆晟的数十万燕军,早已经被消灭殆尽,如今在青州等待他们的,是藩王的军队。

    虽然二者区别不大,但请报上失误,或许会让这支农民军受到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