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136章 搅乱青州

第136章 搅乱青州

    青州北境,已经被藩王军所占据。

    负责守备青州的,是大齐宁王李述。

    目前南方三藩王的势力,与李衡所代表的大齐相抗衡,虽明面上没有撕破脸皮,但所有人都清楚,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

    从越王李瓒忽视陛下诏令开始,就代表藩王军并不认可李衡的正统地位。

    李衡完全有理由南下,从而收复南边各州。

    北境六州,关北冀州兖州,关中四州,都在李衡的直接控制之下。

    东南青州,以及淮江六州,目前在三个藩王的控制之中。

    论实力,藩王军确实无法与齐聚抗衡,加者南方七个州府,只有青州较为富庶。

    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先前陆晟命令燕军退守关中,将江北的州府拱手相让,以至于藩王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许多城池,如今虽然撤兵数里,但依旧占据各地重镇,而且缴获大量兵器铁甲。

    在李瓒的经营,淮江六州的经济人口,甚至可以与关中相比。

    由于淮南靠近南赵国,两国相互通商,交流甚广,工商业得到不错的发展,也为越王李瓒的事业提供了一笔财富。

    倘若藩王真的重新归附李衡,那么淮南这一块肥肉,必然会被朝廷分而食之。

    关北李瓒并不在乎,但作为大齐统治根基的关中地区,其战略价值以及政治地位,若想要称帝登基,就必须入主凌阳。

    但战况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燕军的失败,比李瓒预想中要快许多。

    本以为可以坐山观虎斗,看着他们两股势力互相消耗,但此时此刻,李瓒已经成为了李衡的下一个目标。

    北方多年的战事过后,曾经根深蒂固的门阀势力,竟然被农民军消灭殆尽。

    齐军进驻冀州时,甚至没有得到半点抵抗,百姓们看见齐军如此之宽仁,纷纷愿意投靠。

    齐军每每收复新的州府,必然会开仓放粮,稳定人心。

    但冀州的粮仓,已经被黄巢军夺取,冀州无余量,冀州齐军以及救济粮,只能从关中运来,维持整个关北的稳定。

    经过动乱之后,不破不立,北方重归大齐统治,更容易实行朝廷的各项政策。

    在北方各州实行的均田制,都得到了极好的落实,李衡还特意派人前去夏州,调派农学家贾思勰回京,负责处理关中四州的战后的恢复。

    关中的门阀地主,始终明里暗里阻挠朝廷政令。

    是时候来一场彻底的改革。

    ……

    齐军收复冀州府的第二日,一支先锋小部队,从冀州而下,突袭了青州的哨所,随后十余万的义军,攻打青州重镇。

    当齐军完全收复冀州全境时,黄巢的起义军已经全部进入青州,占领三座重镇。

    这一支农民军动向,让大部分都无法预料,特别是藩王之首的越王李瓒。

    他对于这群流寇的认知,仍留在小打小闹的土匪山贼。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起初让守军误以为是齐军发动了总攻,让快马加急将假情报送回了越王大本营安州府。

    面对如此之快的攻势,北线的守军显然没有招架得住,加上情报上失误,导致让农民军攻下大片城池。

    对峙两日,急报终于传到越王李瓒耳中。

    “齐军发动进攻?”

    对于这个情报,李瓒疑惑不已。

    他们的藩王联军,早已撤离前线五十里,不与齐军发生冲突。

    难道说李衡要主动发起战事了?

    可前线将领纷纷回报,齐军方向并没有攻势。

    而在青州一线,三万藩王军正守在峻城以东的城池,能够及时监视齐军的一举一动。

    齐军并没有发动进攻。

    进攻青州北部的,是另外一支军队。

    “难道是冀州军?”

    有人猜测道。

    但之后送来的消息,让他们大为震惊。

    攻入青州的军队,竟然是一支流寇部队。

    “仅仅是一支流寇部队,就攻破了数座重镇?”

    李瓒大怒,心想大军若是连流寇都无力对付,那又怎么可能跟李衡朝廷的大军交战。

    此刻追究责任也没有用,李瓒将本部署在峻城东面五十里的部队,已经开始北上,抵御起义军的猛烈攻势。

    此地战况激烈,消息很快从青州传回。

    李衡略显惊讶。

    他本来是想诏安黄巢所统领的起义军,但没想到黄巢竟然没有依照李衡的命令,而是直接率军攻向青州。

    这是李衡所没有预料的。

    他本以为这支农民军会流窜到江州或更南方,那些敌军力量不多的地方。

    要知道青州仍是战争前线,驻扎了数万的藩王军队。

    农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面对装备精良的大军,仍不足以有一战之力。

    不过这支起义军在青州的出现,是否能改变对峙的对面。

    有黄巢搅动青州局势,那之后李衡收复青州,将剩下不少心思。

    这……驱虎吞狼之计?

    但是这一只猛虎,也并非李衡所驱赶的。

    此刻在他的心中,顿时萌生了另一个想法。

    倘若大齐集结大军南征,付出重大伤亡,收复各州统一大齐十九州,此结果并非李衡所能接受。

    因为即便收复各州,南方七州的藩王门阀势力,并非李衡能够清算与制衡。

    何不让起义军与藩王相较量,自己则在一旁观望……

    听闻冀州的门阀士族,已经被清算干净,如果这种情况在南边其他州府发生,对于朝廷与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中现在的门阀贵族阶层,已经让李衡需要耗费大量心思与其斗争。

    就连靠近凌阳的各州府,其势力都能如此影响整个大齐,就更别说远离京城的偏僻之地。倘若让这群门阀子弟笼络了地方官职,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

    世袭门阀,并不是身为皇帝的李衡,所愿意看到的。

    但大齐数十年,包括前朝发展的几百年间,这一股力量总能久经不衰,足以证明其势力之雄厚,历史之悠久。

    当初在夏州实行均田制,也收到了当年一些豪族的阻拦,要知道夏州这种僻远穷困之地,朝廷根本无力影响到,若非李衡当初在夏州发迹,恐怕情况不可能发生转变。

    如今的夏州,早已经成为了塞上江南,百姓安居乐业。

    流民的涌入,得到了官府的妥善安排,为朝廷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夏州这个穷困地区的生产力。

    夏州的成功,李衡将要在整个大齐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