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142章 求援信

第142章 求援信

    青州全境,已经被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占领。

    先前由藩王军所占据的重镇,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个士兵的身影。

    相比于与藩王的统治,这支农民军反而更得民心。

    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竭诚欢迎。

    数日的胜利,已经让义军中士兵傲气十足,有了雄霸天下的野心。

    回想当初进攻兖州,也是颇为顺利,只可惜遇到吕布率领的燕军,整支义军已经全军覆没。

    劫后重生,义军转向冀州,胜利同样简单。

    农民军每进攻一处地方,必能摧枯拉朽,占领大片城池,但最后总不能坚守住。

    这群所谓的流寇,完全没有可以立足的根基。

    如今青州已经占据,义军许多头领,已经开始筹划建国称帝。

    当初号称大汉黄天王的黄巢,或许要转身一变,成为这大齐境内第二个皇帝。

    底下的将领反复提及称帝之事,不断推举黄巢成为皇帝,认为这样能够让义军获得天命,不再被他人称之为农民军或是流寇。

    天命与否并不重要,至少在青州百姓眼里,起义军就是正义之师。

    青州地方门阀士族,得知起义军占领整个青州后,纷纷难逃,有的甚至没能带走所有家财,只求保住性命。一些蔑视起义军的地主,以为能够依靠自己的乡绅势力,挡住起义军到来,但没想到这群人直接被农民绑起来,献给起义军,落得个死亡收场。

    起义的烈火已经燃烧整个青州,而且正向南边的江州蔓延。

    对于这种情况,身为淮江六州的实际掌控者,越王李瓒心中焦急万分,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朝廷的增援。

    但如今求援已经过去七天,依旧没有朝廷的消息。

    李瓒无奈,又书信一封,主动让出江北三州不少城池,以表明忠心。

    现在对于李瓒而言,已经不是争夺青州的问题,倘若让这群起义军继续南下,他的统治根基安州也将危急。

    凌阳城。

    越王的求援信,已经被李衡压了几日,刻意没有处理。

    前段时间越王送到凌阳充当人质的世子,人身并没有收到禁锢,反而可以在凌阳城进出自由,收到李衡的高款待。

    越王李瓒把自己儿子当做筹码,但这个筹码对于李衡而言,并没有任何影响。

    李衡想要做的,是收复整个大齐故土。

    越王想要拥兵自重,反对朝廷,李衡只能够是用大军应付。

    但南边的问题,远不仅仅是军事上。

    乱局早已经埋下,双方之间的信任已然破裂,并非仅仅几封觐见信,几个人质能够缓和的。

    唯一能够缓和藩王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便是各地揭竿而起的起义军。

    起义军声势之浩大,听闻在冀州边境也有所波及。

    幸而齐军早已经部署在前线,很快便镇住了那一小股叛军。

    真正对各方产生威胁的,还是以黄巢为首的义军。

    关外最为富庶的州府,已经落入他们手中,谁也不知道,这群流寇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

    李衡先前已经给黄巢下达过命令,但黄巢并没有听从李衡的命令接受诏安,反而带着部众一路南下,这种情况,是李衡不愿意看见的。

    倘若黄巢是不可控制的,那如果接下来这股势力愈发壮大,必然会与李衡所统治下的大齐发生冲突。

    虽然不是现在。

    根据系统设定,所有召唤出来的历史人物角色,都是经过史诗级加强。

    黄巢这般风云人物,加强的能力,自然就是其造反能力。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齐都城凌阳,不知是否会是黄巢大军的目标。

    幸好黄巢对李衡还留有忠心,否则以黄巢这数十万义军,必然会对齐军造成巨大的威胁。

    不过现在面临起义军威胁的,是身处江州的藩王军。

    今日,李衡身处文书房,属下请见,又是带来了越王李瓒的求援信。

    这一次,李衡没有像先前一般将求援信随手放下,而是拆开认真阅读。

    此次求援信,李瓒的言辞更为诚恳,甚至以江北三州二十余城池为筹码,请求朝廷出兵增援,相当于让出了二成的占用领土。

    但这些领土城池,本就归大齐所用,又何来筹码可言。

    在越王李瓒的内心里,放心已经是默认与李衡分家,表面上选择忠诚,暗地里早已经养精蓄锐,准备发动谋反。

    李衡阅罢,放下信件,淡淡说道:“传兵部尚书。”

    片刻之后,一人走进文书房,跪拜道:“参加陛下。”

    “越王请求朝廷增援,解救青州,爱卿可有什么对策?”

    此时俯身站在李衡面前的,是刚上任不久的大齐兵部尚书冯段。

    早在半个月前,李衡便将他召回京城。

    此人熟读兵法,早年从军,先前担任兵部侍郎一职,后来被陆晟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诏狱,九死一生之际,在家丁冒死相救下逃出凌阳,到夏州投靠黄文敬,便成了李衡的臣子班底。

    如今大齐光复,论资历与能力,兵部尚书一职自然是冯段最为合适。

    冯段道:“回陛下,越王谋反之心人尽皆知,占据我大齐淮江六州,既然青州被流寇占据,我军大可出兵收复,不过我军应缓战,等待叛军与藩王相互消耗,方可出手。”

    冯段此话,与李衡心中所想相差无几。

    “越王此刻想要朝廷出兵,肯定已经难以抵御寇军,等到藩王势力微弱,我军大可乘势收复淮江六州。”冯段又道。

    “越王在信中道,要交出江州三州半数城池,换取朝廷出兵,你觉得可靠吗?”李衡问道。

    “江州三州向来是朝廷控制范围,越王趁乱占据,理应归还朝廷,又何来只交出半数城池。”冯段说着,停顿片刻,又补充道:“据前线将士回报,越王军留守三州的兵力,不过三到四万,我军兵力是其两倍有余,完全可以轻易收复。”

    要与越王完全撕破脸皮,李衡很有信心能够将其击败。

    即便当初陆晟占据关中之地,拥兵十万,李衡的齐军依旧能够攻入凌阳。

    仅凭藩王军,是阻挡不了齐军。

    关中的残余势力还没完全清扫,大齐各州的乱局仍在。

    继续发动战事,对大齐颇为不利。

    如何抉择,成为李衡现在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