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 第155章 命案

第155章 命案

    “代州可有最新战报?”

    早朝。

    李衡询问兵部尚书冯段。

    在这一个月内,淮江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由于没有战舰控制江面控制权,齐军无法渡河进攻淮南,故此只能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到舰队组建完毕,方可对淮南发起攻势。

    本月里,战况最多的,反而是代州,与楚国交界的西山关,已经四次遭到楚军袭扰,双方交战不止。

    “禀报陛下,代州陈子光回报,楚军在十二日侵扰西山关,被我大齐兵马击退,而后便再无犯境之举。”冯段上奏道。

    代州边境距离关中路途遥远,战况讯息万变,只怕消息传到凌阳时,前线已经发生变故。

    黄文敬部的大军,此刻刚刚在凌阳整顿完毕,立即北上,出铁马关西进代州,接管代州边境的防守。

    代州多日的平静,让李衡感到意外。

    前几日,代州的战报基本是每日三条,不断传来前线大小据点被楚军攻打的消息,甚至还传出据点被攻占以及收复的战报。

    到了今日,楚军已无动作。

    这个月里,由于代州前线没有出色指挥官,一直都在等待朝廷指令,导致齐军长期处于被动,大军只能固守城池,不敢擅自出动。

    朝中已经有大臣建议,先与楚国谈判停战,以免被牵扯太多兵力,无暇顾及南边战事。

    满朝文武大臣,意见完全无法统一。

    但目前主战派的声音,明显要大于主和派。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皇上本人,就是一个妥妥的主战派。

    因为李衡明白,妥协是赢不来和平的,以战止戈,方为上策。

    李衡已经多次调动北境的兵马,前去代州抵御楚军,目前代州的主力兵力,若加上黄文敬后续赶到的三万精兵,总兵力可高达八万。

    而部署在淮北的兵力,更是高达十万。

    如此之多的兵力,大多是接受朝廷诏安的起义军势力,又或是先前效忠于燕军的士兵,如今都已经改编成大齐的正规军,这些军队经过训练,很快便能形成战斗力。

    大齐的征兵制与燕朝或前朝颇为不同,并非强征百姓入伍,而是才用府兵制,兵农合一,各路大军屯田于边境州府,在农耕劳作的同时,负责守卫大齐的边疆。

    府兵制首次实行,是在夏州府,当初李衡掌管夏州时,接收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流民,编入军队之后,同时分给士兵田地耕作,合理利用劳动力以及兵源。

    慢慢的,府兵制便开始在各州实行,剩下朝廷的守备兵力,可以将主力精锐,大部调遣到前线。

    如今前线战争地带,总兵力有二十万,而凌阳禁军兵马,号称十万有余,也是大齐军队精锐中的精锐。

    之所以能在多年战争后,仍可以征召如此之多的兵力,得益于朝廷充裕的府库,以及各地政令的有效实行。

    流寇土匪大大减少,甚至趋于灭亡,而劳动力与兵源大大增加。

    大齐各地,开始有了盛世复兴之状。

    今日朝堂上,大臣所上奏之事,皆为捷报或喜讯,鲜有坏事。

    这就让李衡不仅担心,这群臣子是否在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

    但纵观文武大臣的内心所思,确确实实是在说真话。

    大齐之中兴,仿佛就在眼前。

    但敌人一人不被消灭,李衡就难以放松警惕。

    笙歌燕舞并不是时候,居安思危,忘战者亡。

    “冯段,战舰建造进度如何?”李衡询问道。

    这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回陛下,三日前,已有一艘新战舰下水,两个月之后,也将有两艘巨舰造成,请陛下放心,臣等会多加督促建造事宜……”

    “尚好。”

    战舰的建造速度,远超李衡的预料。

    “务必监督各处官员,不可强征百姓,贪污腐败。”李衡多加吩咐。

    “微臣遵命。”

    从朝廷派往各地的监督员,随时向李衡禀报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

    “退朝。”

    早朝结束后,李衡并没有第一时间返回文书房,而是在荆轲等侍卫护送下,前往了燕国新造的皇宫巡视。

    听此处的禁军卫禀报,昨夜此处发生了一件怪事。

    先前属于陆晟藏书阁的宫殿里,发现了一具尸首。

    侍卫清楚认得此人,是魏忠贤一派的文臣,职位是吏部侍郎。

    此人先前还是陆晟的旧臣,但善于见风使舵,投靠魏忠贤后,由于并不是作恶多端之人,且能力较为出众,在魏忠贤的举荐下,李衡也开始任用此人。

    昨夜,他却死在了这里。

    陆晟之前的藏书阁,早已经被大火所焚毁。

    拆除工作也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四处空荡荡,并无一物。

    而那个吏部侍郎,是被吊死在横梁上,据宫中仵作断定,此人在上吊之前便已经气绝身亡。

    如此诡异的谋杀,顿时让李衡精神紧绷。

    更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死者下面,还放着十余本武功秘籍。

    根据魏忠贤回忆,这些书籍,大多是当初陆晟所珍藏,后来藏书阁发生大火,这些秘籍似乎也被焚毁,但如今却突然重新出现在此处,更加令人感到疑惑。

    凶手此行目的,所谓何事?

    难道这些秘籍,都是被这吏部侍郎所窃取?

    既然如此,那凶手为何不带走这些秘籍,而是将其留在案发现场。

    李衡的心思,已经无瑕顾忌这些,打量四周痕迹后,命人将这些秘籍带回李衡的文书房,之后慢慢查阅,随即李衡再度巡视整个现场,顿时感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如今李衡身为一品修武者,境界早已不同凡人,很快断定这股气息并非修武者所流露出的真气。

    是妖气……

    他倏地抬起头,望向大殿的横梁处。

    空无一物。

    李衡没有再逗留,命人彻查此事,随后又吩咐宫中侍卫,加紧皇城巡逻,不能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他环顾四周的侍卫,认真观察其内心。

    身处皇位,李衡的性格也不禁开始多疑起来。

    宫中的旧势力仍然没有清算完毕,不少人仍怀有异心。

    或许那个死去的吏部侍郎,有并非完全的忠臣。

    这些辨别忠奸的事务,只能交由给最为了解的魏忠贤。

    这个大太监是旧势力之首,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李衡才能如此顺利地控制住那群蠢蠢欲动的奸佞。

    此次命案,破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