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明不太一样 » 第二十八章 这笔买卖不亏

第二十八章 这笔买卖不亏

    “烟墩造纸厂!”

    毕冉竹这才注意到,这片空地其实是有一圈木棍围成一个“围墙”圈起来的。

    在围墙门口,立刻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毕冉竹顿时明白了。

    “那么多百姓都在割芦苇,是用来造纸的?墩堡,竟然有造纸作坊?”

    不过,好好的造纸作坊,起个名字叫造纸厂是什么意思?

    “以前没有啊!”毕子墨啧更是惊讶。

    “看来又是赵天成搞的鬼!”

    毕冉竹眸子闪亮。

    正说着,就见一个人在云一样的晾晒着的纸张中穿行着,一身粗布衣衫,正仔仔细细地查看着这些纸张。

    “这些纸,都是你做的?”

    毕冉竹迈步走过去。

    “哦?是毕公子和毕小姐啊!”赵天成仿佛感刚刚知道他们过来一样,“不错!这纸的确是我做的!”

    “赵公子造纸,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纸张,纸质好古怪?虽然有些粗糙,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近距离之下,毕冉竹这才注意到纸张的不同。

    她喜好书画,对纸张也有一定的欣赏和研究。

    赵天成的这些纸,跟她之前见过的纸都有一定的不同。

    “呵呵!”赵天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对不起!”毕冉竹俏脸微微一红,顿时明白了。

    作坊的技术,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她贸然询问,的确是有些唐突了。

    “这些纸,如果卖给毕家的话,你们毕家能出多少钱?”赵天成扭头问毕子墨。

    “我们家主要做烟草和布匹生意,纸张虽然也有涉及,但只是小股而已,而且进货不在我们登州府这边……当然,赵兄这些量不大,如果价格合适,我倒是可以收了!”

    毕子墨在商言商,说的虽然基本属实,但语言技巧,也是为了方便压价。

    你这纸张好坏不说,反正我们商行不需要,收也行,不收也行。

    这就让赵天成不好要高价了。

    “现在量不大,但是,我这纸张使用芦苇制成的,工厂规模起来之后,将来前途无限!如果毕公子不想收的话,我明天就到文登县城去一趟,相信有很多商行会乐意收我们的纸。

    现在我们墩堡不缺马,自己组建一个小车队运送,也未尝不可!”赵天成一边说着,特意扭头向旁边看去。

    工厂外的草地上,七八匹马正在那里悠闲地吃着草。

    毕子墨:“……”

    见了鬼了!一个小小墩堡,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马了?

    这样看来,赵天成还真不是吓唬他。

    文登县城也不远,有这几匹马,再打造几辆车,往文登运纸,是足够用了。

    反倒是毕家,不希望出现这样一支小车队。

    “哈哈!赵兄开玩笑了!刚才我只是戏言。冉竹妹妹说得对,赵兄的纸的确很有特色,我们商行愿意收了。不知道赵兄想以什么价格来出?”毕子墨打个哈哈,明显多了几分诚意。

    “六文一刀!我保证量会越来越大。”赵天成道。

    “高了!”毕子墨摇摇头,“赵兄应该清楚,您这纸,有特色是不错。但是品质并不算特别优秀,比不上普通宣纸。我们拉到各地零售,也不过卖十文出头,再贵恐怕就不会有人买了。四文一刀,我们也得有些赚头。”

    “太低了!我这纸自然不能跟宣纸比,但是这价格,都快赶上草纸了。”

    两人你来我往,商谈了一番,约定纸张尺寸,最后定下五文钱一刀,毕家有多少收多少,并且定期负责派车队来拉货。

    按照赵天成的话来说,这是“出厂价”。

    价格谈拢,毕子墨看着这些纸,也是略略带着兴奋。

    这些纸张,不知道用了什么工艺,谈不上特别好,但是有特色……就凭这一点,这点量就不愁卖。

    这笔买卖,他不亏。

    而且,赵天成这里有造纸厂,那就是长期的买卖啊!

    赵天成同样感到满意。

    他的这造纸方法,在21世纪属于古法造纸,借鉴了岛国的古法造纸技术。

    不得不承认,岛国在古法传承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他们的古法造纸造出来的纸,品质相当不错。

    这就是毕家兄妹都感觉这纸张有特点的原因……用的是岛国方法!

    赵天成也就是因为现在设备粗糙,否则的话,纸的品质还能提升。

    饶是如此,每刀五文钱,当然,纸张都是大张的。这也让赵天成感觉非常满意了。

    现在三十多工人辛勤劳作,杨铁栓等人从天亮干到天黑,老虎寨的那几个俘虏更是没有人权,做最累的活,每天不能休息。

    这种高强度,高热情的劳作下,现在工厂每天能产出一千多刀纸张。

    造纸厂技术和设备一直在改造,工人们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纸张产量会越来越高。

    生意谈好,烟墩终于有一项稳定收入了。

    赵天成非常开心。

    “赵公子,我想再跟赵公子聊一聊董老那幅画……”

    这是毕冉竹此行的目的。

    不过,她刚开口,就听赵天成反问一句:

    “我这里还有董阁老的字画,你还买不买?”

    “你还有?”毕冉竹一愣,都被搞得有些不会了。

    董阁老的字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常见了?怎么买了一幅又一幅?

    “是啊!”赵天成的眼睛有些发光,盯着毕冉竹。

    毕冉竹有种感觉,对方看她,好像在看一个大元宝一样。

    “还是那个价格,二百两一幅!我卖给你三幅!你要不要?”

    “三幅?”毕冉竹身体一晃,差点没站稳,“你跟董阁老到底是什么关系?”

    普通人手中怎么可能有董阁老这么多画?

    “这不重要!你先看画!”

    赵天成一笑,拿出三个卷轴来。

    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三幅画。

    这次,他有足够时间雕刻了萝卜印章,盖上了个人印章。

    毕冉竹仔仔细细检查一番……

    没毛病!

    以她的眼光,看不出任何问题来。

    再抬头看向赵天成,她的眼神不一样了。

    真的!

    一个边陲卫所百户的儿子,手中竟然能有好几幅董阁老的字画?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赵天成见状,不得不再次搬出癫道士这个挡箭牌来。

    “一个癫道士给你的?”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离奇,但想一想,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反倒是这样,是最合理的。

    “五百两!”毕冉竹伸出五根手指,“三幅我一起收了,一口价五百两!”

    虽然感觉赵天成跟批发似的往外拿字画,但这毕竟是董阁老大作,给的太便宜了,就是对董阁老的不尊重了。

    “好!”这次赵天成很痛快地点点头,同时提出自己的要求,“我不要银子。只希望毕小姐能帮我换成粮食,给我运过来。大米,小米,小麦,高粱,麦糠……我都要!最后留一百两,换成铜钱!”

    毕冉竹一口答应。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

    对于经商世家的毕家来说,没什么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