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 第八章 赤兔之死

第八章 赤兔之死

    “嗯?此话当真?”

    朱樉惊喜的看着李九江,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毕竟论文化,李九江的确要在他之上,当然,也没人能在他之下。

    跪在地上的秦王府属官们看到这,自是喜闻乐见,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来投,接受正义的制裁吧,李景隆!

    李增枝却是眉头紧皱,趁朱樉不注意,偷摸伸出手拉了自家大哥一把,意思显而易见,三思啊哥哥!

    李九江无动于衷,也没天真的想过,这件事不会被朱元璋知晓。

    可李九江要的就是朱元璋知晓,一方面,身为曹国公长子,帮秦王代笔成文,算不得天大的过错,另一方面,想进大本堂当伴读,没两把刷子怎么能行?

    李九江本来的计划是用小黄书贿赂朱樉,等朱元璋召见他时,再露两手给舅公看看,现如今,却是一步到位了。

    思及至此,李九江手中的笔也落在纸上,他的字这段时间着实练得不错,再加上腹中本就有稿,写得极快,一炷香的时间,写有“忠信义”的纸张便被填得密密麻麻。

    朱樉伸头一看,只觉得字迹工整,足以应付差事,至于文章好不好,他就不知道了。

    李增枝这么会儿工夫,却是琢磨过了味来,嘴角偷摸翘起,大哥果然厉害!

    跪在地上的秦王府属官们,则是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李九江,真是不怕死,明摆着的坑都往里跳,不过仔细一想李九江的身份,也是,人家不用怕呀!

    “写完了殿下,如若不好,多多担待。”

    李九江放下了笔,朝朱樉拱了拱手。

    朱樉哪里敢托大?赶忙拱手还礼:

    “不不不,九江你仗义相助,本王感谢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对了,你刚才说,你来找本王有正事,什么正事,但说无妨,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本王也帮你办!”

    李九江看了一眼案桌上的文章,摇了摇头:

    “现在已经没有了,卯时已到,殿下该去上课了,既如此,我和二弟就不叨扰了,告辞,殿下留步。”

    言罢,李九江再度一拱手,便转身离去。

    李增枝却是一愣,不过李九江都走了,他当然也不好留在这,便匆忙朝朱樉一拱手,追了出去:

    “哎,大哥,怎么这就走了?你还没跟殿下说大本堂伴读的事呢?”

    “不用说了。”

    李九江背着手摇了摇头:

    “殿下会帮我搞定一切的。”

    李增枝眉头紧皱:

    “可他什么都不知道呀!”

    “呵呵,有人知道就行,你就等着看好了。”

    李九江神秘一笑:

    “总之选秦王,真的没错呢。”

    李增枝听得脑子一团乱麻,可随着眼角无意间的一瞥,双眼当即一亮:

    “哎,大哥,既然事情都搞定了,那这本小黄书,是不是归我了?”

    言罢,没等李九江说话,李增枝就伸出手去,从李九江的怀中掏出书,然后拔腿狂奔。

    “二弟!!”

    李九江无语至极,见李增枝跑的飞快,只能追了上去。

    而这时,秦王府的正厅,朱樉还沉浸在感动中。

    “九江真的是……好人啊!”

    “帮本王这么大一个忙,还不需要我还人情,这是什么精神?唉,这辈子真是错投老朱家,该姓李才是。”

    属官们显然无法苟同,毕竟朱樉要是不姓朱,早死一万次了!

    左右两位长史则是看着天色,相继拱手道:

    “殿下,既然事情已毕,您是不是该前往宫中了?”

    “到了大本堂,代笔之事,殿下可千万不能说呀!”

    朱樉登时无语:

    “用你提醒啊?本王又不傻,当然知道不能说了,话说你们都不觉得羞愧吗?九江才十四岁,就知道仗义相助,哪像你们这些人?反正本王现在算明白了,为啥仗义良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还杵在这干嘛,滚滚滚!”

    “是!”

    属官们巴不得滚呢,飞快起身,拱手离去。

    朱樉也不再耽搁,抄起案桌上李九江替他写好的文章就出了门,而这写完了作业,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

    往常朱樉去宫里上课,总是耷拉着脑袋,能走多慢就走多慢,每次都是掐着点才到大本堂,可这回却不同,他不仅早到,还是第一个到。

    也因此,朱樉看到了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的一个表情,十分震惊,当然,震惊并不罕见,问题是出现这个表情的人不一般,刘基,刘伯温。

    身为弘文馆学士,刘伯温近两年才负责教导诸王读书,这之中的原因自然千丝万缕,可他也乐得如此。

    只不过古往今来,课堂上总有几个不听话的,朱樉显然是其中的魁首,刘基此刻的震惊也就不意外了。

    “殿下您……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吗?”

    刘伯温从椅子上站起身子,先朝朱樉行了臣子之礼,然后又特意看了一眼天色,确认不是自己记错了时间,才缓缓问道。

    朱樉对此却是一愣:

    “我晚了吗?”

    “不,没晚,臣的意思,是您来早了。”

    刘伯温指着大本堂空空如也的座位道。

    朱樉嘴角一撇:

    “夫子您这可不对,既然没晚,干嘛吓我?何况本王就不能来早一回吗?毕竟是父皇的次子,还是要以身作则的。”

    刘伯温苦笑着摇了摇头,要真是以身作则就好了,刚好,现在大本堂只有他们两人,刘伯温直接道:

    “昨天布置的功课,殿下可完成了?如果还没有,微臣可以帮您,当然,写还是要您自己写,但有什么不懂得,都可以问臣。”

    这两句话的重点显然在第二句,因为第一句的答案显而易见。

    可震惊年年有,今日特别多,刘伯温话音刚落,朱樉就负手而立:

    “自然写完了。”

    “哦?”

    刘伯温眉毛一挑,然后双眼微眯:

    “殿下莫非又找人代笔了?”

    “胡说!”

    朱樉面色一白,当即从怀中掏出李九江帮他写的文章晃了晃:

    “本王怎么会干那样的事情?夫子,我知道您瞧不上我,可有句话说得好,士别……士别……呃……”

    刘伯温就这样看着他,也不接话,因为他真的很希望,朱樉能靠自己的脑子想起来。

    但结果跟往日不能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朱樉想了半天,别说下半句,就是那个“三”字都想不起来,只能把纸张往桌子一放,捂着脸坐到大本堂最角落的座位上。

    就这,刘伯温都有点欣慰,最起码还知道捂脸,只是看着桌上的纸张,犯起了愁。

    还是那句话,谁都蒙不了,就算掩饰的再好,也盖不过朱元璋的神通广大。

    既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别掩饰,李九江帮朱樉代笔的原因就在于此,事实亦是如此。当刘伯温听到朱樉那句“胡说”时,他就明白自己猜得没错,秦王一定是找人代笔了。

    再一看纸张,就更头疼了,字迹这般工整,哪里是朱樉的手写的?怎么连造假都这么不谨慎呢?

    可想了想,刘伯温还是伸出手将纸张拿了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告到陛下那里,秦王大不了被揍一顿,可让陛下失了面子,他也得不了好,既如此,代笔就代笔吧,我什么都不知道。

    但拿起纸张的这一刻,刘伯温只是随便扫了一眼,之后,目光就移不开了,嘴里忍不住喃喃出声:

    “赤兔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