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 第二十七章 推波

第二十七章 推波

    李九江不知道他做的这一切算不算曲线救国,即便是为了弃武从文,也着实绕了远路。

    可朱元璋的态度已然明显,让朱棣负责成立讲武堂,又点明了他是燕王的伴读,既如此,真正被皇帝委以重任的曹国公长子,哪里能袖手旁观?

    那么,只能闹个天翻地覆了!

    “关心则乱,殿下请冷静下来。”

    望着朱棣充满求助的眼神,李九江为其试言之:

    “其实,讲武堂跟大本堂并没有多少区别,那么陛下是怎么成立大本堂的呢?很简单,诸王和公卿之嫡子,都是我们优先争取的对象,不然的话,讲武堂没有权威性,便失去了吸引力。”

    “毕竟,老百姓口口声声讨厌权贵,可最想成为的,还是权贵啊殿下!”

    朱棣眸光一闪,本来空空如也的大脑,瞬间想法连连:

    “对对对,九江你这话一针见血。讲武堂想要成立,是得有几个拿得出手的学生,要是连我们都不去上学,百姓哪里能趋之若鹜?可是二哥和三哥还好说,比起习文,他们当然更想学武,但五弟他们,怕是不会来的。”

    李九江缓缓一摇头:

    “这个无妨,诸位皇子中,有殿下和秦王殿下以及晋王殿下加入讲武堂就足够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公卿之嫡子上。就像臣刚才所说,讲武堂想要真正的成立,必须要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那么明面上得不到,我们就只能玩阴的了。”

    说到这,李九江直视着朱棣,面上布满微笑:

    “殿下明鉴,如果那些公卿之嫡子都成为了讲武堂的学生,他们的爹就算再不认同,也只能选择支持了不是吗?”

    朱棣双眼一亮,飞快点着头:

    “是啊,本王怎么没想到呢?当爹的总不能跟自家儿子对着干,曹国公要是知道九江你和本王负责成立讲武堂,也绝不可能反对你。既如此,魏国公他们的儿子,也一定能把魏国公他们拉下水!”

    李九江嘴角一撇,什么叫拉下水?这干的又不是坏事,不过想着朱棣那点学识,有关语言的艺术,也就不计较了。

    “殿下言之有理,而且这样一来,老师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名师出高徒嘛,如果讲武堂能有魏国公那样的人物当夫子,普天之下,谁不想去他的课堂听讲?”

    “可要是不把魏国公的儿子拉下……拉进讲武堂,我们就算拍尽他老人家的马屁,也根本请不动他的。”

    朱棣抱着胳膊深以为然:

    “没错,天德叔的脾气本王还是略知一二的,好在他儿子很好糊弄。反正不管怎么说,我爹那些老臣的儿子,必须要全部拿下,讲武堂只有争取到这部分人的支持,东窗事发之时,满朝文武才不敢反对!”

    李九江如释重负,总算开窍了:

    “哦?这么听来,殿下已成竹在胸?既如此,臣就拭目以待了。”

    “哈哈……”

    朱棣搂着李九江的肩膀大笑道:

    “那是当然了九江,父皇好不容易让我办一次事,本王怎么能辜负他老人家的期待呢?当然,说来说去,还是要谢谢你呀我的好外甥,要没有你,有些事情本王就算想破了头,也理不出个所以然。”

    李九江心说既然如此那就别占便宜了呗:

    “殿下言重了,只要您今后不叫我大外甥,臣就谢天谢地了。”

    “哈哈……好好好,不叫了不叫了。”

    朱棣再度大笑,然后看了一眼夜色,语气惋惜道:

    “唉,只可惜天色已晚,重任在肩,否则,真的想跟九江你痛饮一番。罢了,以后也不迟,行了九江,你快回家吧。”

    “殿下再见。”

    李九江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他早就想走了。这一天,他过得相当身心俱疲,很多事情就那么巧,凑到了一块,再加上朱棣真的很烦人,导致李九江做任何事都是功倍事半。

    好在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讲武堂的成立已经是时间问题,毕竟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只需要去做就行了。

    而等到讲武堂真正成立的那一天,李九江要做的,就是一枚绿叶。准确的说,是一枚在无数红花的衬托下,黯然无光的绿叶。

    因为只有残酷的对比,李文忠才会相信,他的大儿子真的没有成为武将的资质。朱元璋也会放弃将李九江培养成大明三代将星之首的想法。

    而只有跨越这两座山脉,李九江才能真正的弃文从武,如果只是为了让李增枝成为武将,那李九江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过于舍近求远。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的车轮如果终将重演,朱棣靖难之时,朱允炆手中能打的牌可就太多了。到时候,真的还需要李九江带兵平叛吗?如果还需要,那么群星璀璨之下,一轮皓月,真的独木难支啊!

    …………

    应天,曹国公府。

    李增枝看着在正厅中来回转悠的李文忠,脸上写满了无奈:

    “爹,您能不能坐一会儿?老这样转来转去,儿子的眼都被您晃花了。”

    “闭嘴吧你!”

    李文忠瞪着自家二儿子,焦急不已道:

    “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辰了?你大哥却还没回来,还坐一会儿,我能坐得住吗?唉,早知如此,哪怕顶撞太子殿下,我也不能让九江进宫啊!”

    李增枝嘴角一撇,哪壶不开提哪壶:

    “爹,您昨天可很开心。”

    “你成心气我是吧?”

    李文忠咬牙切齿:

    “我开心是因为九江是燕王殿下的伴读,并不是九江去大本堂读书,这下好了,我说什么来着?一入宫门深似海,瞧瞧,这才第一天,你大哥就淹没了!”

    李增枝飞快一摆手:

    “哎哎哎,爹您可不能乱说话,什么叫大哥淹没了?您是希望大哥出事是吧?”

    李文忠怒不可遏:

    “胡说,我怎么可能希望九江出事?这不是着急吗?偏偏他人在宫里,我还不能派人打听。”

    说到这,李文忠不知想到了什么,双眼突然一亮:

    “哎,增枝,你说九江是不是被陛下叫过去了?算算日子,他老人家可有大半年没见过九江了,那这当舅公的能不想吗?所以把九江叫过去说会儿话,然后一高兴,聊得没完没了,忘了时辰,嗯,对对对,很有这种可能。”

    李增枝听得神情黯然:

    “这么说,舅公也有大半年没见过我了,是不是也该把我叫过去聊会儿天?”

    李文忠闻言,赶忙打消自家二儿子这可怕的念头:

    “增枝你千万不能这么想,陛下要是把你叫过去了,那哪里是去聊天的?不挨揍都算好的。”

    李增枝一脸木然,对他而言,这种打击已经成习惯,不过正因为此,他的想法越发坚定,嗯,是要混出个人样了!

    于是乎,他抬起了头:

    “爹,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