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逐浪之路 » 第35章 回家后的首顿晚饭

第35章 回家后的首顿晚饭

    在市区龟速爬行半小时后终于开上国道,NY市并不大,但是道路较窄,正在改建中,由此,出城区很慢。

    限乘37人的大巴在国道上逐渐提速,刀小年很兴奋,一直往窗外看,朱明在上车后,把帽子往下一拉,盖住整个头便开始打鼾,很有节奏。

    刀小年怀中抱着电脑包,放在大巴两边的行李安置处显然不安全。大巴行驶2小时后,车速骤降,进入山路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从山顶往山脚逐级而下。

    车里大部分都是学生,不少乘客因为环绕的公路开始一路的狂吐,车里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台的联袂好戏。

    刀小年将车窗打开了小半,好让空气对流下,但却惹得旁边的朱明一顿埋怨,呼呼灌入的车流风硬是把他吹醒。

    下午三点半,大巴终于驶入大邦县,刀小年和朱明两人在离南站还有3公里便下了车。二人在此分开,刀小年要去西站坐车,而朱明朝相反的东站而去。

    刀小年并未打车,背着电脑包,一手提着用袋子装的两套换洗衣服,一手夹着寒假作业散步一样的往西站方向徐徐前行。

    街道两旁的门店装饰老旧,但门前人流络绎不绝。街道窄是最大特点,不过现在的车辆还没有爆炸式增加,印象中要到2015、16年才会出现交通瘫痪的局面,由此整个城区划区域开始按最新标准改造道路。

    刀小年在一个炭火烤臭豆腐的摊位停了下来,摊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两鬓的胡须很有特色。刀小年直接来了一份5块钱8点臭豆腐。

    摊主烤好一点刀小年就解决一点,吃完最后一点,刀小年付钱走人。往前没走两分钟,便看到前方暂停的农村客运车,一看居然是去往大山镇的。

    “师傅,多少钱?”刀小年三步并两步走上前道,司机约莫三十岁、小平头,操着本地浓郁的口音道:“25,都是这个价噻!”

    刀小年点了点头,拉开后车门坐了上去,车里已经有三人。等了一会儿,见也没人上车,小平头司机发动了车,往前面慢慢的开车,不停的出声拉客:“还差一人,车满就走。”

    城管还很少见,不过跑车拉客的车辆不少,彼此间因为抢客摩擦不断,单单跑大山镇线路的就不下6、7波不同阵营的客运车。

    不到十分钟又上来一个穿着上看是学生的,小平头哼着小调,脚踩油门往出城发现驶去。快了,再是两小时刀小年便能到家了。

    看这个点,奶奶应该还在山上东一朵西一朵的割猪草吧,爷爷在旁边林子里砍柴,家里喂养着过年猪。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折腾,刀小年在叶春村的村口下了车,村里路太窄,客运车开不进去,老家的三轮车倒是畅通无阻。

    拿上自己的行李,刀小年加快了回家的步伐,一路时不时遇到同村的叔叔阿姨:“哟,小年回来啦。”,刀小年一一回复,“嗯,回来了,今年寒假早了两天。”

    走到山脚下,一户人家的瓦房独矗立在,是的这5间连排的瓦房便是刀小年的家。刀小年快步走上去:“爷爷、奶奶,年子回来了。”

    连叫了几声,刀小年才发现爷爷正背着一箩筐的柴从屋后的小路蹒跚而来,刀小年连忙将行李丢在家门口竹椅子上,跑过去接过了爷爷背上的柴,“爷爷,下次少背点,太重了,”跟在后面说道。

    刀大辉笑道:“好好,听我们家年子的。”背后传来道小年声音:“对了爷爷,奶奶呢?”

    “你奶奶还在半山腰,她想再割一点猪草,让我回来先喂猪。要是知道你今天回来,她早就在家了。”刀大辉眯眼,抽了一口老山烟。

    将箩筐里的柴放到柴房,刀小年回过头把行李放到最右边的一间,打开咯吱作响的木门,映入眼前的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间,屋里摆着一张木架床,对后世来说这种床很硬,膈应人,窗子前边是一张爷爷手工做的方正小桌,上高中前刀小年做作业就是在这完成的。

    屋里再无其他大件,墙面是石灰和碳灰混合粉刷的,十几年过去了也没脱落,质量没得讲。不过整间屋子干净透风,奶奶应该没少打扫。

    刀小年将行李丢到桌上,出了门对猪圈旁的爷爷道:“爷爷,我先去接奶奶,等会儿您先煮饭,我们回来后再炒菜。”

    刀大辉向猪槽倒了半桶猪食,嘴里吧唧了一口老山烟道:“行,年子你慢点啊。”说罢,刀小年也不管脚下的鞋是否会被黄泥弄脏,小跑向山腰疾驰而去。

    跑到山腰,一身灰色大棉袄的余慧慧,刀小年的奶奶正蹲在自家地里割猪草,刀小年老远就叫着:“奶奶,该回家了,你大孙子一天没吃饭了。”

    余慧慧转头一看:“年子放假啦,来把这的猪草抱到箩筐里,奶奶不割了,回家给年子做饭。”刀小年拦下奶奶想自己背的举动,单手跨上箩筐便和奶奶一前一后的下山。

    期间刀小年给奶奶讲着在学校里的事情,他知道自家奶奶最喜欢听外面的发生的新鲜事,时不时逗得奶奶笑容满面。

    好不容易到家,奶奶在院子水槽处冲去脚上的泥巴,洗了洗手,走向了柴房,柴房和厨房各一半,都在一间屋子。刀小年将猪草堆放在猪圈旁,闪身走到水槽处冲走鞋面的黄泥。

    回到柴房,奶奶正在灶台前忙碌着,刀小年蹲在灶台旁边接替爷爷往里不时添柴,爷爷缓缓坐到旁边桌子的躺椅上,半坐半躺,来回晃荡,爷孙两代人,其乐融融。

    爷爷摸着嘴角花白的胡子道:“年子还是你回来好啊,你看你奶奶拿出平时不吃的腊肉,爷爷都跟着沾光。”

    刀小年听着这话,看着奶奶切肉的动作,眼泪在眼角打转,刀小年背过头,声音沙哑有些哽咽道:“爷爷,我会加倍努力,让您尽快过上顿顿吃肉的日子。”

    身后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奶奶跟道:“年子,别急着给你爷爷买肉吃,存钱把媳妇娶了才是大事。”

    爷爷附和道:“你奶奶讲的很有道理,只要你早点娶媳妇,爷爷天天吃素都没事。”

    刀小年一时说不出话,看着灶里熊熊燃烧的大火,不停噼里啪啦作响,像是在看自己。

    双手握紧对身后爷爷道:“爷爷奶奶放心,年子媳妇会娶,肉也会有的,年子还要带您们去长城看看呢。”

    半小时后,奶奶虽然上了岁数,但做菜很是麻利,一碗干辣椒炒腊肉,一碗炒土豆,外加一碗水煮青菜汤摆在了桌上。刀小年拉过两个凳子,奶奶盛饭,三人围坐在桌子吃起了刀小年重生回家后的第一顿饭。

    刀小年放开了吃,连盛了两碗饭,奶奶很是开心,不停的往刀小年碗里夹肉,刀小年回夹给奶奶,惹得旁边的爷爷吭声道:“年子,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还有爷爷?”

    刀小年连忙夹了一筷子肉往爷爷碗里放去:“怎么会呢爷爷,来来,吃。”不时屋子里传来久违的笑声。

    饭后,刀小年抢着刷碗,并向奶奶拍胸脯道:“寒假的碗我都包了。”奶奶慈善的笑了笑:“我们家的年子长大了,不过偶尔洗下可以”,摇头又说“长期不行,你的重心是学习。”

    刀小年揉了揉眼睛,今晚沙子真多,奶奶没上过一天学,对能把学习搞好的孩子尤为看重。

    用奶奶的话说:“她的世界是半黑的,文化知识才能点亮整个世界。”洗碗后,刀小年便被奶奶赶回屋子里看书,刀小年无奈只好回去,还想和二人唠唠嗑呢。不过没事,来日方长。

    刀小年回到自己房间,从外屋拉了一个插板,取出电脑准备码两章再睡觉,今天周五,明晚才更新呢。

    奶奶喂了喂养的4只鸡和2只鹅,回到屋子里,爷爷还在柴房里规整今天打的柴。奶奶倒了一杯热水朝刀小年屋里而来。

    刀小年正不停地敲击着键盘,身后传来奶奶声音:“年子来喝点热水驱寒,咦,你桌上亮着的是什么东西?”

    接过奶奶的热水,刀小年顺势喝了一口,慢慢解释道:“奶奶,这叫电脑,以后人们端着一台电脑便能展开工作,您猜我怎么得到的?”

    奶奶使劲想了半天,泄气摇头道:“猜不出,我的乖乖,肯定老贵了。”

    刀小年毫不掩饰自豪道:“我参加比赛获得的奖品,奶奶我将用它赚很多的钱给您花。”

    奶奶走了过来,轻轻敲了敲刀小年脑袋道:“年子,你不要瞎琢磨赚钱,多放点心在学习上知道不?咱们家就你上了高中,奶奶还指望你上大学。”

    刀小年赶紧点头,说道:“奶奶,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余慧慧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转身出去并带上门,嘱咐刀小年好好学习。

    码字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刀小年的动力更足,他觉得今晚可以加加班,码到23点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