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乱世,我成了大顺皇孙 » 第五十章红衣大炮

第五十章红衣大炮

    说起“红衣大炮”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万历48年,广东曲江近海一带,沉没了一艘荷兰海船。众所周知,荷兰在武器制造方面颇有天赋,而且,据传闻,这艘沉没的海船运载的恰恰是各种武器装备。

    这对当时明王朝来说,无异于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面对这样的大好事,它当然不会轻易错过。很快,明王朝就下令当地政府,在沉船的地方,开展下海打捞工作。

    那个年代,可不像我们现在一样拥有各种先进得潜水设备,他们想要打捞一艘沉到深海里的舰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样棘手的情况,并没能打消当地政府打捞舰船的热情。很快,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巧妙地办法来进行舰船的打捞工作。

    首先,他们在沉船的地方停放一艘装满砂石的大船。我们都知道,船一旦超载之后其吃水深度就会增加,运行也会变得困难。而他们恰恰就利用了船的这一特点,将一艘满载砂石的大船稳稳的停放在了沉船的地点。

    之后,他们又准备了数十米长的铁链,将其一端系在大船之上,另一端装上铁钩由数名水性很好的水手牵引着沉到了水底。水手潜入水底之后,在水底发现了数门大炮,最后,他们将装有钩子的铁链挂在火炮的铳耳之上,系牢之后水手再次返回船上,将船中的碎石全部抛入水中。

    做完这一切之后,便驾船返回岸边,如此一来,沉入水底的火炮也就随着船被拖到了岸边。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之后,他们一共打捞出了36门大炮以及数门中小炮。

    之后,他们将其中的24门送到了京城,听说其余的则安放在宁远的城墙上,用来防御后金的八旗军队。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又相继打捞出了多门大炮,这些大炮都被他们用在了与清军的作战之中。

    这是故事,我们听听就可以了。如果都信了它,那么明朝的所有火炮都是捞起来的,信了鬼了。

    京城四面墙的火炮是捞的,宁远轰死野猪皮“努尔哈赤”的火炮也是捞的。那这船荷兰货也太值钱了。

    前往八里坪试射“红衣大炮”的路上,李顺给李过高一功袁宗第讲起了“红衣大炮”显威的故事。先讲了“红衣大炮”的来历,就是前面的故事,然后又讲起了宁远炮毙“野猪皮”的故事。

    当时是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对明朝的边境发动了进攻。最后,他兵临宁远城下,并耀武扬威地发出了招降书,想要宁远的守将袁崇焕归顺自己。

    宁远是明朝的边关重镇,此城若失,则明朝广饶的东北边境则无险可守,袁崇焕面对杀气腾腾的努尔哈赤,坚定的表示了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

    袁崇焕在宁远城上架起十二门“红衣大炮”,这种大炮炮身长,射程远,威力大,是当时最先进的大炮。

    当时努尔哈赤意气风发,一路势如破竹,万万想不到宁远城中竟然有如此先进的秘密武器。

    当努尔哈赤指挥满清骑兵开始攻城后,袁崇焕立即下令开炮。

    “轰轰”几声后,冲在前面的骑兵应声而到,随之冲锋的步兵也死伤惨重。努尔哈赤不服,亲自上阵,最后也被“红衣大炮”所伤,不得不退兵。

    满清在宁远撤军后,努尔哈赤遍访名医,一直悉心治疗,可是,由于受伤太重,八个月后去世。

    这就是“红衣大炮”大显神威的最好例证。

    这些久经战阵的将军知道大炮厉害,没想到“红衣大炮”还有这等故事,更勾起了对红衣大炮的向往。

    李顺还讲了广渠门大战“红衣大炮”还立了大功。

    崇祯三年,当时鞑子由皇太极带领冲破长城直抵京师城下。

    还是袁崇焕带领关宁军精锐在广渠门外从早上8点开打,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才结束。最后还是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发威,轰的清军不得不后退。

    明军趁势追杀,击溃了清军主力。在袁崇焕的努力之下,京城算是守住了。

    虽然这场战赢得侥幸,但是,综合宁远京师的发现,“红衣大炮”在守城的作用算是凸显出来了。

    不觉间,来到了八里坪。

    八里坪的一处山洼,李来享李拓还有李顺系统的马雪梅韦三朱宝吴果,都早早的等在试射场地。

    尕叔谢云椟带着火炮工坊的师兄弟从昨天忙到现在,不停的布置场地,就为今天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假人,活猪,活羊都已经布置到位。

    废话不多说,先试射了李顺从登州购买的“红衣大炮”。虽然已经封存了有十年,但是经过保养还是没问题。

    “轰”炮弹直飞二里地外,砸到地面犁出了三五百米的一条半人高的壕沟。

    这些观看的人倒吸一口冷气,谁也知道炮弹所到之处人畜皆亡。

    这个东西是守城的利器,太笨重,移动缓慢,且李顺花重金也才购买了两门。

    因为只有两门,没办法表演齐射。

    但是谢云椟带领工匠新铸造的小炮可以齐射。

    只见十门六磅炮被推了出来。

    为了移动,做了支架,轮毂都是加固特意定做的。

    “轰隆隆”没有“红衣大炮”一犁一大片的既视感,但是一个齐射,战场上烟雾缭绕,只见前面摆的模型稻草人,被炮弹打的支离破碎,活猪,活羊也是死伤一片。

    袁叔明显对这个更感兴趣:“顺子,这是你们才新铸造的?”

    “当然,你也看出来了这个的好?”李顺笑嘻嘻的回答道。

    “这东西造的多了,哪有骑兵的事!”袁宗第感慨道。

    “是啊,袁叔,要是早有这个东西,鞑子还能这么张狂?”

    李顺知道,这东西造价贵,装填慢,还容易炸膛。关键是现在没有开花弹,如果鞑子不怕死的冲锋,这个六磅炮的问题很多。就全暴露出来。

    打仗,武器先进只是一部分,关键还是人。

    但是武器先进很重要,就像这个六磅炮,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改进,不就是小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