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乱世,我成了大顺皇孙 » 第五十五章何去何从

第五十五章何去何从

    下午,跟老张头练了会红拳,老张头现在身兼数职,以前是保镖护卫,现在是厨娘教头。

    “红拳”李顺原来以为洪门的洪拳,但老张头强调是红颜色的红,检索一下,还真有这个“红拳”,不过现在成了非遗,听说现代洪拳也脱胎于此。

    小伙伴高兴来找李顺一块去上课。

    老营驻扎兴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兴山是个好地方,背靠大山,面朝长江。

    既然要争霸,那就得培养自己的班底。李顺就想到了办个学校。

    怂恿老爷子出头整合两支义军,老爷子没兴趣称王称霸,李顺却想着系统的封侯封王奖励。

    老爷子李过听说要办个学堂,以为和以前他们玩的过家家,“骑马”打仗一样,也没听说要什么先生,或者过分的要求,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小叔”高兴比李顺大不了几个月,但却以“小叔”自居。

    为什么是“小叔”呢?

    高兴,高一功的小儿子,李自成高皇后的侄儿,从这论起来,还真是李顺的“小叔”。

    这位“小叔”长的也魁梧,酷爱骑马,原来一群小伙伴玩打仗的时候,老爱骑着“竹马”冲锋陷阵,现在成了学堂的骑兵“讲师”。但讲的更多的是骑兵威风以及怎么抖威风。

    老营后面有一块抛荒的良田,靠山的地方有一排荒废的房屋,可能以前是佃户的住房,现在荒废了,就成了半大不小孩子的捉迷藏的去处,稍微整理一下,就成了临时学堂。

    “李顺,我不想背乘法口诀,我是老师,我以后只教骑兵。”

    “我还是你小叔?”

    “哪你现在会背了多少?”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五,三五二十...二十五,三五四十……三五太难了……”

    “你少看点抖音,不学好的,学坏太快!”

    “什么抖什么音,我认真学了,我太笨了……”

    呃,冤枉“小叔”了,现在可没什么抖音,可能纯属巧合吧,李顺心想。但被乘法口诀表制霸,每个小孩都要经历,想想小时候要学拼音表,后面还要学公式,好在现在的“学堂”的学生都识字,会背三字经,不用从头启蒙。

    “这是我给你弄好的骑兵教材,别下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讲了。”

    学堂是仓促开始的,黑板是门板刷漆,座椅板凳直接没有,搬块石头就能坐,折个树枝就当笔,纯天然绿色无污染,地上就能写写画画。

    学生就是平常一块“过家家”“骑马打仗”的小伙伴,今天来了明天走了,老师采取自愿加考察。“小叔”高兴就成了骑兵“教练”,其实他也没骑几天。

    “啧啧,骑兵特点:第一机动性高,行军速度快。第二战斗力强,冲击力强。”

    “我上次就讲了骑兵跑的快,指哪打哪,战斗力,冲击力不用说了!”高兴还想狡辩一下,李顺心想这都是后世总结几千年的经验。

    “骑兵的主要责任是战场侦查,遮蔽战场,护卫侧翼,追击,啧啧,李顺还是你厉害,讲的头头是道。”

    “行了,别废话,认真往下看!”

    “骑兵战术,A:放风筝-近敌不冲锋,围绕敌阵抛射,敌前进则撤退,敌停下则继续抛射。”

    “B:侧击战术-游击,绕开敌军主阵,攻击薄弱处,或攻击敌阵之间连接处,冲开敌军制造混乱。”

    “C:狼群游击战术-骑兵缀上敌军,但不接站,只不停骚扰,因为步军不成阵就无法应对骑兵,所以迫使敌人时时都维持阵型,堕其士气,耗其体力。待敌军疲劳时,骑兵分成若干小队全面攻击,使敌混乱逃散,骑兵在追击过程中大量杀伤敌军。”

    “李顺,没看出来,你太厉害了,用你的话说,点赞,必须点赞。”

    “就是这个是什么?”“小叔”高兴指着ABC问道,满脸的求知欲。

    咳咳,大意了,搬运的时候有点太急,不过没关系。

    “这是洋码哈!”

    看着高兴一脸探究的表情,李顺解释到。

    “这是洋鬼子用的,就是给官军铸炮的西方洋鬼子的语言。”

    “洋鬼子还会骑马,又能铸炮,洋鬼子太厉害了!”

    “你只会说个太厉害了,厉害啥,哪火药还是我们老祖先发明的。”

    “好了,这是理论,讲的时候结合一些战例。就你原来讲的那些。”

    “但我还是觉得要骑马,就你说的要实战。”

    “我知道啊,理论只占一成,骑术占九成,你不是问你家老爷子要马,要到了吗?”

    看着高兴蔫蔫的,李顺就知道这些核心老营的子弟都跟宝贝蛋子似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想学骑马,等着吧!

    当然那些骑兵理论,李顺也是检索搬运的,好不容易有一个对骑兵感兴趣的,他也是操碎了心。

    今天天气不错,学堂的学生就把黑板抬到教室外面上课。这块黑板还是李顺领着高兴、顾毅、刘铁锤、刘黑炭用一块大门板,刷上黑漆做成的。

    顾毅正领着大家摇头晃脑朗诵三字经,这些半大不小的都有一定基础,三字经是启蒙基础,读起来朗朗上口。

    数学方面还是顾毅在教,简单的加减乘除,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初要办学堂,李顺就没想用传统的夫子教,“人之初,性本善”再到四书五经,大学中庸。那是考功名,博出身的。乱世,生存是王道,怎样活下去,怎么活下去,很重要。

    顾毅是李自成早期谋士顾君恩的独子,顾君恩牺牲后就跟着老营活动。李顺开始教的一些阿拉伯数字啊,乘法口诀表啊,包括绘制地图的基本原则啦-上北下南,等比例啦等等,顾毅学习领悟最快。还会举一反三。

    私下里,李顺已经给顾毅讲到了一元二次,二元二次方程,可“小叔”高兴连乘法口诀都没背会,真让人操心。顾毅最喜欢的还是李顺的时事政治课。

    那个著名的水池注水题,一个水管进一个水管出,问几个小时能注满。顾毅就能联想到军队储粮问题,学习的兴趣更大了。

    李顺负责讲时政,也是这些孩子们最爱听的,毕竟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对自己身边亲人前途的关切。

    李顺知道孩子们喜欢听他讲的我们住在一个球上,世界很大,物产丰富。有全身白毛的狗熊-北极熊,有长的像一个球,走路像鸭子一样的企鹅。有鼻子长长的大象,有脖子比大象鼻子还长的长颈鹿。

    讲的最多是有一个美丽的大洲那里长着一种粮食作物-玉米,它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为了增加趣味性,李顺讲的玉米颜色漂亮,可以做饼,可以蒸饭,可以熬粥,可以煮着吃,可以烤着吃。关键是抗旱,不挑地,山坡都可以种。

    当他讲到红薯可以亩产八千斤,这些小孩子没什么概念。果然第二天就有人提问,说老师骗人,他爸说没有什么东西亩产八千斤,李顺当然郑重的说,老师不骗人已经让人给帮忙找去了。

    李顺觉得达到了目的,用自己语言行动影响更多人。先孩子们,小伙伴们,家人们,大人们,整个农民起义军,最后整个世界。

    李顺也很希望得到来自美洲的玉米红薯土豆。在他从吴姓行商哪发现了辣椒西红柿后,李顺就托他在南方帮忙找玉米红薯土豆了。

    打仗的故事他们也最爱听,什么“闯王十万大军出潼关”“三月定中原”啦,李顺借此分析天下局势,潜移默化解析义军形势。

    所以今天的时政课是:义军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