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乱世,我成了大顺皇孙 » 第三十二章地图仪

第三十二章地图仪

    长沙,堵牧游私宅。

    因为收拢“忠贞营”大军为大明所用,又献上了新式农作物祥瑞,隆武帝很高兴,提升牧游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并手书慰劳。

    借此由头,堵牧游在私宅宴请同僚,故旧,好友。

    说是宴请,并没有摆上酒肉,这些大家可以理解。其一,能得到堵牧游邀请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要不至少身怀正义,心系天下的好友。其二,现在国家支离破碎,也没心情喝酒享乐。

    正当大家寒暄问候,拱手道好的时候,吴果指挥人在堂厅中间的案几上摆上了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

    这当然是李顺授意的,来到长沙的李顺听说升官的堵牧游准备宴请一帮好友,并顺带介绍给他认识,就想到了这一出。

    因为都是文化人,还是正义之士,还有金主,因为上次堵牧游筹集粮草时,这些人都是出了大力的,至少说明这些人是清醒的,知道好歹。后面荆岳之战,大家更认识到想要抗清,主力还得是“忠贞营”。现在做个新式农作物推广,后面再展示下“忠贞营”实力。

    吴果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然后一一介绍了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并把它们的产量啊习性一一做了介绍。一下把大家的兴趣提了上来。

    “这就是玉米啊,你别说这颗粒,这外形,很形象啊。这真能亩产千斤?还不挑地,耐旱,耐寒?”一位富态的儒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手拿着玉米翻来覆去的看。

    这位富态儒士姓林名成辉,字耀煌。他的身份很多,不但在长沙有很多货栈商行,外地也有,城外乡下还有万亩良田。看他的打扮,他当然最在意的“举人”。没办法,现在文人社会地位最高,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这也无可厚非。

    他是大富商,大地主,也算是开明绅士,是堵牧游的金主,榜一大哥。看着不挑地的高产作物很有兴趣。

    刚好从内堂转出来的堵牧游解释道:“没错,长在山坡的玉米收的时候都有千斤,我亲眼所见!”

    “这个,更了不起”说着拿起一个红薯,递给林成辉:“我看着从地里挖出来,现场过秤4000斤,并且味道甘甜,来人——”

    一挥手,仆人依次端上来几个陶盆。

    一盆玉米粥,一盆玉米红薯粥。还有菜,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看着寒酸,但胜在新奇。

    堵牧游亲自拿小碗给大家盛着粥,边盛边道:“今天说是宴请大家,也没有酒,也不作词赋诗,但这是祥瑞,国之辛事。这些农作物可以活人无数,我们今天尝鲜,也希望大家传播开来,也是大功德!”

    大家纷纷道“喏”,一边喝粥,一边尝菜,连声说“好”。

    吴果给大家讲解到这些农作物的种子都是漂洋过海从万里外的美洲大陆而来,这些人惊奇不已。感觉粥更香甜了,菜味道更特别了。

    这只是开胃小菜,李顺登场了。

    李顺指挥两个护卫将地图仪小心翼翼的抬进来。足足有一人多高,放在桌子上人站着都够不到顶。

    这是木质空心球,找木匠拼接而成,表面的地图,这可是李顺满城找了十几个画师连夜画出来的,大才能震撼人,让人记忆深刻。李顺也预备了一些小的准备送人。

    李顺转动地球仪找到长沙。

    “我们生活在一个圆球上,长沙在这里,大家喝的玉米粥,吃的土豆丝来自这里。”绕着地球仪走了半圈,拍了拍美洲。

    好在没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能站在球上,咋没有掉下去。

    在场的都是帝国精英,也不都是孤陋寡闻,毕竟地球是圆的已经被证实了几百年了,这些要么为官几十年,有的更是跟海商打过无数交道。但是看到这么详细,直观的地图还是吃惊不小。

    “哇,京师在这里,大好河山!”然后一边顺着往南找到福州。“皇上的行在还在福州,任重道远哪?”看来这是一位忠臣,既希望还都,还操心现在的隆武帝。

    这是原武昌知县周自用,因为张献忠在谷城复叛,成为党争的牺牲品而被革职。武昌被清军占领前逃到长沙,疼心党争之祸,已无心官场,但还是心系朝廷。但这位却对新技术,新事物感兴趣。

    堵牧游拱拱手:“自用兄,这位就是兴国侯世子,前一阵让你帮找的工匠就是世子要去了。你成天琢磨的火枪,火炮世子也很有兴趣。”

    李顺赶忙拱拱手,开眼看世界的人还是值得人尊敬的。火枪和火炮代表着整个世界的未来。如果明政府早重视火枪火炮,哪有鞑子骑兵什么事。

    周自用只是拱拱手,看来地图仪的吸引力大,自顾自的又研究起来。李顺到时想和他探讨探讨火枪火炮。

    李顺明白这些文人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大顺军与明政府的关系。有些人还拐不过来弯,认为大顺军有弑君夺国之恨。而满清开始的借兵复仇确实欺骗了许多人。

    李顺也借着地图仪给大家分析了现在的全国形势,现在能抗清的就这么几股势力,福建的郑芝龙,东路大顺军和“忠贞营”,张献忠大西军。当然还有各地的零星抗清势力。

    现在要做的就是统一战线,全方位联合起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些都是从政多年的精英,大道理都懂,当李顺讲到郑氏兄弟飞扬跋扈,不识大体,目光短浅。只想经营自己的地盘,隆武帝有心无力,这些人黯然神伤。

    看来隆武帝的遭遇这些人还是有所耳闻。

    初次见面,李顺也不想讲太多,至于在长沙等着隆武帝召见,不知道能不能等到。真实历史隆武帝是想到长沙,发旨意给何腾蛟,让何腾蛟派兵接应,最终却在汀州殉难。

    当然隆武帝之死,何腾蛟也有责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何腾蛟在长沙当土皇帝,作威作福,不希望隆武帝来湖南。明面上派郝摇旗带兵去接应北上的隆武帝。私下里却叫郝摇旗缓慢行军,而郝摇旗也没有大局观,听从了何腾蛟的吩咐,致使隆武帝被清军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