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河出图 » 第四十三章 百年寂寥

第四十三章 百年寂寥

    东方欲晓,河阳还在美梦中,只听得阵阵的急促敲门声,不情愿的起身打开门一看,原来又是那小和尚。

    小和尚满脸焦急的说:“阿弥陀佛,施主,请马上随我来,师傅有紧要事情找你。”

    看小僧的样子,河阳感到事态严重,便急忙收拾下,匆匆跟着小和尚到了这座院落的出口。

    脚刚跨出门,便看到老僧正孤零零的站在一片空地上,眼睛盯着前院大门的位置,佝偻的身躯在晨风中有点颤颤巍巍。

    此情此景,不知为何,河阳鼻子一酸,差点流泪。

    “大师……”

    河阳平复了下心情,走了过去。

    老僧看到河阳过来,微微一笑道:“施主,现在由不得你出选择了,那帮人似乎找到了破解这奇门阵法的方法,正在尝试,你得赶紧带上烈阳珠离开。”

    河阳一听,怒道:“好啊,来的正好,抓了我兄弟不说,还一路算计我们,我正想和他们算算账呢,今天就是鱼死网破,也要让他们吃点苦头,我绝不能让大师孤身犯险。”

    老僧摇摇头,劝道:“他们得目标是烈阳珠,你取走烈阳珠,他们自然就退了,老衲这把老骨头,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再说,老衲如今心愿已了,也该去了。”

    “大师,我不能……”

    河阳还没说完,老僧继续说道:“完成故人所托,是我多年夙愿,老衲能坚持到现在,也是因为此事。如若再让那烈阳珠落入歹人之手,那老衲真要难得解脱了,我想施主应该明白。”

    旁边的小和尚也劝河阳说:“施主大可放心,我和师傅一老一少,对他们没有威胁,他们不会对我们怎么样的。”

    老僧点点头,指了指后面的大山说:“那枯木道人当年临去之际,便带上烈阳珠,到这寺庙后面的洞中坐化西去,静候这珠子的主人,施主现在需尽快去取才是。”

    ……

    龙吟寺外,伏山正带领一群人在掘挖地面,不一会就挖出好几个长玉石条。

    这几个玉石条都很规整,长立方体形状,有胳膊那么粗,每个都有一米多长。

    黎漫正站在不远处,表情凝重,看着这帮人在忙活。

    过了一会儿,问道:“伏山,这样真有用吗?”

    昨晚他们等了一晚上,没见河阳他们出来,天微亮,伏山就按耐不住了,安排人在东挖西挖的。

    “你看,这是这隐匿阵法自动孕育出的玉石,成为阵法的阵基,用来稳定大阵的。“

    伏山拿出几块长玉条,向黎漫解释到:“这阵法我略知一二,虽有神力相助,但布的匆忙,并不完整,阵基没有做到完全隐藏,我们只要掘出阵基,便能短时间内破坏这隐匿大阵。”

    黎漫听了伏山的解释,大概明了,质疑道:“可就算如此,这得找到猴年马月呢?”

    伏山微哼一声,不屑的说道:“要是别人恐怕数日数月也不一定全找得到,但对我来说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伏山说完便继续去指挥那帮人。

    黎漫此刻对眼前之人有了新的认识,心想这伏山在我父亲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深藏不露,还有如此手段。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故意让父亲看不起他?

    他想逃避对我的承诺吗?

    正想着,只听魏羡云在傍边嘿嘿直笑,扭头一看,只见魏羡云脸正盯着那一小堆玉石,脸笑的跟那狗尾巴花儿一样。

    “财迷,庸俗,真是不堪大用的废物。”

    黎漫鄙夷的给他一个白眼儿,转身过去。

    “咦,你们看,出现一堵墙。”

    有人叫喊起来。

    ……

    河阳匆匆别过老僧,便进去叫几个同伴,他想了下,觉得老僧说的对,那帮人的目标是烈阳珠,如果他们留下来和那帮人对抗,才是会把这龙吟寺带入险境。

    叫醒几个人,河阳简单说了下情况,几人匆忙整下行李,收拾完毕,便冲向后山。

    寺院的最后面有道木门,也不知道已经多少年没有使用过,腐朽的木头和生锈的铁锁链已经纠缠在一起,根本无法打开。

    情急之下,岑不语也顾不得太多,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快速冲上前,费力一撞,两米高的木门连带着岑不语一起倒了下去,支离破碎。

    河阳赶忙上前,想要扶起岑不语,谁知道他骨碌一个翻身就爬起来了,动作之敏捷,让河阳乍舌。

    “你没事吧?”河阳关切的问道。

    “没事,我们快走吧。”

    岑不语拍拍身上的灰,带头向前走去。

    这寺院的后面是巍峨高山,寺庙就在这高山的半山腰,傍山而建,但离高山的岩壁还有几十米的距离。

    河阳观察了下,发现出了后门,有条青石小路,常年没人走动,小路两侧长满了茂盛的小草,早已遮掩住了这条路。

    路的尽头,是一个山洞,洞的四周奇峰突出,古木蔽日,灵气氤氲。

    洞口白色雾气缭绕,使得山洞看起来若隐若现。

    河阳指着山洞说:“应该就是那里了,我们快点过去。”

    说罢,几人便跟在岑不语后面,快速向山洞走去。

    寺庙后门离洞口的位置很近,走了约莫几百步,便到了洞口位置,穿过雾霭,几人才看清,这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洞穴,洞穴岩壁光滑,犹如白玉。

    最奇特的是,洞穴的左侧,刻着一个大大的“佛”,而刻字的正对面右侧石壁上,同样刻着一个字,却是大大的“道”字。

    这两个石刻字约莫一人多高,因为年代久远,饱经风吹雨淋,已经有点模糊,但苍劲有力的笔韵,依然雄风不减当年。

    河阳用手抚摸了下石刻,便带头走了进去,石洞不深,里面透着光亮,河阳边走边四处张望,小心翼翼的向前走。

    洞内很安静,河阳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除此就是几人的脚步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水落的滴答声。

    往前走了一段,光线变暗了,岑不语拿出手电筒照着,几人继续往前走。

    越往里,山洞越宽敞,几人的脚步回声越来越大,滴答声也越来越急促,河阳的呼吸也同样急促起来。

    就这样走了一会儿,转过一道弯,光线突然明亮起来,几人定睛一看,顿时不由呆住了。

    前方是山洞的最末端,空间骤然变小,约莫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中央有个石台,石台上盘坐着一个人。

    那个人的身前,有一物,犹如呼吸般,一亮一暗,熠熠发光,发出的光亮把洞内照的犹如白昼。

    河阳的心跳急促起来,莫名的感觉紧张,一步一步的向那人走去。

    走到这盘坐的人跟前,河阳才看清,这是一个道士模样的老人。

    老人盘膝而坐,身穿道袍,头戴九梁巾,双手结太极阴阳印,一把麈尾靠在胸前。

    老道身前放着古树瘿瘤雕刻而成的瘿钵,瘿钵里放着一颗拳头大的明珠,晶莹如玉,温润通透,亮起的时候,光彩夺目,刚才看到的光亮正是这珠子发出。

    在珠子发出的亮光下,河阳看清了老道饱经沧桑的脸。

    那老道头往下垂着,眼睛微闭,面容慈祥,皮肤虽然皱巴巴,但依然鲜活,犹如在闭目打坐。

    这一坐就是几百年,孤独寂寥,带着悔恨和不甘,等着一个人的到来。

    不知怎的,河阳鼻头一酸,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河阳哥,你……”

    不知什么时候,剩下几人也走到了河阳背后,驻足静静的看着。

    河阳拂掉脸上的泪珠,轻声说道:“没事,就是突然有些伤怀而已,这道长当年因一念之错,竟能执着如此,我想足可抵消一切了吧。”

    胖姚叹了口气道:“大道演化,王朝兴衰,自是有定数,这老道曾经所作的一切,亦是命数而已,何必执着。老前辈,你今日可以放下了。”

    正说着,那烈阳珠猛的闪出强烈的光芒,犹如一道闪电,刺得几人睁不开眼,伴着巨大的声响,犹如龙吟,又如虎啸,巨大的声浪冲击的几人不由得后退了几步方才站稳。

    胖姚不由得喊道:“卧槽,这是什么情况?”

    烈阳珠闪出强烈光芒的瞬间,河阳彷佛看到洞顶有一巨型的黑影从顶部的石头里挣扎而出,那黑影看起来三分像鸟,七分像虎,甚是古怪,展翅呼啸向他们飞来。

    等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洞内黑漆漆一片,烈阳珠突的没有了亮光,那个黑影也遁入了黑暗中。

    岑不语打开手电筒一照,几人顿时愣住了,那盘膝而坐的老道,刚才还栩栩如生,这会儿却变成一堆枯骨,衣服亦化为灰烬,和枯骨融在一起。

    老道身前那瘿钵还在,里面的烈阳珠正静静的躺在里面,在灯光的照耀下依然晶莹剔透,却不再发出任何光亮。

    “道长……”

    河阳轻声呼唤,如鲠在喉。

    胖姚拍拍河阳的肩膀,劝道:“也罢,也罢,这老道如今执念已除,尘归尘,土归土,也是了却一段因果了。”

    岑不语拿着手电筒往四周扫了一遍,突然手电筒对着一个地方不再移动,厉声喝到:“是谁?“

    河阳顺着手电筒的亮光看过去,那是这个小空间入口的地方,赫然站着一个人,正目不转睛的冷冷看着他们。

    “魏羡云?”

    河阳悲喜交集,情不自禁的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