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文盛世 » 新生的朱允炆

新生的朱允炆

    “早知道就不喝这么多了!嗯?手机去哪了?”

    朱蕴文闭着眼睛揉了揉还有点疼的头,下意识伸手在枕头旁摸索,手机那熟悉的冰冷质感并没有从神经末梢传来,这个发现让朱蕴文有些疑惑。

    “以前喝醉了手机都放枕头下的呀,今这是咋了?”

    努力睁开眼起身后,朱蕴文懵了,因为他发现这个原本对他来说应该非常熟悉的房间变了,他的手办展示柜,还有专门打造的电竞区都没了。

    转而替代的是实木家具,雕栏画栋,入目之处,富丽堂皇,古色生香。

    他眼睛余光发现有一位宫装女子跪趴在床沿边,端庄大气,容貌秀丽,这是朱蕴文对她的第一印象。

    朱蕴文起身却是把她惊醒了,她和朱蕴文四目相对,喜道:“允炆,你终于醒了,吓死母妃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允炆?母妃?”

    “不会是明朝的朱允炆吧?!那个愚蠢的建文皇帝!”

    朱蕴文愣住了,自己这是穿越了?看这个样子应该是穿越了,要不然谁会没事做来跟他开玩笑,还这么大的阵仗,请个演员,弄这么个屋子。

    “允炆,你没事吧,怎么不说话啊?来人啊,去唤太医!”自称母妃的宫装女子见朱蕴文没有回话有些着急,赶忙对着外面喊道。

    “母妃,不用唤太医了,孩儿没事,只是有点累,再休息一会就好了。”朱蕴文见状出声制止道。

    “真的没事了?”宫装女子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朱蕴文再三保证:“真的没事了母妃。”

    “那好吧,你醒了我也就放心了,你安心休息,我先让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你父亲和皇祖父。”

    “对了,我去给你熬点鸡汤吧。”

    宫装女子说完没等朱蕴文说话就自顾自的往房外走去,途中还不忘吩咐屋内的侍女好生照顾朱蕴文。

    “呼~”朱蕴文长吁一口气,终于瞒过去了。

    朱蕴文庆幸道,幸好自己之前大小算个领导,多年的仕途浮沉,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要不然这次肯定会露馅。

    毕竟刚才那个女子自称母妃,那自己就是出生于君王之家,而且还不知道现在是哪朝哪代,有没有夺嫡之争,自己要是贸然自称失忆,装傻充愣岂不是取死之道朝廷?

    不过通过刚才那名宫装女子称自己为允炆,朱蕴文多多少少可以确定了,自己就是历史上的那位建文皇帝,朱允炆了。

    那个废物到了极点的,占据大义兼朝廷百万大军,仍被自己的四叔夺了江山的朱允炆!

    想到这朱蕴文突然一阵头疼,随后一大股记忆涌入脑海,一瞬间朱蕴文又晕了过去。

    ……

    两刻钟后,朱蕴文,不,现在应该称之为朱允炆了。

    梦里,他经历了原身的一切,从记事开始所有的一切,也知道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洪武二十年,正月一十九。

    时间还早,距离太子朱标薨逝还有五年,洪武大帝也还没有兴起明初四大案的最后一案——蓝玉案。

    还有很多武将都没有被蓝玉牵连,如果能够再救下几个,日后对付朱棣就更简单了,朱允炆如是想着。

    至于蓝玉,朱允炆对他除了惋惜以外还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一个臣子嚣张跋扈也就算了,权且当是性格缺陷,可是你身为大明国公,竟然调转枪头打自己人,“攻打”大明的关隘,这就不可原谅了。

    朱允炆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让朱标多活几年,朱标不死,朱元璋也就不会因为要给朱允炆铺路而大兴牢狱,株连无数了,自己也就有时间去让武将认可自己,培养嫡系,不至于日后没几个武将为自己效死。

    现在那些武将对朱允炆一点也不感冒,这个时候虽然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因为元妃常氏病逝,已经被册封为太子妃,朱允炆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朱标的长子,庶长子。

    但朱允熥还活着,他是由元妃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淮西武将都是看着朱标长大的,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

    而且在这些武将惹怒朱元璋后,太多是朱标为他们求情,这才让诸多武将得以幸免。

    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也会体现朱标的嫡子身上。至于自己,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自己这个母族出身不高的庶子,他们自然是看不上的。

    只不过最后朱元璋还是选了朱允炆做继承人,因为朱允熥实在是太废了,朱允熥除了有尊贵的血脉外,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身体羸弱,不喜欢读书就算了,因为从小失去母亲,朱允熥不仅性格软弱,没有一丝主见,而且有的时候,在紧张的情况下,连话都说不清楚。

    更何况他还是个表里不一的人,私下里,他顽劣,性情暴躁,对人刻薄。

    洪武大帝朱元璋何许人也?

    一代人杰,一代天骄,千古一帝!

    朱元璋是华夏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刘邦都还有个亭长出身,朱元璋却是真正的从零做起,开局一只碗,他硬生生的打走了铁骑无双的蒙古人,开创了三百年,风华绝代的大明帝国。

    自古以来,得国之正,莫过于朱元璋,他不是篡位而来,也不是前朝作乱的臣子,他不是贵族,也不是世代的武将世家。

    他因为吃不饱,因为没活路,因为天下大乱,而投身义军。

    但是,在后世很多所谓的专家,知识分子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暴君,因为他痛恨贪官污吏,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就把贪官剥皮充草,一百两以上点天灯,并且用贪官的人皮,做成百姓鸣冤的鸣冤鼓。

    因为他晚年为了江山的稳固,大肆屠戮功臣,并且苛责对待天下的官吏。

    所以,后世那些自以为清流的文人们,才会称他为暴君。

    可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忽视,无法否定,朱元璋的伟大。

    这样一位伟大的君主,不但在文治武功上伟大,在亲情上同样的伟大,他深爱着他所有的子女,并且盼望他们成才,从小就聘请名师教导,更是言传身教,教育他的子女们,要简朴持家,不能奢侈享乐。

    这样的一位皇帝,他的儿孙可以是纵横大漠,与胡人决战的常胜将军,也可以是运筹帷幄,居庙堂之上的谦谦君子。

    但,绝不能是个话都说不利索,性格软弱的懦夫,甚至还是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朱允熥没能成为皇帝的答案呼之欲出,朱元璋那样的英雄,怎么会把皇位给一个懦弱的,性格有诸多缺陷的孙子?哪怕是儒家正统中,正得不能再正,尊得不能再尊的嫡孙!

    嫡孙重,但江山更重!

    所以最后,朱元璋把江山给了朱允炆,而最富有的吴王,最有正统意义的王位,给了嫡孙朱允熥。

    “只不过这一世吴王你也拿不到了,要想让我的皇位更具合法性,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吴王这个位置我是势在必行的。”朱允炆想到这,眼神里闪耀着锐利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