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锦官城外山悠悠 » 第042章 上学之艰

第042章 上学之艰

    2007年的时候,也就是阿俊上初一的那年,永平村即将上六年级的小朋友们就已经同阿俊他们一起到镇上读书了。

    2008年的时候,永平村即将上五年级的小朋友们也被安排到了镇上读书。

    2009年的时候,永平村即将上四年级的学生也被安排到了镇上读书。

    自此,永平村小学只有了一、二、三年级。也只有老校长和另外两个老教师还在这里上着课。

    由于大部队都已经转移到了镇上,村里有条件的人户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小孩送去了镇上,好让自家小孩接受更加“高级”的教育。

    从此,永平村小学的三个班级人丁越来越稀少,家长们也对村小失去了信心。只剩下那些实在没有办法的困难家庭才把小孩继续留在村小读书。

    村里的小学没有了人气,校园也变得落魄凋零。村民们从学校外的土公路走过,目光穿过幽深的操场,茂密的梧桐树下掩盖着两层楼高的校园,校园的深处是一片冷清,没有了一点生气。

    所以阿俊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可以就近在村小里上小学。

    他们又比父辈们幸福,因为他们读初中时可以骑自行车上学,而父辈们没有自行车,只能走路。

    所以这十年来,村里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前大多数的人,小学都没有毕业,而如今大多都能初中毕业。

    现在的小学生更加幸运了,他们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学生们便再也不知读书路途的艰辛,以为生来就是如此。

    只是苦了这村里的众多家长,每天一早就骑着电瓶车、三轮车去送小孩上学,大概早上九点钟的时候再回到家里开始忙碌的一天。

    下午三点过的时候又再一次前往镇上去接小孩。他们站在学校前方几十米的空地上,眺望着校门口穿梭的学生们,渴望地搜寻着自家小孩的身影。

    永平村的家长几乎都没多少文化,没法在学习上辅导孩子,他们只能尽量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小孩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习这事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去往学校的路途上面。

    开学已有半个月,小学生们还在体验着读书的乐趣,而初三的学生们大多却已厌烦了上学,比如阿俊那位早恋的朋友阿勇。

    阿勇开学后去学校待了一个多星期就退学了,成为继阿俊之后的第二人。

    不过阿勇对不读书这事显得很淡定,他是自愿不读的。奇怪的是,阿勇的家长似乎并没有反对他做的决定。

    不过,当阿勇不读书的消息传到阿建的耳中时,阿建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阿勇可从来没向阿建说过厌恶读书的话,这突然就不读了,真是有些出乎意料。

    但从阿勇的成绩来看,一切又是情理之中的事。阿勇成绩之差,差得实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应该是一班里成绩倒数的学生了吧?

    这在阿建看来,阿勇真是浪费了一班那么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阿建替阿勇感到可惜,还因为两人辛辛苦苦坚持了两年半的上学之路,都白费了。

    要知道,阿勇和阿建的家在永平村第二生产队,他们的上学之路,可比阿俊还要多出至少三里的土公路。

    在下雨天,扛着自行车走两里地是常有的事。

    但事实确实如此,阿勇就是不读书了。

    初三的下学期,所有的课程都已经学完了,按照学校往年的规矩,只要五月份来参加了会考,那就能拿到毕业证。

    所以对于这里的农村娃儿来说,初三下学期即使不往学校跑了,也能算是初中毕业。因此初三下学期不读书的现象,已经是比较平常的事了。

    至于阿勇为什么不读书,应该和他的早恋多少有些关系。

    原来在放寒假的时候,不知是阿勇自己说漏嘴的,还是别人传在阿勇母亲耳朵里的,反正阿勇父母知道了他谈恋爱的事。

    阿勇母亲先是找阿勇打听了文雯的一些消息,比如身高多少,家是哪里的,家中有几口人,家中是做什么的。

    阿勇自然把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当然关于文雯家中的事,其实阿勇了解的也并不多。

    当阿勇父母刚知道此事时,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让阿勇以同学的身份邀请文雯来家里做客。

    阿勇自然是高兴的,想着可以带文雯见家长也是一件好事。而且文雯自己也期待着见阿勇父母的时刻,她有信心得到阿勇父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