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锦官城外山悠悠 » 第064章 执拗父亲

第064章 执拗父亲

    阿俊突然想到,物理课堂上讲到的摩擦力。

    当物体在地面移动时,仅需克服摩擦力即可。但如果要担在肩上,那人所承受的可就是重力啦。

    而物体在地面上移动所克服的摩擦力不管怎样也比物体的重量小的多,毕竟摩擦因子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所以把玉米拖回家,一定会比担回家轻松。

    可是怎样才能让一堆一百多斤的玉米整体移动呢?

    “我傻了,农村的家里难道还愁找不到装玉米的东西吗?麻布口袋不就是很好的工具吗?”阿俊自言自语道,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当赵中强再次来到阿俊身边,正打算把阿俊的那担玉米挑回家时,阿俊便向父亲说出了自己想把玉米拖回家的想法。

    “你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试一试。”

    阿俊问父亲:“爸,那你要不要也用这样的方法?这样也省力一些。”

    “我还是用担的方式吧。虽然你的方式不错,可是我还是习惯了担玉米,而且我担起玉米可比你拖着回去要快得多。”

    父亲为了节省时间,可不愿意节省力气。

    “可是用拖的方式你不会那么累呀!”

    阿俊搞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犟,节省那么点时间有什么用呢?

    赵中强说:“你老汉儿我这样的人累一点不要紧。要是习惯了耍滑头,以后吃不了苦怎么办?所以还是要让自己保持着一种肯吃苦的状态才好。”

    赵中强说的是大实话,曾经有人物让赵中强去厂子里干活,每天60元,还干一天休息一天。但这样一个月就只能干15天,一个月份的工资大概是900元。

    虽然工地上的活路一天的工钱只有45元,但是一个月平均也能干二十四五天,一个月就能挣到1100元左右。

    所以,尽管厂子里的活路轻松许多,尽管一个月有一半时间都能休息,尽管每天的工钱还高了15元,可是整个月算下来,拿到的工资却要少两三百元,因此赵中强仍然更愿意留在工地上。

    或许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这样的想法吧?尽管工地要艰苦许多,但是只要能挣更多的钱,付出点血汗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他们看来,一年里能拿到更多工资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根本不会去考虑工作的强度。身体本来就是用来劳累的,否则就白费了一身力气。

    不过这一担玉米也只有依靠父亲挑回家了,阿俊随在父亲身后一起回到了家。再次从家里出发时,阿俊带了几个装猪饲料的麻布口袋。

    阿俊这回打算自给自足,他开始下地掰玉米,掰了就扔进麻布袋子。

    他照着奶奶掰玉米的样子,先将玉米棒子从玉米杆上刮下来,然后再剥掉外面那层黄白色的皮,又黄又壮的的玉米便露了出来。

    然后他再顺手扯下大部分的玉米须子,此时的玉米粒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如同珍珠般的光芒。

    开始时,口袋里的玉米并不多,阿俊拖起口袋跟着自己走,自己掰到哪里,口袋就提到哪里。

    可是没一会儿,口袋里的玉米就有些重了,再这样一直提起口袋走路很是费劲,阿俊便把口袋撂在一边。

    他来到奶奶旁一起掰玉米,两人都把玉米扔进奶奶带来的背篼里。

    当背篼里装有大半筐玉米的时候,阿俊便把背篼里的玉米倒进口袋里。

    他让奶奶牵着袋子的口子,让口子张得开开的。他再抬起背篼,对着袋子的口子一倒,玉米棒子就滚进了麻布口袋里。偶尔有一两个玉米棒子不听话,滑落到地里也不碍事,捡起来扔进就是。

    不一会儿,第一个麻布口袋就满了。

    一麻袋的玉米,比父亲的一筐玉米多,但也比两筐少,大概接近一百斤吧。

    阿俊用一根两米左右的麻绳把袋子的口子拴得死死的,然后便开始了拖玉米回家之路。

    果然轻松了好多,阿俊心中洋洋得意。

    阿俊曾尝试把绳子放在肩膀上,让肩膀承担一部分力。他本以为这样可以让手臂更轻松些,但后来发现并不管用。因为他发现把绳子放在肩膀上,肩膀和手都感觉到累,还不如直接用手拖。

    值得一提的是,赵中强认为拖玉米回家花的时间会比担回家更长。

    但实际上,装满玉米棒子的麻布口袋,有时还能在阿俊的身后跑起来。总的来说,两种方式所花的时间,旗鼓相当吧。

    只是这麻布口袋,因为在土地上移动,而周围都是些杂草等,有时会被一些枝条扎了些口子。

    但这不碍事,玉米棒子那么大,根本不会从口子中露出。

    这样,三人掰玉米的速度便赶不上阿俊和父亲运玉米回家的速度了,阿俊还得跑到地里帮着掰玉米。

    一家人忙活了半天后,便将山坡地里的玉米给收完了。

    奶奶感叹道:“真是的人多力量大。今天俊娃子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比他老汉儿弱。”

    “可别夸他,竟是些小聪明,还弄坏了两个麻布口袋。况且会干农活有什么用呢,现在只知道干农活的家庭,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鄢文香话一说出,就后悔了。她本只是想泼一泼阿俊的冷水,因为她怕阿俊太年轻,经不得奶奶的夸奖。但她没有想到,家里正是因为有老人干着农活,他们才能外出打工,此话说出,怕又有些得罪老人。

    奶奶果然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只要国家政策不变,家里有地,而俊娃子又干得了农活,那咱娃以后就饿不死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再发展别的事,这也算是留有了一条退路。”

    奶奶从小就是在地里长大,经历过以前那些忍饥挨饿的苦日子。在她看来,能吃饱饭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

    当然如果有更轻松的方式吃饱饭,当然更好。

    阿俊对奶奶和妈妈的争论并没有多说话。他只是觉得这次掰玉米自己发挥了一些作用,他就很心满意足了。

    通过这一次掰玉米,阿俊有着一种奇怪的感受。

    他觉得父亲真是一个矛盾的人,父亲告诉他不要因为有了力气而忘记了思考和学习,可父亲自己却只愿意花力气,而不愿去思考改变,真让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