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长风破浪之掌舵人 » 七、球场乞丐

七、球场乞丐

    如果有人说中师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球场上度过的,

    你可千万别不相信。除了极个别天生无运动细胞的另类分子外,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把球场当作是课堂以外的第二个主战场,乐此不彼地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可以说,球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经历。因此,许多中师生被冠以“球场乞丐”的称号。

    我虽然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不足50公斤,体形消瘦,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如果你以貌取人,觉得我天生不是运动的材料,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我全身上下都充满着运动因子,足球、篮球、跑步、跳高、跳远都是我的强项。在运动场上我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胜似闲庭信步,为班级赢得了不少荣誉。

    在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我的足球技术便惊艳全场,引起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我的盘带技术出神入化,球就像粘在了脚下似的,无论谁来拦截我都能轻松地一晃而过,如入无人之境。我的奔跑速度快如闪电,常常是一骑绝尘,让同学们望尘莫及。我的暴发力惊人,只要一按下启动键,迅速便能后来居上。我的视野开阔,脚法精湛,传球十分精准到位,与同学们配合起来是相当默契。我的脚力劲度十足,射出的球如炮弹般飞向守门员,连守门员都不敢轻易地用手接,只能乖乖地举手投降。我的射术精准,角度刁钻,守门员往往鞭长莫及,只能望球兴叹。

    一场球下来,我迅速便成为班中的球星。体育委员刘光华更是如获至宝,他兴奋地对我说:“陈永佳,想不到你小子居然还是足球健将,凭你的速度、技术完全是一名出色的中场组织者,我们班有了你简直是如虎添翼。学校很快要举行班际足球赛,看来我们夺冠是轻而易举的事。

    刘光华把班里几个足球技术好的同学也叫了一起来,他们都对我的球技赞不绝口。刘光华把打算成立班级足球队的想法和大家讲了一下,每个人都感到十分兴奋。我们一致推荐刘光华为队长,同时根据每个人的特别分配了球场上的位置,另外还商量了训练的时间,最后还决定把球队命名为“风云队”。

    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一次班际足球比赛,这也带动了全校的足球热,使得更多的同学迷上了足球。每天下午放学后,足球场上都是人头涌涌,热闹非凡。学校只有一块标准的足球场,可每天都会有上百人踢球,造成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因此,每天放学后,我们第一时间便去抢球场。去得早的,拿四块砖头在球场两端摆两个门,便成了自己的地盘。

    于是,球场往往迅速被分割成十多块小型足球场,形成了上百人一起踢球的壮观场面。有些占不到场的球队,便四处找人家对垒,因此,球场上很快又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让对方先进一球,赢球的可以继续留下,输球的便要让出位置。于是,为了能让自己球队多“活”几次,每支球队都拼尽了全力。

    我们只要一上场,便忘了时间,忘了吃饭。那时候,去饭堂打饭是有时间规定的,过了饭点,便吃不上饭了。为了能做到吃饭和踢球两不误,我们又定下了规矩:每天专门安排两个人轮着去打饭,打完饭才可以来踢球。

    我们总是争分夺秒地踢球,一直到天黑得已经连人都看不清了,我们才会依依不舍,大汗淋漓地回到宿舍。我们匆匆忙忙洗完澡,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又急急忙忙地赶回教室进行晚修。由于我们总是运动之后大量喝水,吃东西,因此,很多人都得了胃病。我甚至出来工作后还出现过胃出血,调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踢水战。因为这个时候来踢球的人少了很多,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场地自由驰骋。那个时候,我们的球场十分简陋,都是黄泥地。天气好便尘土飞扬,下雨时便泥泞不堪。但我们在烂得如沼泽地的球场上还是踢得大呼小叫,非常尽兴。雨水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黄泥浆把我们染成了泥人。我们一次次地在泥地中跌倒,又一次次顽强地站了起来。

    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甚至连雷鸣闪电的极端天气也不放过。这天,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雷鸣声响彻大地,一条条金色的银蛇划破长空。我们非但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踢得更加起劲。这时,班主任张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打着雨伞来到球场,对着我们大声呼喊道:你们是不是不要命了,雷鸣闪电的,小心给雷劈了。马上停下来,回宿舍去。”

    刚开始,我们也不想理睬班主任,假装听不到。但随着一声霹雳,球场边的一棵大树被劈断了一根树枝,我们才害怕起来,纷纷抱头鼠寸地跑回了宿舍。为了这件事,班主任张刚还把我们好好地教育了一顿,我们才有所收敛。

    我们除了疯狂踢球外,还沉迷于看足球。那时是球王马拉多纳的天下,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马拉多纳的“粉丝”。宿舍的墙壁上,贴满了马拉多纳的宣传海报,每当有新的海报出来,我们都第一时间买回来大家分享。

    只要有马拉多纳的比赛,我们都想方设法找地方去看。那个时候,学校并没有供学生看电视的场所,只有老师的家里有电视。为了能看上球赛,我们几个平时动不动就往老师的家里跑,有时候还从家里拿些土特产给老师。一来二去,我们很快和几个老师熟络了,于是,每到有足球赛事的时候,我们就成群结队地相约到老师家里看球。

    九零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每到有中国队比赛,学校为了照顾我们看球的热情,还特意在广场摆了一台彩色电视。于是,广场便人山从海,好像过节一样热闹。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为中国队加油呐喊。可惜中国并不争气,两次遭遇黑色三分钟,都是在一球领先的情况下,却在比赛最后时刻分别被阿联酋和卡塔尔逆转。这两个黑色三分钟,但凡能避免一个,中国队也都能出线。真的是让中国球迷意难平!当时,很多同学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班级足球赛终于拉开了帷幕,我们班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顺利进入了决赛。在这几场比赛中,我表现十分出色,多次妙传助攻,多次射门得分,成为了得分王和助攻王。我一时声名鹊起,风光无限。

    决赛终于打响了,球场边围满了观众。比赛踢得充满了火药味。双方动作都有点过大,一时间球场上是人仰马翻,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故意伤人的报复性动作。刘光华是个火药桶式的脾气,动不动就与对方发生口头的争执和身体上的碰撞。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几个队员也踢得十分粗暴。

    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裁判员显得是无所适众。他们每一次判罚都引起了双方的不满,最后甚至连明显的犯规都不敢吹罚了。由于裁判员掌控不力,场面几乎失控。刘光华除了和对方发生激烈冲突外,甚至还扬言带队退出比赛。

    我眼看比赛就要中断,果断地跑到刘光华身边说:“光华,控制住脾气,相信我,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在我的劝说下,刘光华勉强控制住了脾气,才使比赛得以继续下去。

    我也抓住机会,一传一射,为球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夺冠后,我们都兴奋得抱成一团。

    我除了爱踢足球外,打篮球也是一把好手。虽然我身材不高,体魄并不强壮,但运球技术却特别的出色。球只要在我手上,就会运转如飞,往往把对手弄得晕头转向。

    在足球场上我能做到气定神闲,不急不躁,但在篮球场上也会有失控的时候。这天,我和另一个班的同学钟新良进行了一对一的比赛。钟新良虽然没有我脚步灵活,但却身体健壮如牛。刚开始,我用灵活的步伐躲开他进了几球。可后来,他也用推土机式的进攻反超了我。

    眼看就要落败了,我的好胜心上来了。我头脑一发热,放弃了自己的长处,干脆与他进行了几次硬碰硬的身体对抗,结果我都吃了大亏。我把球朝他身上一扔,生气地说:“不打了,你都没有球技,只会靠力气,赢了也不光彩。”钟新良轻蔑地说道:“输就输,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我不服气地朝他冲了过去,双方像角斗士般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可我又哪是他的对手,几次都被他摔在了地上。

    旁边的同学见我们打了起来,都跑过来劝架。幸好他们及时出手,否则我就吃大亏了。后来,在同学们的调解下,我们也握手言和了。

    我除了在球场上风光无限外,在田径场上也极为出彩。这年的学校田径运动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班的总成绩还与第一名相差几分。如果我能在剩下的比赛中拿到名次,我们班就能后来居上,因此,全班同学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在100米的决赛上,我拼尽了全力,取得了第五名;在跳高决赛中,我取得了第三名,这样就要求我必须在跳远比赛中获得冠军,我们班才能拿到总分第一名。

    可这次跳远比赛我有一个最强劲的对手——李生波。他是学校田径队队员,他的身体素质十分出色,弹跳力非常强,加上有体育老师的专业指点下,要打败我这个业余选手根本上是毫不费吹灰之力。

    眼下着夺军无望,我也有些心灰意冷,心里背负了强大的压力。这是刘光华给我打气道:“我看他也并非不可战胜。我知道他最近脚部受了点伤,而且状态比较低迷。我看你还是有战胜他的可能。”接着,刘光华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跑鞋。

    那时,跑鞋是十分稀有的产品,只有校队的队员才可以配备一双。刘光华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因此,他也分配了一双。运动员们都把跑鞋当作宝贝来保管,平时都不舍得穿,一般都是穿布鞋来训练,只有比赛才用到跑鞋。

    我这个业余选手更是连拎跑鞋的机会也没有。本来我打算光脚板参加比赛,但在刘光华的提议下,我决定穿跑鞋来试跳一次。我由于从来没有穿过跑鞋,因此,刚开始很不适应,甚至连站也站不稳,更别说跑了。

    刘光华连忙把使用技巧传授给我,在他的指导下,我很快便适应了。试走了几步以后,我便感觉到每一步都有一个很强的抓力牢牢抓住地面,跑起来十分的轻盈。趁着比赛还没有开始,我连忙试跳了几次。在起跳时,我感觉到脚掌像有一只强有力的手在助我一臂之力,凭借着这种抓力,我腾空而起,果然比光脚板跳远了许多。

    我的信心回来了,我决定作最后一搏。前两跳,我还落在了李生波后面,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到时了最后一跳,我干脆放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助跑、踏板、蹬地、腾空、落地,一气呵成。我感觉到如有神助般,双脚用力一蹬地,人便如装了弹簧似腾空而起。我感到两耳生风,两边的人群迅速后退,接着便稳稳地落地。场边顿时响起雷鸣起的喝彩声。我最后这一跳,居然比李生波远了十多厘米。

    轮到李生波也开始最后一跳了。我的心紧张得像擂鼓一般,同学们也屏息凝视,目不转睛地看着到底鹿死谁手。李生波可能也感受到了重重压力,最后一跳也没有之前那样跳得那么自信了。在他落地的一瞬间,我知道赢了。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纷纷跑过来与我拥抱。

    李生波也走过来大度地祝贺我,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三十年后,每每讲起这一幕,李生波还有些愤愤不平:如果当初我不是受伤了,你根本不可能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