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长风破浪之掌舵人 » 十四、幡然醒悟(1)

十四、幡然醒悟(1)

    俗话说: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少人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濯清涟而不妖。

    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单调枯燥,味同嚼蜡。每天往返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改试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平如镜,波澜不起,长此以往,很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

    我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可谓出道即巅峰。直线型的生活像磨刀石一样最能磨平一个人的棱角。我的工作热情也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毫无新意的单调循环中开始慢慢降温。

    除了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冷却我工作热情外,更重的是我混进了一个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朋友圈里。试问“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能有几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父亲经常教育我:除了要努力工作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要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与领导和同事们应酬交际时,除了谦虚有礼外,还要胸襟开阔,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把目光放长远。

    千万不要吝啬小气,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花的钱还是得花,该送的礼还得送。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礼多人不怪”。只要做到滴水不漏,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建立了。多个敌人多面墙,多个朋友多条路,关键时候肯定会有朋友助你一臂之力的。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交朋接友要从日常开始,千万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我对父亲的话还是比较认同的。在读师范的时候,我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为我遮风挡雨、排忧解难,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但我们那时结交朋友的手段很单一纯洁,都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讲究的是情投意合,志趣相投。虽然偶尔也会互相花点小钱吃吃喝喝,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手段而已。

    否则道不同,志不合,肯定不相为谋,即使花再多的钱请客送礼也是不会走到一起,成为知心好友的。

    刚踏进社会大熔炉的我,就像一个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对于人情世故还是一张白纸。

    虽然从他人耳提面命中初步知道到社会上及人性的复杂,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就如同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只有亲自在社会的大道上摔多几个跟头,甚至摔得头破血流,才会真正看清社会巨人的真面目。

    我一直认为人生道路上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也一直乐于敞开胸怀,广交朋友。但我没想到朋友也有好与坏之分,结果刚出道便因交友不慎,让自己误入歧途,泥足深陷,差点毁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前途。

    为了与学校领导、老师处理好关系,我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手勤脚快,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于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我都是来者不拒,不讲条件地接受,尽心尽力地干好。

    虽然有时候觉得有些分工不太合理,但从不敢说半个不字,从不敢表露半点不满的情绪,因此,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还是非常满意的。

    对于学校的普通老师,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我同样也是尊敬有加,彬彬有礼。老师们经常让我打打下手,做做杂务,如斟茶递水、刻蜡板、印试卷、清洁卫生、代课等,我也是来之不拒,欣然接受。

    有很多时候,我还经常自己掏钱买些水果、零食、饮料到办公室与老师们一起品尝分享。因此,老师们都对我称赞有加。

    我的办公室里三个年纪较大的男老师,他们都有二三十年的从教经历,凭借着年龄大和资历老,虽然他们只是没有一官半职的普通老师,但是学校领导还是对他们礼让三分,尊敬有加。

    平时他们不显山,不露水,一般不对学校的管理指指点点,评头品足,但关键的时候,他们说的话在学校里还是具有很足的含金量,甚至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学校领导也经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我要尊重他们,与他们搞好关系,多向他们学习。

    一来二去,我与他们也渐渐变得熟络起来,慢慢与他们打成了一片。没想到他们却不是我的良师益友,反而是我的精神毒药。

    “陈老师,你每天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地工作,图的是什么呢?小心把自己身体累出个毛病,反而得不偿失。你就算干得再多,学校也不会给你加半毛钱的加班费。

    反正我们捧着的是铁饭碗,累得像牛也不会增加一毛钱;轻轻松松,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也不会少一分钱。

    再说,我们老师每月工资才三四百元,勉强养家糊口,为了这样少得可怜的工资去当拼命三郞,值得吗?

    人人都说教师是良心职业,加上现在是金钱至上的社会,收获与付出要成正比才有价值。可就算你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收入还是一成不变,职业前途也很难发光发热,大不了让你当上个穷得叮铛响的小学校长而已。

    万一累坏了身体,那可是得不偿失,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规中矩,轻轻松松,乐在其中算了。”

    刚听到这三位老师如出一辙的“金玉良言”时,我感到很吃惊。我从师范学校接受的教育中植根起一个理念:教书育人是神圣的工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没想到那些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竟有如此消极的想法和负面的情绪,而且有这种负能量的老师不是个别,还普遍存在不同年龄的教师队伍中。

    除了吃惊以外,我还渐渐陷入了困惑不解,彷徨无助之中。我开始对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以及自己的工作态度产生了怀疑。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师这一职业。

    我的心如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剪不断,理还乱。我一时陷入了迷惘的云雾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上随波漂流的孤舟,找不到指引航向的灯塔。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在脑海里问自己:教师还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神圣职业吗?如果国家真的重视教育事业,但为什么我们老师的待遇和地位还是那么低?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尊师重教又何从谈起呢?

    我当教师真的有前途吗?就算到达天花板还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罢了!我这样不分日夜地努力工作有意义吗?到头来还不是换取那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薪水而已。

    还不如像那些早早躺平的老师一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样既潇洒又快乐。”

    孔子说过: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虽然我刚出道时意气风发,激情满怀,下定决心当一名优秀的园丁。

    但每当我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由衷的赞美和热情的鼓励,反而是那些把我当作外星人一样看待的异样眼神以及迎面而来的冷嘲热讽,可想而知这种伤害对我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就如同一盆冷水浇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上。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消极氛围的影响下,我一心想干事创业的激情就如同退潮的大海一样渐渐消失。

    我开始不再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了,很多时候匆匆看一看教本,便急急忙忙地走上讲台;有时候甚至空枪上阵,天南地北地胡扯一顿便匆匆下课了。

    课堂上我不再激情四射、博古通今、旁证博引、侃侃而谈了,而且变得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充斥着填鸭式和满堂灌。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被我讲得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下课了,我也不再与学生交流谈心,游戏玩耍,打成了一片了,而是早早回到办公室喝茶养精神,甚至对学生的吵吵闹闹心生厌倦,只想着耳根清静,眼不见为干净。

    我对等犯错误的学生,也没有了之前的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循循善诱了,而是恢复了以前的简单粗暴,蛮不讲理和居高临下。因此,师生关系变得越发疏远起来。

    孩子们也不再把我当成他们的大哥哥、大朋友了。他们对我也变得冷冷淡淡,敬而远之了。

    刚开始,我对自已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也感到有点内疚,觉得对不起为人师表的称号,觉得对不起学校领导的期望,觉得对不起学生的期待,觉得对不起家长的期盼。

    可看着身边的同事,尤其是那三个“老教师”一副心安理得,悠闲自在的样子,我又觉得自己太过矫情了。

    我常常“安慰”自己:我还不是最差的那个,最起码我还能完成本职工作。我比起那些出工不出力,经常迟到早退,作业让学生改,上课坐着讲,下课就回办室抽烟喝茶、侃大山,对学生不闻不问,滥竽充数的老师好多了。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学期末评优评先,那些踏实肯干的老黄牛总是评不上优秀或先进,反而是那些练精学懒,偷奸耍滑,懂得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老师总是能荣誉加身,星光熠熠。

    尤其是那三位“老教师”更是差不多年年都能拿到优秀,拿奖拿到手软。而且他们得了便宜还卖乖,经常大言不惭地到处吹嘘:优秀、先进都是些虚名、浮云,其实我们也不想要。但承蒙领导赏识,非得塞到我们手上不可。我们也不能不给领导面子,只好却之不恭了。

    其次,虽然他们的教学成绩年年垫底,教风班风学风一团糟,而且在同事、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印像并不怎么好,但他们在专业职称晋升上还是一帆风顺,成为学校最早评上最高级职称,最早领取最高级别职务工资的人。

    许多老师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也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

    刚开始,我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一些老师私下帮我解开了谜团:虽然这三位“老教师”无职无权,但年纪大,资历老,加上又是本地人,根深蒂固,关系盘根错节,尤其是与当地的村委会干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时候学校需要村委会在基础建设、办学经费、福利待遇或矛盾纠纷化解等事上助一臂之力,他们三个便有了用武之地,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一个句话就能左右着村委会的决策。

    因此,学校领导还是要倚重他们三人出来穿针引线,说几句好话,把事办成。

    另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三个离退休已经近在咫尺了,即将船到码头,车到站,进入了国家规定的保护线。既开除不得,又调动不得,可算是真正捧上了牢不可破的铁饭碗了。因此,他们三个人才会有恃无恐,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学校领导都是些善于察颜观色、谙熟为官之道的人精,虽然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一肚子怨气,但谁都不愿意去碰这三个烫手的山芋,长满利剑的刺猬,免得惹火烧身,吃力不讨好。

    因此,久而久之,不管是校长还是主任、科组长,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默契:我们不但不惹你,甚至还把你当菩萨供奉着。只求你们能安守本份,不要得寸进尺,给我们及学校惹出麻烦就行了。

    于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他们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各种荣誉称号每次都少不了他们的一份。

    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他们也懂得投桃报李,基本上还算是循规蹈矩,安份守纪。

    除了偶尔在像我这些年轻教师面前显显摆外,还真从不给学校和领导添麻烦,甚至关键时刻还给学校来点成人之美,锦上添花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