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寻踪 » 第二十一章 赵思绾乱长安(二)

第二十一章 赵思绾乱长安(二)

    第二日清晨,随着天边的曙光逐渐染红,长安城的西门悄然苏醒。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透过不规则的缝隙,仿佛一束束金色的线条,缓缓地洒在城墙上。这座大城熟悉的街头巷尾,在晨曦中还透露着些许宁静,仿佛在这一刻,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街头巷尾,晨曦中的长安城弥漫着一股宁静的氛围。晨雾弥散在空气中,宛如轻纱般的薄雾,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沿着街道,还未醒来的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宁静而安详。昨夜的露珠还挂在绿叶上,晶莹剔透,闪烁着细碎的光点,宛如镶嵌在叶子上的珍珠。

    然而,这宁静的早晨,即将被打破。

    赵思绾率领着几百名牙兵,穿过城门外弥漫的晨雾,缓缓地来到了长安城西门。与往常不同,这些精锐的牙兵并没有携带武器和盔甲。他们身穿素衣,神情严肃,似乎是为了避免引起过多的关注。

    赵思绾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的马匹黑亮的鬃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马蹄扬起的尘土与晨雾交织在一起。他时而回头看向跟随在身后的牙兵们,用自己的冷静给他们带来信心。

    周围的市民纷纷侧目,对这支没有武器和盔甲的队伍感到好奇。有些人窃窃私语,猜测他们的来意。长安城西门的几名守卫坐在门旁,看到赵思绾他们由远及近,他们赶忙站起身,警惕地打量着这支队伍。

    “来者何人?”一名为首的守卫上前问道。

    赵思绾翻身下马,沉声回答道:“我是赵思绾,昨日刚刚调任长安。此次奉命带领兄弟们去城中,接家眷到城东住,请速放行。”

    守卫听闻赵思绾的身份,心中一惊,忙表示尊敬:“原来是赵将军,失礼了。既然是奉命行事,请进吧。”

    守卫们分分躬身行礼,为赵思绾和牙兵们让出一条道路。赵思绾率领着牙兵们缓缓踏入长安城。当他走近为首的守卫身旁时,常彦卿给赵思绾使了个眼色,赵思绾心领神会,突然上前一步,夺过他腰间的配剑,只见他手腕微微翻转,用力向上一挥,一道剑光划过,守卫“啊”的一声,往后退了几步,双手紧紧捂住喉咙,瞪大眼睛,滚烫的鲜血从他的指逢里流出,身体慢慢的软了下去,最终倒在了地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周围守卫们惊慌失措,常彦卿乘势大喊:“兄弟们,跟我上!“牙兵们纷纷跟着大叫,瞬间掀起了一股杀气。

    这些牙兵,经过赵思绾的严格训练,战斗力非同一般。他们拿起路边的石头和木棍,一个接一个地打死了十几个守门兵士。牙兵们迅速地将城门边的其他守卫缴械,长安城西门瞬间被他们控制。

    赵思绾手握配剑,骑上了马,和常彦卿带着十几个牙兵快速行进,穿过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来到了长安府衙。府衙的大门紧闭,周围的守卫严密。赵思绾对常彦卿示意,两人带领牙兵们躲进了一个暗巷里,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

    “我们需要快速打开府衙的大门,拿到武器和铠甲。”常彦卿低声说道。

    常彦卿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个狭窄的墙角,他指着墙角,继续说道:“我们可以从这里翻墙进去,但是需要小心,府衙里的守卫可能会发现我们。”

    赵思绾看了看墙角,点了点头:“好,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潜入府衙,另一组留在外面,以防万一。”

    于是,赵思绾和常彦卿带着几个牙兵翻墙进入了府衙,另外几个牙兵则留在外面等候。他们在府衙内潜行,躲过了巡逻的守卫,最终找到了府库所在。赵思绾示走到门前,手中配剑用力一劈,只听见“铛”的一声,门锁应声落地。

    府库的大门打开,库房内堆满了各种武器和铠甲,他们迅速挑选了适合的装备,分给了每一个牙兵。

    府库的动静也引起了巡逻守卫的注意,他们纷纷向府库的方向走来。赵思绾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心头一紧,示意大家快速行动。他们迅速将装备分配给牙兵,然后悄悄关上府库的大门,找了个隐蔽的角落躲了起来。

    巡逻的守卫来到府库前,看到落地的锁,疑惑地看着四周。其中一个守卫说:“这里出现了问题,赶快通知府尹。”

    另一个守卫点了点头,快速离去。剩下的守卫继续在库房附近巡逻,提高警惕。

    赵思绾和常彦卿心知时机紧迫,做了个眼色,带着牙兵们趁守卫们分散注意力的时候,悄悄从暗处溜了出去。

    他们按照原路返回,与在外等待的牙兵会合。此时,所有的牙兵都已经穿戴整齐,手中握着锋利的武器,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赵思绾跃上马背,环顾了一下众人,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抵挡敌人,接下来就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兄弟们,我们要全力以赴,占领了这长安城!”

    众牙兵纷纷举起武器,高喊:“全力以赴!占领长安!全力以赴!占领长安!”

    士气高昂的牙兵们随着赵思绾和常彦卿的命令,冲进府衙,开始了激战。

    此时,府尹已经接到了报告,立刻调动了府衙内的守卫,准备迎击赵思绾和牙兵们的进攻。双方在府衙的广场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赵思绾和常彦卿并肩作战,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勇猛无比。虽然府衙的守卫数量众多,但他们毕竟只是长安城内维护治安的守卫,根本没办法抵挡赵思绾和他的牙兵们。牙兵们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逐渐压制住了府衙的守卫们。

    战斗持续了许久,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广场上到处都是血迹斑斑,不少士兵已经倒在了地上。赵思绾将一名守卫击倒,抬头看向府尹所在的大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兄弟们,随我冲向大殿!”赵思绾高喊,带领着剩余的牙兵向大殿冲去。

    府尹见状,命令身边的亲兵们做好准备。大殿的大门被破开时,赵思绾和牙兵们已经杀到了门口。

    在府尹身边,一名身穿金甲的将军挡在了赵思绾面前,他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手握一柄长达七尺的金戟,气势如雷。赵思绾身形一晃,已经身处在长安府尹的身侧。

    这时,赵思绾轻蔑一笑,说道:“长安府尹,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说罢,长剑直向长安府尹刺去。

    金甲将军冷哼一声道:“年轻人,口气倒是不小,可惜今日你注定要失望!”说罢,将长戟舞动,挡开了赵思绾的剑。

    长安府尹吓得面如白纸,连忙喊道:“将军,保护我!”他此时已经心慌意乱,无法保持府尹的威仪。

    金甲将军沉声道:“府尹大人,请放心,我定保您周全。”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赵思绾,寻找机会发动反击。

    赵思绾眼见金甲将军挡住了自己的攻击,心中越发不悦。他冷笑道:“你这个贼将,也敢挡我?”说着,他长剑一变,瞬间向金甲将军攻去。

    金甲将军顿时感到压力倍增,勉力抵挡赵思绾的长剑,戟尖上金光闪烁,但却渐渐落入下风。此时,府尹府内的亲兵们也纷纷拔出兵器,与牙兵们厮杀在一起。

    只见,赵思绾身形一转,剑尖旋转,极速刺向金甲将军的左胸。金甲将军急忙举戟挡开长剑,身形向后一跃,避开了赵思绾的攻击。

    金甲将军脸色一沉,知道不能再小觑这年轻人了。他猛地一振金戟,发出震天的龙吟之声,金戟直奔赵思绾而去。

    赵思绾眼见金戟而至,心中暗叫:“不好!”连忙往后避闪,剑尖一指,长剑化作一道碧绿的光芒,与金戟相撞。两股强大的力量在空中碰撞,犹如天雷地火。赵思绾和金甲将军两人身形同时后退,想要稳住脚步。

    这时,赵思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突然间脚下一点,瞬间向金甲将军冲去,剑尖连绵不绝地刺向金甲将军的要害。

    金甲将军大骇,连忙抵挡,然而赵思绾的长剑犹如翻江倒海,他终究抵挡不住。只听“噗”的一声,赵思绾的剑尖刺入了金甲将军的左胸,金甲将军大叫一声,身子向后倒去。

    府尹见势不妙,急忙往大殿后逃去。赵思绾顾不上倒下的金甲将军,急忙追去。

    此时,府尹已经逃到了后院,正企图从后门逃走。赵思绾一跃而起,迅速追上府尹,挥剑斩向他的后背。只听“啊”的一声,长安府尹几个踉跄,摔倒在地,已没了吸呼。

    这些年,长安府衙积攒了不少军备,如今皆成了赵思绾的战利品。

    在长安城内,安友规等人还沉浸在前一晚的盛宴中,尽享美酒佳肴。当他们的部下匆匆来报,说赵思绾造反攻占了长安府衙的消息时,他们一时无法反应过来。安友规等人惊慌失措,他的脸色瞬间苍白,心中的恐惧如同涨潮的大海,慌乱地逃离长安。

    赵思绾带领着牙兵迅速占据了长安城的要害地带。他深知,自己的牙兵人数不过数百人,要守住这座城市,单凭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他决定集中城内的青壮年力量,共同捍卫长安。

    长安城本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都市,朝廷的腐败以及连年的战乱,早已让人心惶惶。因此,赵思绾的号召很快就得到了响应,许多有志之士揭竿而起,有四千多名热血青年,纷纷加入了赵思绾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这支临时组成的民间武装一起修缮护城壕沟,整治城楼矮墙,加固城防。

    在赵思绾的指挥下,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修补城墙上的破损,有的清理护城河的杂物,有的强化城楼的防御设施。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短短十天之内,长安城的战斗守卫器械已经样样齐备。城墙高耸,如同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护城壕沟深广,仿佛天堑,难以跨越。每一个战斗阵地,都布置得严密无比,充满了坚定的战斗意志。在赵思绾的领导下,长安城的防御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展现出一股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