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寻踪 » 第二十七章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第二十七章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有了从老书店老板那里得来的地图,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的努力,吴越终于接近了河中城。

    在炎炎夏日的八月,河中的天气炎热得让人难以承受。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所有生命都蒸发干净。沙石与热浪相互撞击,在焦躁的空气中发出咝咝的声响,让人心烦意乱。吴越在这样的高温下赶了一整天的路,口渴得难以忍受,仿佛整个口腔都要干裂开来。

    就在此时,吴越翻过了一处高岗,眼前豁然开朗,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他的眼前。一条宽约数米的小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一条明亮的丝带穿梭在大地之间。透过那清澈的流水,吴越可以清晰地看到溪底的鹅卵石,它们五彩斑斓,错落有致。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小鱼在溪水中自由地游动,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显得格外生动。

    这一刻,吴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意。他迫不及待地翻下山头,急奔到溪边。周围的树木在阳光下闪着绿色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和青草的香气。

    吴越伸手捧起一些清凉的溪水,用力地拍打在脸上,瞬间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意透入心扉。随后,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几口水,那水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让他疲惫的身体重获元气,整个人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仿佛此刻的一切都已经值得了。

    喝饱水后,吴越又解下腰间的水壶,小心翼翼地将溪水倒入水壶中,直到水壶满溢为止。他重新系好水壶,满怀信心的吴越收拾好装备,准备再次踏上征途。他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将心中的疲惫和压力一扫而空。

    突然间,一声高亢激昂的马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像是一记警钟敲响在吴越的心头。他立即抬起头,目光紧紧跟随着声音的来源,只见远处一匹高头大马,漆黑的鬃毛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犹如黑夜中的幽灵,向他飞奔而来。

    骑在马背上的人,低着头,弓着背,双手紧握着马鞭,不停地挥舞着,狠狠地抽打在马身上,时而还发出急促的喝令声。人与马之间的气氛紧张而紧迫,仿佛一触即发。

    这名骑手时不时地回头往后看,脸上满是惊恐和紧张的神情,似乎在逃避着什么可怕的事物。

    马匹与吴越越来越近,直到从吴越身旁掠过,带起了一阵风沙。吴越忍不住眯起眼睛,避开飞扬的沙石。当他重新睁开眼睛时,发现那名骑手已经冲到了溪流边,看到溪流,骑手猛地拉紧缰绳,试图让马匹停下。然而,受惊的马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向前冲去,似乎无法立即停住。

    马匹一下子被冲进了溪流,受到惊吓的它猛地仰起前蹄,骑手也吓得面色苍白,他紧紧抓住马鞍,努力稳住身体,但却显得力不从心。溪水在马蹄下激起一片水花。那匹马嘶鸣着,显然对眼前的障碍感到惊恐不已。它挣扎着,试图向前冲过去,但是溪流的水流太急了,根本无法穿过去。溪水已经漫过了马的四肢,只见那高头大马喘着粗气,不停的打滑,又不停的挣扎着站起身,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的不安和焦虑。

    骑手也感到了这股强大的惯性力,他的身体几乎被甩出马鞍,但他紧紧地握住马缰,使自己保持着平衡。他拉起缰绳,调转马头,试图让马匹回到岸边。然而,马匹在惊恐和失控的状态下,已经完全无法听从骑手的命令。它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溪流,几乎有被冲走的危险。

    看到这一幕,吴越立刻意识到了骑手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扔下手中的水壶,迅速跑向溪流。当他跑到溪边时,骑手已经失去了控制,与马匹一同被冲进了溪水中。吴越紧张地看着眼前的情况,心中焦急万分。

    骑手拼命挣扎着,试图保持自己的平衡,可是溪水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他的手脚已经不听使唤。眼看着他就要被溪水冲走,吴越下意识地伸出手,下定决心要去救他。

    吴越站在溪边,将身体倾斜,伸出双手,试图抓住骑手。与此同时,骑手也伸出手臂,想要抓住吴越的手。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们的手终于相互紧紧地抓住了。吴越用力将骑手往岸边拖,骑手也借着这个机会,努力稳住自己的身体。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吴越终于将骑手拖回到岸边。两人都被溪水浇得湿透,喘着粗气,瘫坐在地上。骑手感激地看着吴越,对他道了声谢,然后抬头看了看四周,似乎还在寻找着什么。

    就在这时,马匹奋力挣脱了溪水的束缚,重新站稳了脚跟。它抖动着浑身的水珠,低头喘息着,显然刚才的经历让它疲惫不堪。骑手见状,立刻走过去安抚马匹,检查它是否受伤。

    这一幕仿佛定格在了时间之中,整个场景沉寂了下来,只有马的喘息声和溪流的流水声不断地回荡着。

    吴越拿起地上的水壶,将里面的水倒掉,然后重新装满新鲜的溪水。他知道,接下来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次的经历只是河中城征途的开始。

    就在此时,一阵“驾驾”声由远及近,只见四五个骑马的人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朝他们疾驰而来。其中一位带头的人在马背上搭起弓箭,随即一支箭羽疾射而出。

    吴越条件反射般地趴在地上,躲避着飞来的箭矢。箭矢嗖地一声擦过他的头顶,紧接着插进了不远处草丛里。他心跳加速,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

    骑手也察觉到了危险,立刻跳上马背,拉紧缰绳,做好了应对之策。吴越站起身,拔出青云剑,摆出了随时战斗的架势。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攻击。

    那几个骑马的人越来越近,他们满脸杀气,毫无畏惧地冲向吴越和骑手。眼看着敌人就要追上来,骑手突然大喝一声,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勇猛地迎向对方。

    吴越挺身而出,长剑如龙,剑光闪烁,迅速化作一道流光。他与骑手并肩作战,犹如双龙出海,英勇无比。此时,吴越使出“破碎剑法”,剑招层出不穷,令人瞠目结舌。敌人见状,犹如临大敌,纷纷竖起弓箭,试图将两人拦截在原地。

    眼见着敌人的弓箭手再次搭起箭,吴越眼疾手快,一招“破空”刺向箭矢。剑气逼人,剑锋令箭矢在空中破碎,化作无数碎片散落在地。敌人见状,顿时面色一变,惊讶万分,眼中流露出对吴越剑术的忌惮之色。

    吴越紧接着使出“破云”与“破星”两招,剑气横空,刹那间云层翻涌,星光闪烁。敌人被迫纷纷退避,试图寻找破绽。而骑手则身手非凡,长刀舞动如疾风骤雨般降临,刀光似幻影,忽而砍向敌人的马蹄,忽而斩向敌人的咽喉。

    敌人根本无法抵挡他飘忽不定的攻击,纷纷败退。与此同时,吴越连续使出“碎月”、“碎影”和“碎梦”三招,剑气如虹,将数名敌人击退。瞬间,敌人仿佛陷入梦境,剑招无法捉摸,令他们心生畏惧。

    战斗持续了片刻,敌人终于无法抵挡住吴越和骑手的强大攻势,纷纷败逃。两人宛如神鬼降世,所向披靡。然而,吴越和骑手并无过多追击,剑刀收回,眼神坚毅地看着敌人离去的背影,直到他们消失在远方的山谷中。

    骑手长舒一口气,抹去额头的冷汗,转头看向吴越,感激地说道:“多谢兄弟相助,若非兄弟出手,恐怕我今日难逃一死。”

    吴越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不必客气,我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敢问兄弟高姓大名?”骑手诚恳地询问。

    吴越微微一笑,回答道:“在下吴越,幸会!”

    骑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光,抱拳道:“原来是吴越兄,在下白文珂,幸会!幸会!”白文珂热情地回应,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吴越点了点头,微笑道:“白兄也是一位英勇之士,刚才的战斗见识到了你的武艺。”

    白文珂谦虚地说:“吴兄过誉了,我还差得远。若非有吴兄出手相助,我今日恐怕难逃一死。”白文珂大量着吴越,继续警惕的问道:“吴兄弟从何处而来,又要前往何处?为何又独自一人在此?”

    吴越犹豫片刻,说道:“我从随州而来,要去河中城寻一位故人,可是路途遥远,不知那位故人现在如何。”

    “哦?河中?不知吴兄弟的故人是在河中城做什么差事?”白文珂警惕地问道。

    “我这位故人是我在随州认识的一位知己,三个月前他父亲在战场受伤,所以前来河中探望父亲。”吴越回答道。

    眼见吴越言辞真诚,白文珂的警惕心稍稍放下,但仍旧保持着一定的防备,说道:“河中现在不太平,汉军和守军正在对峙,不知你的那位故人父亲是哪一方?”

    此时,吴越马上警觉起来,上下认真打量白文珂,柏文珂身材魁梧,高约八尺,双目如电,炯炯有神。他的皮肤黝黑,略显粗犷,给人一种勇猛的感觉。一头乌黑的长发束在脑后,随风飘动,显得英姿飒爽。他的脸上有一道从右眉角贯穿至右颊的刀疤,使得他的五官显得更加刚毅。他身着一件黑色的战袍,上面绣着金色的飞鹰图案,腰间佩戴一块腰牌,上面镌刻着一个“郭”字,这些线索让吴越马上分辨出了柏文珂的来历。

    于是,吴越回答道:“我那故人叫赵匡胤,他的父亲叫赵弘殷,乃郭威将军部下。”

    白文珂听到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抹惊讶和敬意,他忍不住问道:“原来如此,赵弘殷将军乃是我军中的一位英勇将领。刚才言语上多有冒昧,请吴兄弟莫怪。两军交战,所以我刚才谨慎了一些。”

    吴越摆手表示不介意,说道:“白兄弟无需道歉,如今的时局动荡,谨慎为上。”

    “不如吴兄弟随我一同前往我军营帐,我会向将军报告今日之事,同时也可以带吴兄弟去见赵将军。相信你很快就能见到你的故人。”白文珂诚挚地邀请道。

    吴越沉思片刻,最终点头答应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白兄弟了。”

    两人结伴行进,白文珂一路上与吴越谈论着武艺和江湖事,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沿途,白文珂还指点吴越一些江湖中的规矩和行事方法,让吴越受益匪浅。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两人终于抵达了大汉军营。白文珂带着吴越向军营中走去,吴越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种紧张的情绪,他知道,此行河中,自己将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