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别偷我纸! » 第十三章 归于平静(上)

第十三章 归于平静(上)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恐怕我依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扫荡卒回到了前线军营,献俘引起了一阵小风波,因为其他的扫荡卒基本上就是各处转转,偶尔接一接粮队,即使碰上胡人骚扰队也基本无功而返。所以像他们这样的胜仗,少之又少。不过,荣耀大多集中在张在渊身上,无论是各将官的夸赞,还是宴会的邀请,都是对他一个人。

    张在渊邀请杨瑞祥一起去庆功宴,但是杨瑞祥拒绝了,那不是他一个佰长应该去的。

    幸运的是主将并没有追究石漆的事。而粮车的问题还要看后方督粮尉的态度,估计也没有下文。

    没有论功行赏,也没有追究问责,似乎又回到了那种吃饭、睡觉、跷二郎腿的日子。而且张在渊许久没有回营地了,就算是庆功宴,也不可能开三天三夜吧。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杨瑞祥对现状十分不满。他估计这种对峙快要结束了,还有半个月就要入冬了,即使是渭水旁的草场,入冬后也无法供应这么多的牲畜,胡人会退,而虞军也没有理由继续呆下去。解甲流浪的问题,迫在眉睫。

    转文职肯定是不可能转的,一是,即使来到这个世界后疯狂补习,也才会写不到一百个字,就一张羊皮纸,都快废了;

    二是,没读过这个世界的书,什么典故诗词,一概不知,而自己了解的,不知会不会和这个世界产生冲突,出丑可就不好玩了。

    三是,虞朝的选官制度,根本不允许一个没有跟脚的区区佰长,进入他们神圣的文官领域。

    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体?也不行,佰长没有号召力,到时候一起解散回家,而即使与张在渊结拜,对手下也没有吸引力。这些士兵来自不同地方,有自己的乡土,除了贾文武这种有积极地上进心,其他人根本没必要鸟自己,毕竟这辈子能不能再见还是两说。

    其他中层军官也联络不了感情,他们是地方军,而张在渊是中央高干子弟自己空降过来的,他们和张在渊不是一个体系,更不用和’副将’杨瑞祥打交道了。

    “还是得找机会寻求突破啊。”杨瑞祥无奈地叹息道。

    又几天过去了。

    杨瑞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世界的历史,利用超前的眼光,分析整理了一套,适合当前虞朝抵御胡人的方略,不过还处于半完成状态,只有了解了虞朝中央朝廷是什么样的存在,才能补完最后一个拼图。

    杨瑞祥将这个方略记在心里,也许有一天,可以用它交换意想不到的利益。

    正在杨瑞祥思索人生的时候,有传令兵到来。

    “韩将军相召!”

    韩将军就是张在渊的主将叔父,会召自己这个区区佰长,八成是因为张在渊。

    “扫荡卒佰长杨瑞祥,见过将军!”

    “嗯,进前来。”

    “应!”

    杨瑞祥上前两步后,韩将军向他掷了一块青铜制的铭牌。杨瑞祥接住后,疑惑地看了看,只见正面刻了一个’卒’,反面刻画了一个’张’字,他瞬间就明白了。

    “记住,你,就是扫荡卒的卒长,你以前没见过张在渊,他也没有带兵打过仗,之前是张在渊碰巧帮助了陷入危险的你。退下吧!”

    “谢将军。应!”

    杨瑞祥持礼,退步,转身,出房间,丝毫没有怠慢。

    【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接命令式的安排,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甚至完全不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这就是小人物吗,呵,不起眼的小人物】

    更换了铭牌后,杨瑞祥一半喜悦一半自嘲地走出坞堡。

    成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卒长,杨瑞祥虽然高兴,但是并没有放下心来,甚至可以说,他又陷入了忧虑之中。

    很明显,张在渊遇到了麻烦,甚至一个卒长完全没有资格知道是什么。杨瑞祥感觉自己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在看不见的地方正在掀起一阵波涛,随时都有可能将自己拍得粉身碎骨。

    ……

    既然领了扫荡卒的差事,就得去巡逻了。之前是身为卒长的张在渊不在,所以大家都没事儿干,现在新卒长来了,再一动不动就不成体统了。

    虽然有些意外,但终究是实打实的卒长,有编制的正规军官。

    那两个骑兵佰是因为张在渊的缘故,所以现在被调回去了,补充了两个刀盾佰,所以现在杨瑞祥率领的是三弓、三枪、四刀盾。

    扫荡这种事,看的是天份。有的人倒霉,即使小心翼翼,每天精打细算,却碰上胡骑;而有的人就算作死,大摇大摆,敲锣打鼓,也没见过敌人一根毛。

    而杨瑞祥就厉害了。他率队跟在其他扫荡卒后面,能袭击两个卒的胡人骚扰队总不存在吧。这次跟这个卒,下次跟另一个。至于扫荡的任务,嘿,没有人能保证一个卒就能扫干净吧,这叫帮队友查缺补漏,懂不懂。

    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个卒长坐在运粮车上的扫荡卒,跟着其他扫荡卒后面出入。

    骑马这种东西也看天赋,不是练练就能会的。至于骑兵革命三件套,杨瑞祥现在倒是能给自己造个马鞍,但这东西在自己没有绝对实力之前,搞出来就是死,死很惨的那种。

    杨瑞祥的避战策略很成功,之后没遇到一次战斗。他还针对虞军制定了一些强军策略,不过这些深深地藏在心里,没有行动。

    这里,不是可以大开手脚的地方。隐藏于众人之中,不断增加底牌,决不出头,静待时机,才是苟,哦不,稳之道。

    “喔,秋风啊,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天,杨瑞祥站在营头,眺望远方。

    站在后面的张蛋不解的问贾文武:“卒长在干什么?”

    “大人在抽风,哦不对,在感伤时光,这是文化人的事儿,你不懂。”贾文武也不懂杨瑞祥的话,但他必须装懂,他时刻向其他人展现自己是杨卒长的第一心腹。

    不久,胡人撤退了,而虞军也要解甲归田了。卒长一级的将官,有的继续留在军营,有的会去地方上担任武职,杨瑞祥就是后一种。

    而征召兵就地解散。贾文武在给家里去信后决定追随杨瑞祥。

    于此同时,杨瑞祥不知道的是:岐王刘鉴,当今圣上的堂弟,带兵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