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1章 汴梁之围

第1章 汴梁之围

    公元1127年一月五日。

    占地四十余里的汴梁城外,十万金兵,二十万新附军,围着整座汴梁城,一连扎了近百座营寨,不但牢牢地封住了汴梁的四十八座城门,还在四条穿河而过的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上布置了一些汉儿水兵,把水路也堵住了。

    虽然整座汴梁城没有被围得水泄不通,若是一两个人想逃出城池,勉强能够做到,但大队人马想突城而出,确是难比登天。

    天色刚刚大亮,百余名金国大将顶盔贯甲,骑着高头大马出了军营,一直走到新郑门外二千步处,方才勒住战马,纵目打量五丈多高的汴梁城墙。

    只有金国副都元帅完颜宗望没有停步,继续骑着战马向城门靠近。

    看他那势头,似乎准备一直走到护龙河。

    完颜阇母催马赶上说道,

    “元帅,不能再往前走了。宋猪的床子弩足以射出一千五百步。”

    完颜阇母虽然只是金国的一个万户,但此人辈分极高,乃是完颜阿骨打的堂兄弟。

    比完颜宗望完颜宗翰都要高出一辈,所以才敢阻拦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看了完颜阇母一眼,漫不在意地呵呵笑道,

    “阇母叔叔莫非担心我变成第二个萧达凛吗?”

    宋真宗年间,萧太后与韩德让率领二十万辽国大军征讨大宋。萧达凛是辽国的先锋大将,一路势如破竹杀到澶州城下,抵近城门千余步侦察时,被宋人一发床子弩钉在了地上。

    萧达凛一死,折了辽军的锐气。再加上名相寇准强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提高了宋军士气。

    当时宋军各路勤王军已经断了辽军后路,很有希望打出一场大胜,奈何软蛋宋真宗只想花钱买平安,最终与辽人签下了澶渊之盟,开启了宋人用岁币买平安的光荣传统。

    其实那一战,如果不是萧达凛意外死亡,凭借辽军的生猛势头,再加上对手是软蛋宋真宗,他们很有可能提前百余年,把北宋变成南宋。

    完颜宗望熟读汉文典籍,所以知道这个典故。

    完颜阇母属于那种脑子里都长满肌肉的女真莽汉,压根儿不知道萧达凛是谁。他瞪着一双牛眼问道,

    “萧达凛是谁?”

    完颜宗望微微一笑,不再理会这个无知的堂叔。

    完颜阇母也不再问,继续说道,

    “元帅乃是万金之躯,不可冒险啊。须知守卫新郑门的宋将姚友仲可不是等闲之辈。此人领着二千军士,已经与我们纠缠十几天了。

    如果被他瞅见了元帅,万弩齐发,该当如何是好?”

    完颜宗望昂起头,望着城墙之上马面战棚里的宋兵,突然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阇母叔叔不必忧虑。如果姚友仲还活着,我当然不敢如此欺近!

    但是姚友仲昨天晚上已经死了,如今汴梁城中,已经没有身经百战的将军了。”

    “你怎么知道他死了?”

    完颜阇母茫然地问了一句,随后拍了下自己的脑瓜,也不奢求完颜宗望回答,当即狂喜地说道,

    “如果姚友仲真的死掉了。我们何不大举攻城,一举攻破这座该死的汴梁城,也好让儿郎们大开杀戒。”

    这时另一位金国元帅完颜宗翰看到完颜宗望好整以暇地靠近护龙河,视城上的守城军士如无物,感觉自己的谨慎似乎变成了懦弱,也带着一帮亲信赶到十余丈宽的护龙河边。

    听说姚友仲已经被完颜宗望的暗子给弄死了,完颜宗翰当即大喜。

    汴梁城虽然有四十八座城门,但除了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四座大门可以直接攻击,另外的四十四座城门全都建有三层瓮城,堪称固若金汤。

    这四座可以直接攻击的大门,之所以没有瓮城,只修了两重相隔三百余步的直门,乃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出城所行的御道。

    所以三十万金兵合围汴梁城后,主攻的就是这四座大门。

    其中用兵最多的地方就是新郑门。

    经过十几天的攻击,金兵已经在十几丈宽的护龙河上搭建了五座浮桥,还曾经把大型的攻城器械推到了城墙底下。

    至少有三次,金兵沿着大型的云梯一鼓作气杀上了五丈多高的城墙,眼看就能一举破城,却都被宋将姚友仲杀下了城墙。

    姚友仲是西军大将,不但擅长使用各种守城器械,同样也是个悍不畏死之辈。

    一旦有金兵攻上城墙,姚友仲就会披着步人甲,拎着一柄七尺长斧,领着重甲步兵与金兵肉搏。

    哪怕身披数创,依然高呼酣战,根本不会后退半步。

    正是因为有了姚友仲,所以金兵才迟迟攻不破新郑门。

    如今姚友仲既然死了,这个看似险要的新郑门岂不是唾手可得?

    完颜宗翰虽然比完颜宗望大了三十岁,脾气却比完颜宗望还要暴躁。

    他当即大声吼道,

    “既然姚友仲已经死掉了,咱们何不令儿郎们立即攻城,与宋人厮杀则个!”

    金国的灭宋总指挥是完颜阿骨打的五弟完颜斜也。

    不过完颜斜也只是名义上的总指挥,驻扎在燕京。

    负责灭宋实际行动的就是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两大勃极烈。

    完颜宗翰在灭辽时功勋最著,乃是金国公认的第二代战神。第一代战神当然是完颜阿骨打。

    但是灭宋之战开始后,完颜宗翰的运气似乎用光了。

    第一次攻宋,完颜宗望仅仅带了两万女真兵,四万附从军,就从燕京一鼓作气杀到汴梁城下。

    完颜宗翰带了六万女真兵,十万附从军,却在太原城下碰到了硬骨头,寸步不得向前,导致完颜宗望孤军深入,只能与宋人议和。

    如果不是赵桓太过软蛋,还有那帮子主和派大臣严禁宋人追击金兵,也许完颜宗望会被打残。

    第二次攻宋,完颜宗翰憋着一口气,试图抢先抵达汴梁,结果又在一个小小的平定府耗了一个多月。

    最终还是完颜宗望提前五天杀到了汴梁城下。

    正是因为这两次攻宋的掉链子,如今在金人心目中,完颜宗翰已经是个过气的战神了,如今金人公认的战神成了完颜宗望。

    完颜宗翰很不服气。

    他认为自己运气不好。

    如果让自己指挥东路军,让完颜宗望指挥西路军,他照样拿誓死不降的太原守将王禀没办法。

    面对全军玉碎的平定府,完颜宗望同样也只能用人命来堆。

    但是他不服气也没用。

    战争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经过这两次攻宋的比赛,完颜宗望已经不把完颜宗翰放在眼里了。他认为完颜宗翰垂垂老矣。

    面对完颜宗翰叫嚣着攻城,完颜宗望只是斜视了他一眼,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道,

    “汴梁城坚,就算姚友仲不在,若是强攻,势必让大金儿郎损失惨重。

    赵桓小儿是个无胆之辈。

    如果他得知姚友仲的死讯,肯定会主动派人出城议和。

    到时候只要我们持续施加压力,绝对能让赵桓不战而降。”

    完颜宗翰看到完颜宗望那幅智算在握的表情,心里就十分不爽。他冷笑一声。

    “赵桓只是胆小,又不是傻子,岂会不战而降?”

    完颜宗望淡然说道,

    “胆小的人,一旦遇见大事,就会变成傻子。再说了,就算赵桓想守城,他手下那帮子文官也不会如他的意。

    放心吧,最多五天,我就有办法攻破新郑门,一举攻陷汴梁外城。

    到了那时,赵桓小儿绝对会变成傻子。”

    “你这么有信心?”

    完颜宗翰不服气地说道,

    “俺就再等你五天。如果你没办法攻破汴梁外城,我就要率领儿郎们强攻汴梁。到时候破城首功,须得归功于我。”

    完颜宗望哈哈一笑。

    “依你。”

    汴梁城内。皇城,文德殿。

    一阵阵清晨的寒风,带着尖利的哨声,从宫门外直扑进来,让整个大殿里的温度变低了好几度。寒风之中,隐隐带着一股腥膻之气。

    很显然,这些来自北方的寒风,穿越了城外的金兵大营,所以把金人身上的野人气息也裹进了城。

    一百多位大臣也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单纯的怕冷,竟然有一多半人的身子微微颤抖。

    往日里,就算金兵围城,向来体恤臣子的官家也会在大殿四周烧起几十盆炭火,为这些忠心爱国的臣子们袪寒。

    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群臣进殿后,却发现大殿里冷嗖嗖的,一盆炭火也没有。

    向来疏懒的赵桓坐在高高的御案后面,身穿龙袍,头戴皇冠,面沉如水,一双眼睛里全是血丝,

    一看就是失眠了一夜。

    不过他的眼神出奇地坚定,再没有往日的惶惑与怯懦。

    看到该来的大臣们已经到齐了,赵桓轻咳了一声。

    太监李浑挺身出列,用极为尖细的嗓子喊道,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臣有本奏!”

    尚书右丞,兼汴梁四壁防御使的孙傅挺身出列,先是看了一眼赵桓那双红眼,随后高声说道,

    “禀官家,昨日负责新郑门和宣化门防御的禁军都指挥使姚友仲与金人厮杀一天,回转军营时,被无忧洞的几十个捣子偷袭杀死了。二十个亲卫只有两人幸存。”

    “什么?”

    听了孙傅的话,赵桓还没来得及说话,满朝官员就炸锅了。

    一些官员大骂鬼樊楼的捣子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一些人的脑回路十分清奇,竟然开始指责姚友仲武艺不精,连一群捣子都抵挡不住,堪称死有余辜。

    一些胆小的文官,则是连连哀叹,“休矣!休矣!”

    有些人更是低声叹道,

    “天绝我大宋啊。”

    这些向来视武将为家奴的文官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乃是因为姚友仲是汴梁城里惟一一个出身西军的大将。

    姚友仲是姚平仲的弟弟。

    去年金兵第一次围攻汴梁时,赵桓取胜心切,派刚从南方回转的姚平仲率两万西军偷袭牟驼岗的金兵。

    因为事机不密,被完颜宗望击溃。

    姚平仲死于乱军之中。

    金兵退走后,姚友仲带着八千西军进入了汴梁城,充当禁军指挥使。

    十几万金兵围攻汴梁十几天了,全靠姚友仲领着八千西军充当救火队长,牢牢地护住了汴梁城,金兵才没能攻破汴梁。

    谁能想到一个手持重斧,能够在金军大队中杀个来回的猛将没有死在汴梁城头,竟然死在了无忧洞的那帮捣子手里!

    这些胆小如鼠的文官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句不祥的话。

    天亡大宋。

    “慌什么!”

    赵桓听到群臣议论,脸色立即沉了下来。他霍然起身,高声喝道,

    “姚指挥使不幸遇难,朕也很心痛。

    传令下去,厚葬姚指挥使,重赏其家室。”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再度说道,

    “守城乃首要大事,金狗凶猛,须得知兵之人才能担任主将。姚指挥使不幸遇害,哪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

    往日里见利即上英勇无比的文官群体突然间变得安静下来。

    没有一个文官敢挺身而出,豪言有守城之策。

    武将们同样也都低垂着脑袋,死死地盯着脚上穿的官靴,好像官靴上的简陋图案比绝色美女还要好看。

    赵桓的脸上露出了不屑之色。

    “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吗?没一个有担当的!”

    赵桓没有压低自己的声音。所有的大臣都听到了他的话。一些脸皮薄的大臣感觉脸上发烫,还有一些则处之泰然。

    反倒是老宰相白时中表现得十分有胆气,他昂然出列,甩了一下袍袖,用教训的口气对赵桓说道,

    “官家慎言!

    满朝大臣,皆是赤胆忠心,但术业有专攻,我等皆是文人,不通兵事,若是自告奋勇,充当守城之将,只会坏了国家大事。

    官家如此指责吾等,实在有违君臣之礼!”

    白时中之所以敢用这种口气与赵桓说话,实则是因为赵桓往日里对大臣彬彬有礼,颇有仁宗赵祯之风。

    但是今天的赵桓明显不想当第二个赵祯了。

    他直接毫不客气地回怼白时中。

    “原来白爱卿也知道自己不通兵事,既如此,去年大小种提议率十万大兵追击完颜宗望时,尔等为何跳出来阻拦呢?

    若是去年大小种一举打残了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又何来今日之危!”

    一听赵桓似乎准备算旧账,白时中同样毫不示弱地说,

    “官家,吾等也只是提个建议,真正拍板的还是官家你啊。是官家亲自下旨,阻拦种氏兄弟追击完颜宗望。如今圣旨还在,官家难道忘了吗?”

    白时中这话说得很明白了。

    那就是,官家,你也不用算旧账。我们这群大臣确实怂,但我们不通兵事啊。你不听种氏兄弟的建议,非要听我们这群大臣的话,只能说明你昏庸无能。

    赵桓被白时中这段话噎了一下。

    不过群臣全都看得很清楚,赵桓的眼里冒出了怒火。

    白时中却像没看到一样,再度侃侃而谈。

    “官家不可逞一时意气。如今金人势大,我们不能再把金人视为野人了。官家把金人蔑称为金狗,老臣认为不合适。”

    赵桓忽然又坐回了龙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白相认为我该如何称呼金人呢?是不是要喊金人阿爷,金人阿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