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34章 诛杀新六贼!

第34章 诛杀新六贼!

    赵桓领着文武百官出了文德殿,一直走到皇城门口,然后登上了数丈高的宣德楼,可以居高临下的打量门外的场景。

    皇城外面,二百多步宽的御道,已经挤满了愤怒的太学生和汴梁市民。

    三千身穿白袍的太学生站在清晨刺骨的寒风中,宛如一片突兀而起的雪山。而在太学生后面,则是数万愤怒的汴梁市民。

    而在御道两边,则是数千维持秩序的禁军和民壮。

    陈东,欧阳澈,两个人正在擂响大门左右的两面登闻鼓。

    当赵桓的身影出现在宣德楼上,学生和市民全都哄然大呼。陈东欧阳澈抛下鼓槌,站到三千太学生前面,满脸火热地看着身穿龙袍的赵桓。

    赵桓微微抬手,下面的喧哗戛然而止。

    赵桓心中暗叹:哪怕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做了那么多恶心的事儿,但自己在百姓的心中依然还有很高的威望。

    “诸位太学生,诸位汴梁市民,你们今日伏阙上书,究竟所为何事?你们有什么诉求,也可一一道来,只要不违反法理人情,朕一定为你们做主。”

    陈东向赵桓躬身行礼,随后大声说道,

    “官家,在下陈东,官居七品,本不该干预朝政之事。因为朝政之事,有一干朝廷大员负责。

    但吾辈身为太学生,本就应该心存天下,以天下大事为已任。

    春秋时期的曹刿也曾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所以吾辈如果坐视一群鼠目寸光的肉食者把皇宋推进深渊,又怎能对得起官家每个月供奉给我们的四十石禄米?

    死后又有何颜面见大成至圣先师?

    官家前年登基时,励精图治,诛杀六贼,本应该让朝廷面目一新。如今却国势日衰,金兵背盟围城,天下几乎无人率兵勤王。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三千太学生日思夜想,又走访汴梁百姓,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官家身边,走了六贼,又来了更不堪的六个奸贼!”

    李邦彦听陈东说到这里,忽然有点心惊肉跳。

    所以他仗着自己宰执的身份,同样看着下面大喝道,

    “陈东,你是在胡言乱语。

    岂不闻,君明臣贤,君昏臣奸。

    官家乃圣明天子,身边何尝有什么奸贼?你是在指责官家是个昏君吗?”

    陈东却根本不理会李邦彦的诛心之论,而是用手指着李邦彦,怒声喝道,

    “李邦彦,你一个浮浪子弟,青楼状元,靠着一手溜须拍马的技术登上宰执之位,与国无补,与民无益,正是新六贼中的第一位奸贼。”

    李邦彦想不到陈东如此生猛,直斥自己为奸贼。

    然而,并不仅仅陈东这样说。

    陈东话音刚落,几千太学生同样齐声喝道,

    “官家,李邦彦正是国之大贼,不诛不足以平民愤,不诛不足以慰民心。”

    数万百姓同样也齐声大呼,他们都恨透了李邦彦这个除了溜须拍马再无其他本领的浪子宰相了。

    赵桓再度扬手,下面的呼声再度安静下来。

    赵桓看着陈东问道,

    “陈爱卿,既然你们请诛六贼,可有奏折献上?”

    陈东当即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单膝跪地说道,

    “臣有奏折。但臣在献上奏折之前,还有话要说。”

    “讲!”

    “前日我军在新郑门大破金兵,斩首七百余,生擒金国皇太弟完颜阇母,大振军心民心,微臣以为,官家本应该借此胜机,整军经武,做好坚守汴梁的准备,但是微臣又听说官家准备与金国议和,不知此事确否?”

    “这件事是真的。”

    赵桓痛快地承认了议和之事,然后他直接把锅扣在了主和派大臣的头上。

    “朕虽是大宋天子,但文武百官,有一大半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与金狗议和,朕也只能随了他们的意。”

    欧阳澈听到这里,当即振臂大呼,

    “这帮奸贼竟敢以势凌逼官家,罪该万死。微臣跪请官家以雷霆之怒,扫荡群小,整顿乾坤!”

    “朕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祈求,也不会辜负天下百姓。”

    赵桓说到这里,突然也显得激动起来,语速变得极快。他用极为愤激的语气说道,

    “朕命李邦彦张邦昌吴敏担任议和使节,前往金营谈判。但是他们昨日傍晚带着金国使节进城时,李邦彦和吴敏竟然都吓尿了裤子。

    朕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也知道他们在金人面前根本没敢说话,所以才带回来这么一封议和书。”

    赵桓接下来,又把金人拟定的议和书展开,然后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听完议和书的内容,不管是太学生,汴梁市民,还是维持秩序的禁军民壮,全都气得血涌脑门,全都高声大呼,

    “官家,绝对不能与金狗议和。若是签下这样的议和书,官家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赵桓抬手止住下面的喧呼声,再度大声说道,

    “朕的子民请放宽心,朕就算是战死沙场,也绝对不会同意与金狗议和。”

    看到赵桓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下面的百姓再度欢呼起来。

    而在维持秩序的民壮之中,武十七凝神打量赵桓,心中暗骂:这个狗官家,肯定又在欺骗百姓。他自己就是个软蛋,哪里会有勇气与金狗拼死一战呢?

    赵桓继续说道,

    “刚才朕在文德殿接见金狗的三个议和使节,因为拒绝了金狗的无理请求,金狗使节蒲察石家奴,刘彦宗竟敢当众行凶,试图劫持朕。幸亏朕身边卫士忠勇,擒住了这三个居心叵测的狗贼。

    蒲察石家奴是金国的驸马爷,刘彦宗是金国的二品高官,时立爱是金国的一品高官,他们地位显赫,但是朕却绝对不会姑息他们。

    朕决定,明日在新郑门城头,把他们三个,还有完颜阇母一起凌迟处死,以便为皇宋屈死于金狗马蹄下的子民报仇雪恨。”

    “官家威武!”

    听到赵桓这段令人振奋的话,在场之人全都齐声欢呼。

    自大宋开国,除了太祖皇帝对外强硬,其他的皇帝,面对外敌时全都过于软弱,以致惯得那些外国使节敢在汴梁城当街行凶,横行霸道。

    现在终于又出了一个对外敌强硬的官家了。

    管你金国有多强大,既然敢侵我大宋,杀我子民,那就一律处死。

    当然,主和派文官除外。

    主和派文官都是聪明人。他们看到赵桓竟然当着数万人的面确定要斩杀蒲察石家奴等四人,立即知道赵桓是铁了心要死守汴梁城了。

    既然如此,他们也该改弦易辙,重新支持官家抗金。

    然而,赵桓却根本不给这些文官改变立场的机会。

    他向汴梁百姓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后,随后就看着下面的陈东说道,

    “陈爱卿,请把你们的奏折呈上来吧。朕倒要看看,在百姓心目中的新六贼到底都是何许人也!朕也要看看,到底是哪些奸贼竟敢在朕的身边结成朋党,蒙蔽朕的耳目,让朕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昏君。”

    陈东沿着楼梯,登上了宣德楼,随后半跪着,把这封奏折递给了赵桓。

    赵桓打开奏折,一目十行读完,立即大声说道,

    “好哇!这帮奸贼竟敢如此欺瞒朕。如果不是诸位爱卿冒死伏阙,提醒了朕,朕一定会被这**贼变成亡国之君。”

    接下来赵桓立即转身大喝,

    “李邦彦!”

    “臣在!”

    李邦彦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你身为宰相,面对金兵围城,不但没有半点御敌之策,反而一味撺掇朕与金兵不惜一切代价地议和

    更甚者,你经常进入艮岳,试图挑拔朕与太上皇的关系,以疏间亲,堪称罪大恶极。你可知罪?”

    “啊?”

    李邦彦惊讶地看着赵桓,正想利用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辩护,赵桓却挥了挥手,“拖下去!”

    两个禁军当着数万百姓的面,直接把李邦彦五花大绑,然后架了下去。

    李邦彦哪里会想到自己会遭遇到这样的命运,他的怂货本性再度发作,吓得根本说不出半个字了。

    赵桓的目光又盯到了张邦昌的身上。

    “张邦昌!”

    “臣在!”

    “你身为议和使节,却带回来这么一封丧权辱国的议和书,你知罪吗?”

    “臣知罪!”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张邦昌当即明白了赵桓的打算。他知道赵桓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对议和派文官来个大清洗。

    所以他十分利索地认罪,并不与赵桓争辩。

    还十分利索地跪在了地上,请赵桓恕罪。

    赵桓命人把张邦昌也带了下去。

    “吴敏!”

    “白时中!”

    “聂昌!

    “唐恪!”

    赵桓把这四个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全都喊了出来,并一一说出了他们的罪状。吴敏白时中聂昌三个人倒也乖巧,全都俯首认罪。

    惟有唐恪,似乎不甘心被赵桓这样搞死,他跪在地上,梗着脖子大声说道,

    “老臣不服!老臣不服!”

    赵桓走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道,

    “唐恪,你有什么不服?去年让你配合李纲守城,你是不是曾经斩杀了一名向金军发炮的霹雳炮手?”

    唐恪大声说道,

    “臣确实杀了。但臣是奉了官家的命令。因为官家当时要与金兵议和,所以才让老臣严禁守军攻击金兵。”

    “如此说来,倒是我的责任了?”

    赵桓冷笑问道。

    唐恪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所以也硬朗起来,他看着赵桓说道,

    “当然是你的责任。”

    赵桓再度问道,

    “既然如此,你把我写给你的诏书拿出来。只要是朕命令你斩杀了那名霹雳炮手,朕就免了你的死罪。”

    唐恪愣了一下,他想不到赵桓玩出这一招。

    “实无诏书,乃官家口授。”

    “既无诏书,朕是不是可以说你是在故意污蔑朕呢?”

    赵桓冷笑道,

    “唐恪,你不但破坏抗金大计,乱我抗金壮士之心,还敢往朕头上泼脏水,既然如此,就休怪朕无情了。”

    赵桓话音刚落,秦桧就恰到时机地挺身而出,他向赵桓建议,

    “官家,唐恪空口白牙,污蔑圣上,罪同谋逆,应该夷九族。”

    唐恪浑身一震,他指着秦桧骂道,

    “秦会之,你这个猢逊王好狠!”

    赵桓同样也是身子一震。他其实极讨厌酷刑,他认为酷刑实施得太多,只会让整个国家趋于野蛮化。

    明朝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但是现在是非常之时,为了让其他的文官识趣,不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所以也只能用雷霆手段震慑他们管住自己的嘴巴了。

    想到这里,赵桓当即大声说道,

    “唐恪虽罪同谋逆,念在他也曾为皇宋立下一些功绩,朕就宽大处理。唐恪满门抄斩,十二岁以下孩童则与三族共同发配儋州,遇赦不赦!”

    这下子唐恪再也不敢嘴硬了,哭着向赵桓磕头谢恩。

    然而赵桓却并没有就此刹车。他接下来又大声喝斥那些主张议和的官员,并又点出了二十几个官员的名字,同样把他们五花大绑,投进了监狱。

    至于其他的议和官员,同样也被赵桓降官一级,罚俸三年,以观后效。

    随后赵桓又当众宣布,把陈东,欧阳澈提拔为御史,负责监督百官行为。

    陈东欧阳澈经过这两次上书,在汴梁百姓中拥有很大威望。

    所以赵桓对二人的任命,再度引起了数万人的齐声欢呼。

    武十七看到赵桓这一系列的行动,顿时瞠目结舌。

    但他还是不相信赵桓真心抗金,他认为赵桓肯定又是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再说了,武十七认定了赵桓才是害死父母和妹妹的罪魁祸首,所以赵桓今天的表演并没有减轻他的杀心,反而让他认为自己更有机会杀死赵桓。

    因为赵桓一旦在新郑门活剐完颜阇母和蒲察石家奴四人,绝对会激怒金兵。只要金军大举攻城,武十七相信凭借自己的本领,很快就能在十万民壮中脱颖而出。

    到时候,一旦赵桓接见自己,就是刺杀的最好时机。

    赵桓并不知道武十七对自己心存杀机。

    为了鼓舞全城民心,让百姓们自发登上抗金的这辆战车。

    赵桓站在宣德楼上,再度向百姓高声重复了一遍招募民壮的标准。

    他还向百姓们许诺,不但民壮杀敌有奖励,战死有抚恤,就连不能上战场的百姓商贾,只要愿意捐钱捐粮,支持民壮守城,同样也会得到朝廷的大力奖赏。

    赵桓这番话主要是讲给汴梁城的商贾听的。普通百姓自然没有余力捐钱捐粮,赵桓也不指望敲诈普通百姓。

    但是汴梁商贾足有数万人,全都家财万贯。只要能够从这些人的手里掏出一部分钱,就足以支撑整个汴梁城的防御消耗。

    大明出了臭名昭著的八大皇商,他们勾结满清,把整个天下都卖给了八旗军。靖康年间,大宋出了不少毁家抒难的忠义商人。

    赵桓相信汴梁的商人不会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当然了,如果汴梁商贾非要装糊涂,赵桓就会用铁拳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