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在秦时当匠人 » 第十一章 咸阳

第十一章 咸阳

    离启程只剩下三天不到。

    得知王龁将要带自己去咸阳,召知毫不意外,他把细盐法献给秦国的目的就是换取地位和名声。

    名和利,动人心。

    召知这两天都不能出门了,王龁给了他最大程度的重视和保护,希望他出发之前能再多做一些细盐出来,这个对他来说简单,他们也不要求召知能做出和那个小坛子一样好的细盐,只希望数量再多一些。

    之前送给巩铮那个小坛子,已经被王龁要走了。他感觉到这小坛子里面的盐品质是最好的,适合献给秦王当贺礼,他原本自己也准备了一份,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的了。

    至于召知,他暂时不知道这些消息,也没有人提起过。

    毕竟咸阳那边的大事,传到这边都是好几个月之后了。

    这个时候秦王政才刚刚继位,没有多大的话语权,权力都暂时掌握在了吕相手里。

    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王龁没有上报这个细盐法,而是打算将他一起带到咸阳直接面见秦王。

    在此之前,召知是绝对不能出事的,这些方法他们虽然也看过一遍,但是哪有比它的创造者更了解更熟悉的人呢?

    王龁预感到这次的咸阳之行恐怕不会太顺利,上党收复好几天了,现在还没有文书下来通报战功,他于情于理都应该回去当面向秦王禀告。

    咸阳宫内,秦王政和吕不韦都收到了上党的战报,大捷,赏。

    只是在赏赐方面,两人意见稍有分歧,吕不韦认为可以通过多奖励金钱的方式,减少一下爵位的赏赐,秦王政认为军功爵是秦国的根本,爵位不仅不能减少,甚至应该再提升一些,以此来激励士兵作战的欲望。

    秦王政想用空头的爵位来支付战士们的奖励,这样既对现下的秦国不造成过多的负担,又很好的维护了军功爵的制度。

    而吕不韦则是希望多奖励金钱这些实用的东西,避免后期的秦国被爵位压垮,他是商人从政,从经济上看,秦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养得起几万的士。

    两人实际上没有过多争执,秦王政尊重了吕相的意见,但暗地里却有风声传出,这次的赏赐可能不再和以往一样了。

    这样的消息连远在上党的王龁都有耳闻,他之前一直忧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更让人担心的,是秦国君臣不和,这样的内部矛盾很容易把秦国变成一个旋涡,让人脱不了身。

    王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焦急一些,他想早点赶到咸阳,等不及那边派人过来交接,留下巩铮一人在上党,召知和他的亲兵随行。

    一行人几天后终是抵达了咸阳。

    召知这几天都在马背上颠簸,他不会骑马,王龁对他已经算是格外照顾了,但是路途上坎坷不平,难免遭罪。

    这两天他睡觉都是正着躺的,骑一天马是真的不好受,他感觉自己的下肢都要僵化了。

    到达咸阳后,王龁第一时间就通报给宫中。

    深夜,咸阳宫书房内,灯还亮着。

    秦王政向来十分好学,聪慧勤政的他每天都会翻看下面送来的竹简,了解各地的情况,对于不懂的地方也会询问吕相,不掩藏自己的无知。

    吕相也时常给他耐心讲解施政的要领,如何打造一个更强大的秦国。

    这上面的每份竹简都有吕不韦的批注,堆在案桌上的都是还没来得及察看的。

    哪怕赵政现在还没有正式接掌秦国的权力,依旧日日如此,毫不疏忽。

    在书房里,王龁正式拜见了秦王政,一如当初对秦异人那样。

    他不禁有些感慨,秦异人的儿子都已经这么高了。

    两人谈起了正事,王龁提到了上党,秦国此战大捷,伤亡统计约不到三成。

    这对于秦国是大胜,秦王政心知他是为了战功一事来的,就等着他先开口。

    王龁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

    “臣今日前来,特意为王上带来了贺礼。”

    两人谈话时一旁的宫人从未离开,此时王龁呈上一个小坛子,宫人检查完才递交于秦王。

    “此物名为细盐,是臣属下发明者所起,这东西也是他一人制作的。”

    见到这个东西,秦王政波澜不惊的脸上终于有了些惊讶。

    “臣身无长物,唯有此物连同制作方法一起献于王上,献于大秦,望大王不要嫌弃礼物简陋”

    赵政心想,如果吕相在这,他应该明白此物究竟何用。

    一念及此,立即让人去传唤吕相前来。

    王龁也不着急,就静静的等待着。

    吕不韦很快就来了,他也一直没睡下,咸阳城内没有什么事情能瞒得过他,王龁一行人进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果然是去见秦王政了。

    王龁这个人他很了解,没什么私心,大概是膝下无子的原因,他把最后的温情都留给了秦国。

    “臣吕不韦,拜见王上”

    相较于发须皆白的王龁,吕不韦这些年保养极好,年过半百的他看起来如同壮年,声洪如钟,不见一丝暮气。

    “吕相免礼平身”

    吕不韦仿佛才注意到王龁,转过头向他躬身问好“没想到王龁将军也在,听说您刚在上党打了胜仗,我大秦能有您这样的将军实在是大秦之福”

    “我不过是一个武人,大秦能胜利都是多亏了王上和吕相您的支持,将士们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大秦的胜利离不开他们,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王龁不受他的礼,同样躬身回礼。

    “不管怎么说,您的功绩在秦国都是无可否认的,大秦永远会记得您”吕不韦脸上笑意不减,王龁的意见如何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秦王。

    “这次召吕相前来,其实是有事相询”赵政没有多余的话,直接让人把装细盐的小坛子交到了吕相手中,“吕相请看此物,价值如何?”

    吕不韦接过一看,犹有些不确定,手指沾上一点,原来此物是盐。

    “回王上,此物单论价值,或许值千金,以臣的眼光来看,背后的制作方法才是最主要的,价值难以衡量,不知此物是从何得来?”

    “是我手下一个上造自己制作的细盐”

    “不知他能否大量制作?”

    “他为我们二人演示过一遍,方法极其简单,量产不难”

    “恭喜王上,大秦又得一座金山,而且是一座用不完的金山。容臣为王上说明,此物必将成为大秦的利器,秦人离不开盐,将士们平日吃的都是粗盐,连臣家中也是如此,这种盐和细盐相比,杂而不纯,难以鉴别好坏,而细盐的好处极多,远不是臣三言两语能讲明白的。”

    秦王政点头,又看向王龁。

    “臣已有过了解,细盐的味道比粗盐正得多,可以作为秦人的主盐使用。”

    吕不韦也点头,他刚刚尝过了,确实是十分纯正。

    “依吕相看,若此人将这细盐的方法献给秦国,该得何等赏赐?”

    听到这话,吕不韦也沉吟了一会,“臣认为,可以封左庶长,许良田万顷,益宅万亩,仆从数百作为赏赐”。

    左庶长这个爵位可不低了,王龁征战一生,现在也只是右庶长,仅比他高一级。

    这当然也出乎了秦王的预料,他没想到吕相这么舍得。

    其实吕不韦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木秀于林,他原本是想推王龁出来当这个靶子,但是现在有人主动跳出来,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这会不会太高了?”出声的人不是王龁,而是秦王。

    “如果此物当真能够量产,价值远远在秦国的左庶长之上,大秦从未亏待过才志之士,这只是臣的一点建议,还请王上定夺。”

    “既如此,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