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为你留守人间 » 第五十四章 别

第五十四章 别

    “风不忍雪晴似雷,日炙板铁人变麻。晴空霹雳,六月飞雪,人命似畜生,编麻数不尽。长歌,歇歇吧。六月的雪是扫不掉的,你扫了地上雪,却不见人心干净。”

    “师傅,忍见旧朋变新鬼,城头日换大王旗?”

    “唉,纷乱的年代,一日一个样,世间有扫不尽的六月雪,新增的坟头已盖满了后山花木。或许几日后吾等也将追寻旧友而去了,化为山间的肥土。”

    “师傅,你不是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习武之人本是超越普通人的存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

    “长歌,你跟着为师学艺几年了?”一个四五十岁样貌的男人,上唇留着八字胡须,下巴扁平赶紧,除了泛白的皮肤无一点杂色。那人面容看起来略显苍老,矮胖的脸庞上皱纹已经堆积起来了,只是额头光亮如镜,丹凤双眼明亮有光,鼻宽嘴大,身材中等,着一身青白色的轻身护肩软服,拦腰大带紧缚,名作李存孝。

    “徒儿跟着师傅,算上今日之雪,已经算是第十一个雪季了。”

    李存孝听了一笑,暗道小子学已成,我也无可教授的了,今后就看此子的后天努力了。想到最后,中年男人不免黯然神色。

    “你得有半年没见你家老母了,有想吧?”李存孝突然问道。

    长歌乖巧地点点头,心中惊讶,没想到自己的心思全被师傅看透了,嘿嘿道:“无时无刻不在挂念老母。”长歌小的时候没怎么在意过母亲,在师傅的严格教导下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想家,偶尔想母亲也是夜深人静时睡得不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体谅母亲的孤苦,常有失眠,最近更是心中放不在在家的母亲,甚是想念。

    “嗯。你现在便收拾行程,午饭过后,就回家探老母去吧。”李存孝说完摆了摆手,示意长歌离去。

    “哎!好嘞!”长歌答应一声,转身就要去收拾行李。但心头一转,总觉得师父说话另有别意。连忙转过身来,疑问道:“师傅可是唤我回家,不再回来?”

    “嗯。”

    “师傅,徒儿本性恶劣,让师傅碎心了,若有做错了什么不得师傅亲赖,徒儿立改。”

    “唉。”李存孝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山外。

    看着长歌,李存孝道:“生逢乱世深似海,一入江湖难脱身。侠道,世道已经分不清了,本是江湖侠,再入江湖梦。为师本来是不自由之人,偷得几年清闲,如今也要回去了。徒儿,你本来就是自由人,千不该扑你师傅的后尘。为师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你的了,你聪明才高,以后一定是出人投地的大侠。”

    “徒儿不懂。”长歌不甘道。

    “以后会懂的,去吧,记得为师的话,以后切不可说你是为师的徒弟,谨记在心。”说完便不顾长歌的感受,径直向草堂走去。

    “扑通!”一声,长歌对着师傅离去的背影跪了下去,李存孝终是长歌的师傅,虽然听不懂今日师傅所说的话的意思,但是就是在告别,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况且李存孝做了长歌十一年的师傅,加上自己父亲意外身亡,长歌心中早已经把自己当成李存孝的儿子了。想着心酸,长歌便要磕头拜别,但下个瞬间,他的身体僵直,不论自己怎么用力就是无法动弹。随后就传来了李存孝的朗朗之声:“你我已不再是师徒,不便下跪,往后也是。”说完草堂的门沉沉的关上了,本来是两扇轻巧的紫檀木门,但关闭的声音传到长歌的耳朵里,就像两扇万斤中的大石门发出的声音。

    阻止长歌磕头的力道随着关门声也一同消失了,但长歌最终还是没有跪下去,两行滚热的眼泪滴到雪地上,砸出了两个小洞。

    收拾行李,长歌漫不经心地离开了自己学艺十一年的清风山,自然没有等到午饭,他怕自己无法割舍。长歌修习的山不过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山,只因为山内竹林茂盛,环境优美,适合隐居,所以被李存孝选中,在这里一呆就是十一年。清风山这个名字也是李存孝起的,那时候长歌就听师傅说过,这两个字的寓意就是:一只自由身,两袖清凉风。一只自由身便是李存孝自己,两袖清风象征着李存孝对自由的寄望。

    时间追回到十一年前,正是朱温乱唐后的第五年,朱温带兵闯入大唐的都城长安,烧杀抢掠了三天三夜,李唐后世子嗣尽遭屠戮,百姓也是苦不堪言,房屋焚毁,亲人被杀,一时间长安城里烧杀抢掠的事件各处发生,不仅是朱温带来的部队无恶不作,而且唐朝的守备军也乘乱抢了百姓钱财,掠了良家妇女,顿时长安怨声载道,变成了人间炼狱。当时正值长歌出生之日,家居离长安不远的一处山村,也受到了朱军的侵略,正值大雨泼山,长歌的母亲临盆在即,产娘一头汗水,长歌的母亲更是在度鬼门关。剩下长歌的父亲披着蓑衣,守住门户不让朱军伤害自家妻儿,拿着锄头,顶住院门后不敢出门。

    其实,那天因为山中大雨,朱军草草就收了队伍,闯入村庄的都是一些败了的唐军,跑到村里来避雨,而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也混入这些败军之中逃了出来,李存孝为了躲雨,正好躲到长歌家的大门下,和他躲在一起又有个高个男子,那男子是个神秘的高个子,面带铁具,不见真容,既然不是穿着朱军的军服,李存孝也没在意。

    突然到访的二位也把长歌的父亲吓得不轻,抖索着,以为是朱军来敲门了,从门后偷偷靠近二人,举起锄头就要砸下,当时雷雨阵阵,光线昏暗,李存孝被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不知是敌是民,出手防守下将锄头接住,一掌打飞,而那个戴着铁具的神秘人本来一直在发愣,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被长歌的父亲惊到,嘴里念叨着:“大唐早晚一天会光复。”下意识下一掌击到长歌的父亲身上,见打到的是一名夫,遂丢下“待到大唐光复之后,定为你立碑撰传。”的一句话之后闪了几下不见踪影,神秘人出招太快了,李存孝来不及阻止就已经酿成大祸,而那人离去的身形诡异异常,就仿佛雨水不得近身,或者说他闪身之间躲过了所有的雨水,身法之神奇诡异,李存孝闻所未闻。

    事后,李存孝捡了个是朱军害的农夫的理由安慰长歌的母亲。好歹孩子的父亲毙命,和自己也有关系。为了弥补这家可怜人儿,就给长歌的母亲许下一个诺言,说五年后会亲自教导长歌,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孩子,长歌的母亲见那人说话间文采飞扬,谈吐有礼,也就答应了下来,并一路感谢先生。最后李存孝唱着“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的歌离开了。也就是李存孝唱的的这一句李白的歌,被长歌的母亲记住,觉得很好听,就找了村里识字的老先生写了下来,长歌的母亲就给孩子起了个长歌的名字,又因其丈夫本是姬姓,逃难至此落姓为怀,所以长歌转世后姓名还是怀长歌,少了一个不字。

    五年后李存孝应约接走了长歌,而且每年过年都会送长歌回家陪母亲,十几年如一日,长歌也长到了十六岁年华,已是一个青春小伙。

    摘了一片竹叶叼在嘴里,长歌哼着小曲就下了山,并不是他不通人情,离了师傅还如此自在,而是长歌最懂李存孝了,虽然李存孝说着断绝师徒关系,但是他的心中永远都会有长歌这个徒弟的。十一年的相处,长歌自然知道师傅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师傅并非没有说,就是想让长歌自由自在,不被师傅的事情羁绊住,师傅没有说就说明事情并不简单。既然如此,长歌也就随了师傅的心意,做一个活脱脱的自由人,潇潇洒洒活下去。

    李存孝见长歌已经顺着下山的石板路不见了踪影,从袖中翻出一支令箭,箭的长度是普通箭的一半,箭尖是一种薄如竹叶的坚硬金属,非常锋利,箭杆上刻着“十三太保”。这十三太保大有来历,他们本是晋王李克用收纳的十三个义子,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这十三人各个经略怀胸,武艺超凡,唐朝后期为李克用除去了不少心头大患,但后期李唐王朝颓败之势已经无法阻止,李淳风退隐,大唐大运已失,像一棵空心的参天大树,就差被一股朱风刮倒了,纵然袁天罡几次打算力挽狂澜,但仍然力有不逮,无法阻止那棵参天大树倒塌。李克用很早就发现是事情的苗头,所以乘着大唐这棵病狮子仍有血可吸,为自己铺好了后路,而十三太保就是他其中之一的后路。

    要说这种短箭还有人在使用的话,世间也就只有一个组织会使用它,那就是十三太保。这种箭不是杀人的箭,而是一种令箭。有道是:得令箭者,有召必回。它是重新召集十三太保的令箭,只要见了此令,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须无条件在三日之内赶到太原,迟则杀头,不到者会被追杀,一直到死。

    昨晚夜半时分,李存孝夜读古籍,突然感觉到有人上得山来,等到他出去寻找的时候,已经不见人影,只见一支小箭插到门上,那支小箭就是现在李存孝拿着的这支。而来送箭的人,天底下也只有一个人能够做到,那就是四太保李存信,也唤作神行太保,昼行千里,夜奔八百。轻功艳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