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举世同尊 » 15. 禹皇印,无支祁(15)

15. 禹皇印,无支祁(15)

    剑一首——游侠儿

    朝辞长乐驱岷山,罡风程阻动云川。

    天子堂下兴邦懒,垂髫门前抚梦安。

    穿花漫雨风流断,入骨销魂痴怨缠。

    倒映江河漓醉眼,万家灯火三尺间。

    庄遵,字君平,时五十余,卜筮为业,耕读乐己。后著书授学于乐平,九十而卒。入夜复生,长歌,焚庐别去,道始成。后数千载,缁衣麻鞋,被发竹杖,步迹天下,无知其所之。

    仁寿末,过颌阳,遇童子愤懑涕泪,引之入梦。后,受寡母刍狗三,聘为座师,乃知黄发实太史公后耶,赐名燮。

    及至苏寿叫破他行藏,这庄老头心中不住琢磨,是不是自己踏上钧山便在苏寿算计当中。太古时节,禹王降无支祁时,便是座下庚辰出力最大,此节他自己站在木中火,苏寿又像是赶着水猿投奔自己,不由得他不多想。

    答应了苏寿出一剑,便要老老实实出一剑。陆地神仙的自重是要有的。

    油污麻点的一身缁衣一抖,不见如何动作,庄君平便站在钧山之巅,一双眼,哪里还有半分醉色?瞳孔中,银丝柳白的真水愈近,他一直扛在肩上的长剑怀中抱月,颤巍巍向前一递,左脚微迈出半步,剑锋遥遥指向水猿。

    人中剑。

    递的古拙,笨重,甚至可说儿戏。

    一剑在苏寿眼中,是满汲地脉的根性,超拔于钧山的气势,数千载怀柔的意气;

    一剑在张天师眼中,是规整的道,是融于自然的道,是本该如此,何如他言,山该是剑,雨该是剑,剑也是雨,剑也是山;

    一剑在目犍连眼中,十二因缘生灭,五蕴化,般若似乎在其间,笑他执著。

    童子的鞉,伙夫的勺,农人的苗,新妇的腰。

    好也似庄君平麻鞋踏过的时空,贩夫走卒,帝王将相,每都学着他收势、踏步、进锋。戏谑也好,风骚也罢,书生的意气,侠客的恩仇。

    两锋分日月,三尺九千年。

    两锋也曾饮白水,迟醉斜乜分日月。

    三尺何堪睹世情,早发正溯九千年。

    水猿看来,剑就是剑。

    厚不过二分,宽不过四寸,晃悠悠,颤巍巍,不着力不着痕迹。

    偏偏躲不过。

    流世万夫的指摘,天周万物的诘问。

    连毫毛、真水,似乎也在向自己问招。

    三丈三,水猿脱了真水化形;

    三寸三,无支祁我识与我体分断;

    紧接着,剑便自自然然的从无支祁后背长了出来,自然到,仍敢于看这一剑的三人,在疑惑过一刻自己背后的剑去了哪里后,冷汗都打湿了后背,浸透了额角。

    撤剑,退步,庄君平绾个剑花,反手一松,剑穿雨幕,游入剑匣。

    一迈步,一起符,一入遁,三人冲向钧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只有旁观者,才有抓起小徒弟儿,十里不留行的潇洒。

    六尘如意,神足游通。

    闪转腾挪,的确不二法门。

    目连僧抬脚便到了钧山顶,抓起了金船,受到了来自“自己人”的热烈庆祝。寇谦之与昙曜也许同为国师,他张天师可不认识目犍连。

    张天师身不动,膀不摇,符阵在和尚踏足时发动,红光一闪,便如钧山向目连靠山一崩。

    这一下使了寸劲,目连随波逐流去卸必然失了身位,手中金船却能抓的牢靠;可习武技击,尤阿罗汉一道,讲究一个金刚伏虎,目连下意识便去硬接,双足如同生根,生受一记,裸露的膀子上纹都没留下一个,可半身一闪,也失了金船。

    苏寿遁术在人间已是绝颠,奈何碰上两个天上的货,心中笃定热乎的定然是吃不上的,等的便是二虎相争的罅隙。金船被震入空中,苏寿一脚缩地赶上,腰间折扇中剑羽一闪而逝,削开三艘金船的锁链,袖里乾坤装下一只,手腕一抖,使巧劲儿将余下两艘磕上半空。

    二位成仙做佛,哪能看着他放肆?

    苏寿的剑羽到时,右边阿罗汉一掌如影随形,拍向苏寿胁下,打的一套九天应元普化根本咒又散落成千八十颗阿是穴。

    苏寿吃力,九天落雷相应,劈走了罗汉。

    掌我如括天,没有点应对天人的功夫,九州王族也不用提挡抵妖蛮了。

    张天师的符箓与罗汉的掌前后脚落在苏寿身上。

    终究是写不下去。

    苏寿身周三千六百五十道阿是穴,排出一个周天星斗图。

    明星行列,暗星周转,分毫不差。

    苏寿斜觑着张天师,吞丹疗伤,明赌这拜昊天的老道,还不敢就去打凌霄殿的面皮。

    果然,老道一边说着:“贫道静候世子上凌霄,自身去与天帝分说”,一边擎符剑便截开一只金船,探手一抓,拿在手中,抽身而走。

    打周天星斗图使不得,难道用便使得?

    就像寻常百姓,哪怕滋的远较皇帝为远,难道便能自称“朕解手”?

    苏寿却显得不为所动,挡住了两招,虎口夺食拿下了一只金船,他也不去挡目连僧,而是退身先和尚一步,将无支祁抓在手中,用捆仙绳锁了,再以移魂天篆封住。也不去看目犍连踏步取舟,看了他也挡不住。

    如今他的心思,已全然不再外物之上。

    河、济、江、淮,是为四渎。

    河有伯,曰冯夷;济有神,曰伍子;江有神,曰奇相。惟淮水悠悠,出桐柏而入东海,别无神圣,只有禹王疏通,水脉维系。

    自有天庭,昊天虽说端坐凌霄,高在上天。他的手还是不可避免的透过天神地灵伸向人间。苏寿幼年便曾不止一次问过父王娘亲,何以大水有伯,而洪涛噬人、毁家、芜州,却不见河伯出来调理,若是神无恕佑,又何拜神?

    他父王当时只问,他以为河伯有河,还是河有河伯。

    苏寿天慧,可自那以后每遇山川,都不免想起这句。修士翻山蹈海,行风御雷,不是神明,却别有其能。面对滔天洪水,修士只觉壮阔,绝想不到庶民俯仰之间的生死流离。

    难道修去了人性,才能为仙?神身嗣天,人何礼神?

    难道跳出了五谷,便真个记不住人间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