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签到大雪龙骑! » 第14章 何人敢奢求?

第14章 何人敢奢求?

    也先听着众将的赞扬,脸上露出得意,他摆了摆手,正要再说些什么,就突然间有一个将领急冲冲地闯入。

    “太师!”

    也先见到骑兵将领,眉毛一挑,手上的酒并未放下,“如何?大明皇帝将那些难民拒之门外了吧!”

    将领听了也先的话,连忙跪下,大声禀报道:“启禀太师,那些难民被大明士兵接进了城。”

    “什么?”

    听了将领的回答,也先不由一愣,手上喝酒的手顿住了。

    有几个将军听了将领的话,纷纷议论着,他们不由感慨大明的愚蠢。

    “没想到,大明皇帝竟然开门收容了难民。”

    “大明皇帝可真是昏了头,得到了民心,又有什么用。等到弹尽粮绝,还不是任凭我们宰割!”

    “这和太师与预料的有些不同,不过结果还是一样,等几日后,我大军铁蹄将踏之城都!”

    也先听了这些将领的话,也先有些尴尬地将酒一饮而尽,然后放下酒碗。

    他沉默了片刻,随后冷哼一声。

    “既然他们敢打开大门,我们就等,等他们粮草耗尽!”

    也先高呼一声,端起桌上的烈酒痛饮。

    “来,喝酒,十日后,我们攻克京都!”

    “干了!”

    “干了!”

    众将军纷纷高呼,举杯畅饮。营地里响彻着阵阵豪爽的笑声,众人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他们已经开始畅想破城之后,他们班师回朝回草原的美好景象。

    到时他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可以让那些大明汉人,成为自己的奴隶,为自己征战。

    想到这里,众将军们更加的兴奋,十日后,他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此时的京都内,城西的安置地全然是一副不同的景象。

    临时搭建的布粥棚中,一个个饿的皮包骨的难民大排长队,手上拿着豁口的破碗。

    他们身穿简陋的布衣,在大雪天里瑟缩发抖。

    但寒冷之下,他们此时更渴望填饱肚子,饥饿使得他们忘记了一切。

    队伍轮到一对母子时,布粥的陈文依旧只打一碗稀饭给他们。母亲颤颤巍巍接过那碗粥,却只窥见碗里一层白色的粥水,连米粒也没有几颗。

    “谢谢,谢谢大人!”

    母亲连连鞠躬,她不停地感激涕零。然后她看了眼手上的一碗米粥,放到嘴边轻抿一口,只滋润了一下干裂的唇瓣。

    汤水都没进入肚子里,便把这来之不易的米汤给了孩子。

    “喝吧。”她轻抚儿子瘦弱的肩膀。

    那瘦小的孩童看着手中的粥碗,肚子咕噜噜地叫唤着。

    他看了眼自己的母亲,然后端过粥碗,一口气将里面的粥水喝下去。

    喝完后,孩子依旧饥饿,连碗边的汤渍都没放过,一圈圈地添干净。

    母亲看着这一幕,心中一酸,然后又转头看了看其他的难民们,他们的手中也是一碗汤水。

    “唉!”

    母亲看着周围人小心翼翼地喝着米汤,双眼中流露出浓郁的渴望。

    “娘!我还想吃!”小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可怜巴巴地望着母亲。一碗汤水怎能填饱一个连饿了几天的孩子。

    “乖孩子,你再忍耐一下。”母亲轻抚着儿子的脑袋,柔声安慰,可是她的双眼中流露的却是浓浓的悲伤。

    自从大雪连绵,庄家都被冻死,到处都在爆发饥荒。他们一路逃荒至此,只盼望有个安稳地方居住。

    只是没有想到,路上会被瓦剌人抓住,还将他们赶至皇城。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栖身之所,哪里还敢奢求太多。

    一旁监督布粥的陈文闻言,冷哼了一声,“陛下圣恩,能给你们吃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你们还妄想着能够多吃,真是不知好歹!”

    母亲听了这话,立马大惊失色,将孩子护在身后,低声下气说道:

    “童言无忌,大人千万别放在心上!”

    “哼!”

    陈文重重地哼了一声,丢下布粥的勺子,拂袖离去。

    母子两个人目送陈文远去的背影,心中一阵惶恐,二人相互依偎,无声地哭泣着。

    而在角落里喝粥的刘守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底,他看了一眼身边的难民,轻叹了口气,

    “现在能够吃到一口热乎汤,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刘守义说着话,端起了面前的稀饭碗,轻轻地喝了一口。

    这一口稀饭虽然只是米汤,可是对于难民来说却如同琼浆玉液般。

    旁边一个难民听了刘守义的话,不由苦笑了一声。

    “是啊,能进城就不错了,哪还敢奢求别的啊。”

    他看了一眼捧着的碗,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不舍得将它一饮而尽。

    “饿不死,就已经很好了!”

    刘守义听了难民的话,轻轻点了点头,他们在粮食匮乏的状态之下,吃着一口热腾腾的米汤,也感到无比庆幸了。

    就在此时,安置地的街头出现了两个人。

    年老的身穿绯色官服,身形挺拔修长,一副威严肃穆的模样跟在身后。

    而另一个年轻的则是一袭布衣,英姿勃发,脸上却挂着淡漠的表情,似乎没有任何的喜怒哀乐一般。

    他看了一眼四处拥挤在一块的难民,微皱了一下眉,然后迈着稳健的脚步走到难民面前。

    这两个人正是于兼和身穿便服的朱杭。

    朱杭来到难民面前,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

    他看了一眼四处拥挤在一块的难民,微皱了一下眉,然后迈着稳健的脚步走到难民面前。

    这两个人正是于兼和身穿便服的朱杭。

    朱杭来到难民面前,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

    这些难民的衣衫早就烂掉,露出枯枝败叶的手臂,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窝深陷。

    他们捧着手里的米汤,小心翼翼地用舌尖轻触米汤,然后细细地咀嚼着,仿佛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看到这一幕的朱杭,眼睛不由一眯,心中已然升腾起一股浓烈的杀机。

    一老一少走到刘守义的身旁,他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刘守义手里的那个粥碗。

    “老爷、小哥儿,你们是?”

    刘守义见两人的目光盯着他手里的那个粥碗,有些奇怪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