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太史慈之从黄巾围城开始 » 第十二章:暂躲新乐寻修整

第十二章:暂躲新乐寻修整

    霜草万家人冷落,冻云千叠雁绸缪。

    中原日即难修整,且对屯兵说近愁。

    “快撤!快撤!”武安国接到撤退令后,大吼着叫人撤退。

    在留下50骑兵以作太史慈的后援,武安国便带着从生死门闯过的汉军马上撤退。

    五十骑兵迅速的在前开道,太史慈中曲人马走在前部,中间是徐猛剩余的30余人以及受伤较重的士卒,后部是武安国受损不严重的左曲人马。

    “立即休息!快快收治伤员!”

    汉军火速狂奔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到了葫芦谷南部外15里,靠近一条浅溪。

    “差不多了,黄巾缺少骑兵,应该是追不上了,也要等下子义。”看着汉军一派狼狈模样,考虑到黄巾的装备不足,就下令全体休息。

    “不知道子义怎么样了!如果没有子义的断后,恐怕就是全军覆没啊!”

    武安国失神的望着北方的路,喃喃自语。这次真的是惨啊!

    “驾、驾!”一个骑兵斥候迅速跑来。

    “报武曲侯,校尉已经杀退黄巾,引起大部混乱,已经没法追击,命我等寻地修整。校尉应该马上就能到。”

    “呼!那就好!”听到太史慈安然无恙,武安国终于放下心来,好好的巡查起部队的情况。

    一炷香后,太史慈带领九死一生的骑兵,与武安国汇合。

    太史慈一路沉默,在稍微吃了点所剩不多的干粮后,马上起身,下令部队继续向南走。

    “令全军集合,到新乐县城修整。”

    唉,看样子,渤海郡已经去不了啊。

    太史慈忧心忡忡,具体的损失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只有等到了新乐县城再做打算吧。

    整个队伍意志消沉,没有丝毫的士气。本来就是老弱病残的队伍,要是打顺风仗,倒还可以拼杀一二,遇到逆境也只有被打的份了。说到底还是组建时间太短了,没有时间训练啊。

    一路上,太史慈都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许是想的太久,没察觉时间变化。

    “报校尉,前方2里就是新乐县!”

    临近傍晚,败退的汉军终于到达新乐县城外。

    “就地安营扎寨!传令兵去县城报备,顺便要点吃食,若是不给,就说黄巾明日就到!”太史慈叫传令兵去新乐县城找县令。

    一阵忙碌,汉军终于安顿下来,幸存的士卒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索性新乐县令懂事,安排了吃食来犒军,并说明日前来拜访,商讨应对黄巾之策。

    营地中央,主帐,灯火明亮。

    “兄长,损失情况可统计出来了。”

    主位上,太史慈一脸沉重的问武安国。下方武安国、吕虔正襟危坐,徐猛因为力战许久,别人一刀狠狠劈在肩上,现正在养伤。

    “校尉,都是我过错,我愿意受罚。”武安国还未回话,吕虔就跪下请罚。

    “你纵然有过,也是御下不严,但跟我相比,我才是最大的过错。此时休提。现在最为重要的是要恢复战斗力、提升士气。”太史慈摆摆手,让吕虔起身。

    “但是你忽略大意,导致我判断失败,这是过,先记着。”

    “诺,谢校尉,卑职必将戴罪立功。”见太史慈轻轻放心,吕虔紧张的神经总算松弛了下面。

    要论错,最大的错就是他自己,吕虔也是勘察不仔细,而黄巾是下了力气埋伏的,一般的勘察也很难发现问题。再说吕虔跟随自己杀进杀出,也是拼了命的,若是再罚,就是不近人情了。

    经过战败,太史慈更加发现自己身边人手缺少严重,连个军中主簿都没有,还要拉武安国的壮丁。看来,拉人头的计划要提前才行。

    “子义,我们这次损失过半,可谓是差点全军覆没。”

    “我心中有数,你直接说。”

    “左曲650人,现存420人,其中轻伤128人。中曲770人,现有318人,且几乎个个带伤;右曲700人,现有……现有38人,可以说全军覆没了;骑曲230骑,因为机动力强,损失不是很大,主要是断后冲阵时候损失的,现有148骑,也是个个带伤……”武安国越说越小声,最后几乎听不见。

    “辎重呢?”一听损失如此之大,太史慈也愣在当场,吕虔更是愧疚的低下头。

    “辎重屯由于在最后面,没有进入葫芦谷,损失倒不是很大。在我们撤退时候,有小股黄巾想来偷袭,被我杀退了。正因为有辎重屯在,兄弟们才没有溃散。”

    “还好,辎重没有损失,还有吗?”

    “因为我们撤的快,我想在后面肯定还有落下的兄弟或者伤员,我已经让吕虔派出骑兵搜寻了,这样应该也能找回一些士卒。”

    “好,应该如此。”

    “另外,损失的兄弟基本上是年龄较大的。”

    “知道。回来一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何会如此大败。你们也说一说看。”

    这时候,徐猛被士兵抬入帐内。

    “徐猛,你怎么过来,不是叫你好好养伤吗?”

    太史慈见徐猛被抬进来,赶紧起身走来询问。

    “伤在身,不便见礼,校尉勿怪。”

    “好了,不必如此,既然来了,我们就一起分析下战败原因吧。”

    “诺。”徐猛回答,然后叫人把自己抬到旁边。

    “骄兵必败!”

    “缺乏训练!”

    “进退失据!”

    武安国三人异口同声的说。

    “哈哈,看来各位还是有过想法的啊。”见他们3人知耻而后勇,能分析原因,心想也是不错的。

    “这样,我意对部队进行整编,你们有何想法?”太史慈问下三人是否有建议意见。

    “但凭校尉决断。”三人答道。

    见三人没有提想法,太史慈便开始说出自己的整编方案。

    第一,招兵。从新乐县城周围七里八乡,拉人头招兵,直到满编为止。

    第二,整编。全军共计3500人,设前、中、左、右、后五曲,每曲定额500人,各曲设正副军候、正副屯长、正副队长、什长和伍长;设箭队,定额300人;设骑曲,定额300骑;设辎重曲,定额400人,其中护卫100人。设校尉代表,暂定25人,在每队中选出2名校尉代表,主要对全军进行思想宣教,战时可作为督战官,校尉直属;设执法队,暂定50人,在日常和战时进行纪律检查,校尉直属。取消各曲军候亲兵,只有校尉才配亲卫50人,各军候原来的亲兵打散编入各部。

    第三,待遇。实行招募制,按月发放军饷,校尉10000钱,军候6000钱,副军候5500钱,屯长4000钱,副屯长3500钱,队长2000钱,副队长1500钱,什长1000钱,伍长500钱,士卒50—300钱不定。新兵50钱,普兵100钱,弓兵150钱,骑兵250钱。战时一切缴获归公,战后统一按功劳分配,赏赐统一为钱币。首功1金、次功半金、一等功1银、二等功10000钱,三等功5000钱。其他武器、甲具赏赐另算。当然具体方案的后面在制定。

    第四,晋升。按功劳晋升,不管天王老子,都要从基层做起,哪怕是一个过渡。新兵三个月转为普兵,普兵若有一技之长,可申请成为弓兵、骑兵等特殊兵种。普兵获得三等功2次以上可升伍长,伍长获得二等功二次以上可升什长,以此类推。当然具体方案的后面在制定。

    第五,……

    太史慈一说完,赶紧问“你们觉得如何?”

    你看我、我看你、你看他,三双眼睛直愣愣的盯着太史慈。

    “你们怎么这样看我?”太史慈吓一大跳。

    “人呢?”

    “钱呢?”

    “谁来做?”

    三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