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 第四十章 多谋

第四十章 多谋

    对于调满桂等几位将领集兵入援宁远,几位阁老都再无异议,只等皇帝传下旨意。

    见几位阁老都在等着自己,王战也收起念头,“诸位爱卿并非多虑,而是考虑得周全。其实那些传言朕也知道,不过满桂终究是忠臣,何况尤世禄、尤世威这两个出身将门世家的猛将,还有孙祖寿这无论文武皆敬重之人,加上袁崇焕麾下还有祖大寿,当不会因私废公误了国事,还是让他们都集中到宁远吧。”

    “圣上若无它事,臣稍后便拟旨。”黄立极回道。

    “当此危机之时,朕觉得敢战还是第一位的。满桂向来是积极求战,此时将满桂连同其余三人所部兵马一起直接调入宁远,交予袁崇焕这个前线大员指挥,可以为袁崇焕增添一些用兵的筹码与信心,形成互补之势。或集中骑兵支援锦州,或集中骑兵袭击粮道,无论如何,皆避免了分兵之弊。若是将满桂援军分驻前屯,对袁崇焕和赵率教的帮助其实不大,反因其积极求战,更可能给后金各个击破的机会。”

    关于决策的考虑,王战还是为几位大臣做出了说明。

    王战希望这些人都能逐渐习惯自己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希望这些人将来都能留用而不是被淘汰掉,无论他们名义上是阉党还是东林党。

    彼世孙祖寿、满桂和尤世禄从山海关出兵后,并未前往宁远汇合,而是直接前往锦州,结果前进到笊篱山就遇上了莽古尔泰、济尔哈朗等人的后金运粮偏师,一番苦战之后,杀出重围,还是折返了宁远,并未能接近锦州。后金军也返回已经被夺占的塔山,双方互有伤亡。

    王战思来想去,自己直接在宁远集中所有骑兵,局部也许能有一个小优势,此次宁锦没准会有一个比异时空更大的战果,至少不会比彼世笊篱山更差。

    “圣上英明。”黄立极向皇帝施了一礼。

    听皇帝所说之分兵与集兵之利弊,略略沉吟,黄立极便明白了皇帝如此用兵的道理。皇帝这样看似简单的用兵,远比文臣动辄分兵几路要实用稳妥得多。

    黄立极也明白了皇帝对臣子进行说明的意思,多少有些诧异和感动。

    想想宁锦已经提前集中了兵力,粮草、弹药充足,有了准备,现在虽然远一些的兵没调,但事实上皇帝调集去的全是现今大曌的九边强兵。满桂四人所部,名义上至少有三万步卒、一万五千骑兵,皇帝甚至还建议调满桂等直接全入宁远,由袁崇焕在宁远临机决断应对锦州之事。

    远处的那些兵真调来,有几分敢战,几人也是心知肚明:如大水漫灌般的辽饷养出的兵如果不敢出城野战,多年面对鞑虏的九边强兵如果也不敢出城野战,那平素少经战阵、缺粮少饷的援军又有多少敢战、多少能战?

    皇帝的道理就摆在那里,这番调兵遣将也已经完全超乎想象,黄立极与几人互视一眼,齐声说道:“圣上英明,臣等遵旨。”

    “几位爱卿,朕方才想到一人。秦良玉满门忠烈,向来敢战,召她带兵进京,朕要亲自加以训练。”王战提起了方才心中闪过的念头。

    调兵遣将,说到敢战,方才王战想起还有一个人可调,就是想到了南方的秦良玉。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文章、骑射、胆智皆冠于一时,偏又风姿娴雅、远近闻名。

    天启元年沈阳之战,秦良玉之兄秦邦屏、弟秦民屏渡过浑河与东金血战,秦邦屏殉国。

    大曌沈阳浑河之败令东金凶焰滔天,满朝公卿震恐,唯恐东金大军南下山海关。当此之时,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直抵山海关,誓死以此微弱兵力死守关门、迎击强敌,毫无惧色。九月回乡招兵时,率领秦民屏和秦民屏、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顺手平定了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奢崇明最终兵败自杀。她的弟弟秦民屏又在三年前、天启四年时战死。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族谱上承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一员勇将,可惜万历四十一年被太监诬告,病逝于狱中。然此等遭遇并未让秦良玉一家有任何怨言,也因此才有了后来一系列壮烈之战。

    彼世天启七年之后的壮烈史实在此时当然尚未发生,但仅以现实观之,秦良玉满门忠烈已不为虚言。

    这样的人,王战当然要用,要大用。

    王战清楚,北方边镇的大军,在自己练兵有成之前是不能调动进京受训的,但是南方的秦良玉可以。南方虽时有匪乱,但是远远不会像北方边患一样,远没达到那种程度。提前将白杆兵练出来,对于自己的长远大计有大用。

    “圣上,秦良玉路途遥远,缓不济急,白杆兵到宁锦恐要两月左右。”李国普以为皇帝是为宁锦调兵,进言提醒。

    其他的人也有些不解,都看着皇帝。

    “此次宁锦用不上,朕提前把他们练成精兵,早晚能用上。且若宁锦战事万一僵持,到时白杆兵也不失为一强援。”王战并未解释为何调动秦良玉,反而希望他们就这么误会下去、就以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宁锦、辽东这点眼前的事。

    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白杆兵之前也来过京城,征战过辽东,而且极为英勇,看皇帝坚持,李国普、黄立极等人也就不再说什么。

    “大伴,朕有几件事要做,你与工部要安排好,三天之内开工,人手不够可以征集流民,全家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干活,一天给三顿饱饭。”王战转向魏忠贤。

    “皇上尽管吩咐,老奴一定和工部尽快做好。”魏忠贤不知道皇帝又有什么新主意,但是这丝毫不耽误他回答得飞快。

    “嗯,你办事总是能让朕满意。”王战夸了魏忠贤一句。

    “朕要把王恭厂迁出京城。火药在城里,早晚还是祸患,在西山那边寻个宽阔的山谷,建一个新火药厂,离得远一些,再建一座钢铁厂和一座铸炮制铳的军器坊,将来建好之后把城外的铁匠迁移一部分过去。这个山谷中河水一定要充沛些。”

    “还要在谷口建一座城,谷里面建一个大校场。此城只驻军、不住民,城中给朕建一座大将军府,具体的地方你们先选着,选好之后朕去看看。记住,朕说的是五十里之外的西山,不是京城附近的西山。”

    “你把赵重行他们几个找来,朕要在王恭厂旧址建一些特殊的工坊,其中还要划出几里见方的地方,建军营和校场,朕与他们将王恭厂和西山的事先大致商量一下。待详细规划好之后,那时候西苑工坊建的也应该差不多了,到时候把城外铁匠营的所有铁匠都先迁到西苑,然后让建西苑的工匠去建王恭厂和西山。待西山建好之后再将西苑的工匠大部都分到西山,一部分分到王恭厂。”

    “明天再给朕多找些造车、探矿、炼钢、打制铳炮、烧制琉璃、烧窑烧瓷器的高手匠人,朕有些新主意要与他们参详。”

    “老奴遵旨,老奴马上就去安排。”魏忠贤听得皇帝说要在五十里外的西山建大将军府,内心中止不住的狂喜,声音都快要颤抖了。

    几位阁老大臣尽皆惊愕:这就要建大将军府了?还真是学武宗啊。惊愕之余,有人升起了担忧,有人升起了狂喜。

    王战一扫之间将各样极细微的表情尽收眼底,心里微微哂笑。自己的目的自己清楚:

    其一,在西山建一个军产复合体,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军械,并且要长远发展,提高工匠的待遇、地位,以点带面,吸引人才,借此让华夏走上工业规模化的道路。

    其二,短期之内,先保证这些工匠的安全,避免这些宝贵的人才被掠走。

    自己穿越时空,影响不明,谁知道己巳之变会不会提前到明年甚至是今年冬天、变成戊辰或是丁卯之变?

    就算不考虑穿越的影响,自己现在和之后的行动陆续传出去之后,以东虏的情报能力一定会得知。以皇太极的智慧,未必觉察不到自己励精图治的真意,一旦觉察,很可能提前做出扼杀之举,绕过宁锦山海,突击入塞,消灭大曌敢战之军,打击大曌的胆气,同时掳掠人口工匠充实自己,持续给大曌放血,消耗大曌元气,形成此消彼长之势。一旦如此,对于东金来说,将来至少也可以逼和迫贡。

    刚才要宣府大同完善烽燧墩台就是这个目的:军不敢战,民就要躲,总要让老百姓能及时的躲。

    谁若觉得有什么空子可钻,尽管想去吧,三两个月,一切自见分晓。

    “朕还有几句话,一并传给袁崇焕和祖大寿他们。不要写什么文辞,就按朕说的,一字不改,军前宣读,没上城墙的军将都要听着。”转念间,王战要再送给袁崇焕几句话。

    诸人愕然:既然落笔,这就不算是口谕。白话圣旨?还要军前宣读?这,简直是斯文扫地,恐成千古笑柄。

    “这只是开始,白话圣旨你们会习惯,还有更多你们也会习惯!”看着几位朝廷重臣,王战心中暗念,却没有再给他们劝谏的时间:

    “袁崇焕,无根无据之大言,朕不想再听;危言耸听之虚言,朕亦不想再听。朕之前说过的话,想必你还记得,朕今日再提醒你一句,国家干城临阵之时,生死荣辱诸般杂念当不萦于心,一切当依据战机决断、依国家民族利益决断。”

    “爱卿,拟旨吧。”

    “是......”

    “非常之时,不要讲什么宣旨的排场,以八百里加急发出去。”

    ......

    皇城金殿上调兵遣将的时候,京师朝阳门东三百里外的三屯营城中,一杆乌沉沉的大枪正在夭矫飞舞。

    枪势吞吐,收如将扑猛虎匿踪潜行,发似蛰龙抖甲一跃贯空。

    锋锐之意直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