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 第五十章 战车

第五十章 战车

    通用重载四轮马车,既然是通用,那自然是要以之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的不同用途的特种车辆。

    第一种,便是以此马车为基础底盘,结合双轮炮架结构,制造一种炮车。

    车内纵轴线上安放一门长管大炮,口径三寸,约后世一百毫米,炮管长为三十倍径,算上炮膛,全长大约一丈一尺五寸左右。大炮的耳轴在后轴正上方略前一点的位置,以保证大炮重心处于前后轮之间而不是后轮之后。车底有可以放下承受后坐力的粗大驻锄,与大炮耳轴下方的炮架相连,行驶时收束在车底。

    凭此车辆的宽度,安装了大炮之后,车内两侧剩余空间还能坐下一个小旗班十二人。而十二人屁股下面的空间也得到充分利用,座椅为箱型,箱子里是作为炮弹的整装子铳。子铳以油布包裹,分格存放,战时取用方便。

    这种炮车的车体结构就相当于双轮炮架与四轮马车的融合。双轮炮架与车的后轴后轮合二为一,给双轮炮架的大炮罩上了一个能防风雨、能随车运送人员和炮弹的四轮马车车厢。

    整个车体靠框架承重,车厢厢板与框架用铜合页相连。前三分之一部分的顶板能向上打开,以适应大炮的射角。牵走挽马,前箱板向侧方打开,后箱板向上打开,大炮放下驻锄就可以开火。如果需要,两侧没被车轮遮住的箱板也都可以向上方掀起,用斜撑支撑固定,掀起之后仍然能起到遮雨的作用,故此炮车可以在暴雨中开炮作战,而硝烟也可借此快速散去。

    如此结合,四轮承重,分担了大炮的重量,王战相信通过性至少不会低于两轮炮架。至于驻锄能否承受住后坐力,是否需要加粗、包铁,只能等工匠们的试验了。

    王战的第二种设想,自然是后世炮兵的两轮炮架。

    现在大曌的大炮炮架,行走部分绝大多数都是四个径不过尺的小铁轮,对地面的压强极大,野外通过性极差。而王战造大炮不是为了放在城墙上防守,是为了野战,是为了随时轰击敌人的军阵,所以机动性是必须的。

    同样是承载一丈一尺五寸长的大炮,两轮炮架的两个轮子与四轮马车的后轮尺寸规格完全相同,可以通用,但车轴变短,两轮外缘间距只有四尺。拖尾驻锄上设置两个把手,一个挂钩,平时挂在货运四轮马车后方行进,作战之时摘下。紧急情况下随步兵阵列前进时,可由两人或四人提起把手控制前进方向,小队中其余的人推动车轮,如此或随步兵向前逼阵、或短距离转移阵地,不用马车牵引。耳轴上方安装防盾,防盾中间有瞄准的竖向开口。同样是为了保证雨中作战,防盾顶部和两侧以木板向后围合成小型车厢的样式,罩住炮尾,只不过没有后厢板,是开放式的炮尾。

    两轮型号没有前部罩住整个炮体的车厢,后面的厢式防雨罩也不大,整体比四轮型号轻了不少,但防大风斜吹雨水的性能也相应的比四轮型号弱一些。这也是王战将其排在第二位的原因。

    在没有底火、还需要明火点燃发射药的时代,王战觉得风雨中开火的能力很重要。即便各方面条件相同,对手也拥有大炮,但只能在晴天开火,而自己却可以顶风冒雨的开炮,那选择战机的自由度就大了许多,胜利更容易属于自己。

    这种三寸口径的大炮王战打算命名为祝融。

    第三种是人力推动的轻型双轮炮架。

    此炮架的两轮与四轮马车的前轮通用,两根粗大的车辕兼驻锄,尾端包裹铁脚,放下后刺入土中承受后坐力、固定炮位。车辕驻锄上面镶嵌握把,士卒握住提起,推车即走,可推可拉,其他炮队成员可协助推车轮。架上设置一门带有耳轴的小炮,口径二寸,炮管长为三十倍口径,算上炮膛,全长近八尺。与两轮大炮一样的防盾和厢式防雨罩保证雨中作战。

    整车不用畜力一样可以迅速移动,可以结阵使用,也可以成为小股步兵的机动重火力。王战名之为“步军冲阵炮”。

    第四种是四轮马车式的短偏厢车。

    王战彼世曾看过书上的记载,也曾去过蓬莱,游览过登州水城和戚继光纪念馆,仔细看过戚继光的偏厢车:两轮,对敌一面有固定的厢板,还有一面可以向外打开遮住车辕的活动尾厢板。处于打开状态的活动尾厢板,即保护推车人,又可以让这些偏厢车在首尾相接结为车阵之时没有空隙,防护严密。车体骨架粗大结实,作战时放下四个支撑腿支撑,不算车辕,车长大约一丈五尺,整车宽大而沉重。车上可站二十名火铳手,站在厢板后轮流射击。车上还安放两门弗朗机,从厢板开设的炮孔向外轮流轰击。平时用挽马,阵战时用人推。

    王战从支撑腿分析,这种偏厢车开火之前应该是选好阵地结阵,然后固定不动,也就是结阵等人来攻。

    王战对结阵不动深恶痛绝。

    王战很清楚,东金作为一个新兴的武力集团,目前还富有朝气,十分善于学习,如果不能迅速消灭他们,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学着用上大炮,那时结阵不动等人来攻就会被轰死。

    暂时来说,此时铸造的大炮太过沉重,此时的曌军又以守城为主,于是很少有人想到用大直径车轮的两轮炮架,所以大炮的机动性极差。而东金多数时候是为了抢掠,从辽东远程调动红夷大炮袭击大曌极为不便,远不如用细作开城门来得方便,所以东虏也暂时还没有重视大炮的运用。

    但只要自己的新军运用一次,他们一定会重视、会学会,以他们的奴隶制动员能力,不管累死多少人也会把大炮拖过来轰击自己的大阵,何况还有牛马畜力。

    事实上,在大曌天启元年,奴儿贺齐趁熊廷弼被罢免而围攻沈阳、也就是史称的“浑河之战”中,三千白杆兵和其他一些川军就已经是如此结果

    本来东金在奴儿贺齐亲自指挥下,以数万大军攻打川军大阵仍然吃了大亏,他们未料到川军如此敢战。但是汉奸李永芳给老奴出主意,用沈阳缴获的射程超过车阵弗朗机的大炮轰打大阵。结果不言自明,白杆兵大部战死。

    所以王战对火力虽强但却轻易不能移动的大阵很不喜欢。

    但移动军阵也有条件。如果军阵移动时没有持续的火力输出,很容易被放风筝,尤其是侧面。

    所以王战要取消支撑腿、增加两个轮子,做成四轮马车的样子。车长缩短到一丈,增加顶板防雨、防弓箭抛射,车内只载一门同样是侧向开火的卸掉车轮的步军冲阵炮,马拉人推皆可,机动灵活。由于是四轮,在人力推拉时,车上的火铳手和小炮可以比较平稳的射击,形成移动中的方阵侧向火力。

    这种机动性和机动中的火力对王战将来的大计十分重要。

    第五种,炊事车。

    在马车上设置灶台、案板、橱柜,安装铸造成型的铁炉子,铁皮烟囱,当然还有泥砖隔热防燃。重载四轮马车大约可安置四五个炉灶,偏厢车的小四轮马车可安置两三个。

    有了此种炊事车,从此告别埋锅造饭,任何恶劣的天气都能让军卒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极大的提升后勤效率、饮食品质。如果路况不太差,甚至可以在行进间做饭烧水。

    ......

    炮、铳、铠甲、战车,滑轮组重型锻锤,圆柱铁砧和穿心锤,一批批的工匠看着实体或图纸,听着皇帝的讲解,无法言表心中的感受;偶尔溜一眼那边或是像木桩子一样站着不动、或是一遍遍傻乎乎走来走去的新军......心中的感受还是无法言表。

    当王战都交代的差不多的时候,刚才回家的那批工匠回来了。从精神面貌上看得出来,明显是衣锦还乡之后的感觉,明显是从家人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幸福感。

    “怎么样,家里都安顿好了?”王战看着精气神已经不同的工匠问道。

    “回皇上,都安顿好了。家里人对皇上都是感激的不得了,这就要给皇上立长生排位。”

    “我家那婆娘立刻就去买米了,还说要割上半斤肥猪肉,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再扯上几尺布,给孩子们作件衣裳,这都是圣上的恩德呀。”

    一众工匠纷纷谢恩,杂七杂八说什么的都有,但透露出来的都是幸福和感激。

    “那就好,你们且先入列,内操军上前来。”

    出发之前,王战自然要先对这些内操军进行一番训话,让他们牢牢记住这些工匠是自己的宝贝,一切行止都要配合这些工匠,包括协调地方官府。

    众工匠听得皇帝对内操军的训话,更是感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不由暗暗咬牙,一定要把皇帝交代的东西都找到。

    在找矿的工匠出发之前,王战明确宣布,所有工匠,只要完成定额任务,以后都与新军一般,按月发饷,饷中有银一两,米一石。生产越多,额外奖励越多。

    众工匠再次热血沸腾,都感觉好日子要来了:在这个世道,没做官、没经商、没成为大地主,每个月能有一石米、一两银,绝对是好日子。

    除了出门找矿的,造铳炮、铠甲、马车、炮架的工匠都留了下来。

    王战按照铁、铳、炮、铠、车、炮架在西苑南半部分、太液池西侧给他们划分了六大工坊区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印刷区。王战在再次强调了一遍保密、奖惩之后就让他们回去组织更多的工匠,明天就把家人、徒弟和工具都搬过来。

    太液池的闲杂人等已经全部清走,房间全部腾出来给这些工匠居住使用。王战要让太液池南半部分迅速成为大曌第一个军事工业基地。

    每一个工匠都有一小队内操军相陪。王战让内操军帮忙搬家、召集工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的内操军召集工匠,绝对比一般的官员都高效,因为没人不怕他们。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泄密,有成队的内操军跟着,闲人退避,工匠的话也不会乱说。

    王战没经过任何人,如此大规模的直接派自己的新军侍卫调动内操军,内外庭俱皆惊动,连魏忠贤都急急派人打听。

    待听说还是西苑工坊的事,皇帝急于在西苑太液池设立工坊、亲自指点工匠,长出口气的同时,除了心中暗喜的魏忠贤及其死党,剩下的臣僚都是摇头不已:皇帝这是自己当木匠还嫌不过瘾,还要当工坊主、大掌柜?堂堂天子啊!不上朝,躲在宫里清修、读书、习武、练兵。练兵的新鲜劲过了?又要开工坊?

    摇头之后便是无奈的叹息,深深的忧虑。

    无论是暗喜的还是忧心的,没有人知道,所有工匠和内操军都走得干干净净之后,口干舌燥的木匠皇帝没有坐下喝一口水,而是带着新军侍卫,大步走回到了列队训练的新军军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