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燃明 » 第二百零九章 宝珠

第二百零九章 宝珠

    心情有些烦闷的王战来到了坤宁宫。

    远远看去,坤宁宫屋顶正脊两端的大吻在残存的夕照中反射着微光,尤以大吻背部的剑柄最为明亮,因为那里原来的琉璃剑柄新包了铜。

    大吻,也叫琉璃正吻,大致为近似于龙形的瑞兽,由数块琉璃件组合而成,兽首向内衔住宫殿正脊,包裹住正脊两端,既防止从这个部位漏水,也增加了宫殿的庄重与美观。之所以背上有一个剑柄,乃是传说此瑞兽能喷水灭火,被利剑钉在这屋脊上后便再也不能离开,只能时时守护宫殿,遇雷火则喷水灭火,寓意辟火、平安。

    前些时日的雷雨之夜,王战在雷鸣电闪中猛然想到了大殿的防火问题。

    崔呈秀升官的理由就是修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等三大殿有功,那三大殿为什么要这个时候修呢?大曌已经建立了二百多年,不是早该建好了?原因就是原来的三大殿毁于雷火。

    既然想到了,王战便在雷鸣电闪之中立刻召来了匠作监丞,将现代建筑的避雷原理交待给了监丞,这监丞琢磨一夜之后,第二天就拿出了改造方案,将这大吻背上的剑柄当做了制高点、避雷针,其下以黄铜包裹的粗大铁筋相连,一直引入汉白玉台基的最上一层石头内,再隐蔽的引入台基下面的土中,在土中连接上一大块铜板,宫殿外观丝毫不受影响。

    王战自然同意这不破坏文物外观的方案,于是立刻批准在整个皇城施行改造,但命其首先拿出计划和预算,然后公诸于朝堂,最后才能在坤宁宫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最前面的皇极殿还没有改造完成。

    与之一同进行的还有地火龙的改造。王战与营造监丞和一些老工匠商定了一个方案,将地火龙、火墙、极其隐蔽的排烟设施、扩大的地火龙生火间等进行一体增建改造。

    一来,永乐、嘉靖、万历年间外廷三大殿与内廷三宫都曾因雷击失火,也曾因灶房、灯火之类的原因失火,毁坏留给后世子孙的文物不说,眼前的巨额重修费用就是老百姓的极大负担,有这些钱粮,干点什么不好?挖井赈灾、整饬军伍,怎么都比一次又一次的修宫殿好得多,所以王战想要统筹起来,一次整饬成型,彻底避免这种火灾再次发生。

    二来,避雷针不用说,扩大的生火间则既可以让宫女太监都吃上热饭——王战觉得让宫女太监在大冬天吃凉饭实在是不人道。扩大之后也可以将宫女、太监做饭热饭的操作全部转移到半地下的砖石构筑的生火间之内,不能再接触到任何木质结构。

    三来,王战不喜欢冬天屋子里烧炭盆——缺氧,满屋子一氧化碳,不一定达到致命的程度,不健康却是确定无疑的。改造地火龙,暖阁中增加火墙,屋内的温度应该不需要再烧炭盆了,也避免了炭盆生火过程中在宫殿群中见明火的可能。

    除了现在王战办公的皇极殿,其他所有这些举措,首先在坤宁宫试行,改造完成之后立刻观察效果。避雷效果当然不好观察,但是生火、排烟、升温的效果,乃至于太监宫女们吃饭的方便程度,都是立刻可见。等确定了效果之后再全面推开。

    王战将这些都讲给大臣们听之后,大臣们自然是赞成。每一次火灾之后,大殿的重建都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耗费实在太大。他们听皇帝解说之后也觉得这些举措确实可以避免雷击之火,也能尽最大可能避免人为之火。另外,虽只是冷饭变热饭,但他们也听出了皇帝对太监宫女这些地位最卑下之人的关爱,此等仁君之举,自当赞同。

    这些大臣们自然不知道,皇帝将这样的事情都详细地讲给他们听,其实是为了潜移默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试行,然后观察效果,全面推广,总结经验,循环改进。其中还包括了计划、预算、审核。当然,还有政务和预算的公开。

    而后宫诸女知道了皇帝这些安全、温暖又健康的举措之后,自然是再次对着皇后拉长了莺啼鹂鸣之声——她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皇帝对她们这些家人的宽厚温和,也已经习惯了晚上在坤宁宫与皇帝相见、聊天,习惯了皇帝每次从皇后开始对自己这些人的关爱。

    王战这段时间则始终保持着晚上到坤宁宫来吃点东西的习惯,就算太晚了,至少也是坐一坐,喝杯茶,说一会话,只是从不留宿。王战知道自己最大的可能是回不去彼世了,八月驾崩的危机也已经越过,总要和这宫中的家人熟悉些才好。皇朝帝制,没有子嗣是极大的问题,是祸乱的根源之一。就算为了华夏,将来也总要有子嗣,现在熟悉、培养感情就是必然。

    “圣上今日看上去比较累,还要多注意休息才是。”张嫣挎着王战的右臂步入宫中,慧妃、成妃、容妃跟在一旁。

    这是最近在王战的引导下养成的习惯。刚开始张嫣还是有些不习惯,几次之后,于行走闲聊之中反而感到异样的温馨宁静,也便自然而然了,反正皇帝的变化也不止这一点。

    “朕不累,只是有些烦,倒是皇后最近操劳多了。”王战拍拍张嫣的手。

    这段时间张嫣做得风生水起,在刘若愚的协助下,皇家女子小学已经开始上课。免费,供两顿饭,吸引了许多贫民百姓将家中的女娃送来学习。但这些都不是最吸引人的,最吸引人的是这是皇帝开办的,皇后和贵妃娘娘亲自教学,堵住了几乎民间所有的反对声音,便是那些最重男轻女的人家也将女孩送来。

    皇帝和皇后,终究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心中的风向标,皇帝和皇后都让女娃来识字,那让女娃识字就是对的,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认知。尤其是田赋新政的宣讲,更是让老百姓心向皇帝,庆幸自己遇上了千古圣君。皇帝说什么,那就听什么。

    许多老百姓也自有他们特有的聪明智慧,未必是什么大智慧,却足够面对生活。他们自己不识字,但是他们知道大户人家娶进门的少奶奶都是读书识字的,都是能够掌家的,单从这一点来看,让女娃识字就有好处,不说做什么大事,单说识字之后就有可能嫁一个好人家就是莫大的好处。大字不识一个,如何掌家?连门都进不了,进去也是当丫鬟。因此,皇家女子小学的生源十分充足,小老百姓中对此事一片赞颂之声。

    朝野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对于这些杂音,王战没费什么心思,只是提出一个反问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圣人教诲,有教无类,女子将来要为人妻、为人母,难道这些女子是不可教化、不该教化之类吗?”

    皇家御膳酒楼也开了起来,并且在皇瞾时报上明确承诺,每年公开一次账目,除了酒楼人员开销和依法纳税之外,净利的三成用于助力皇家女子小学,保证学堂孩童的一日两餐,为老师发放俸禄,积少成多之后还要扩大小学规模,还要建女子中学和大学。此份报纸一出,京城的达官显贵和来往的商贾纷纷来酒楼宴请,颇以自己吃顿饭能为求学的孩童做一份贡献为荣,百姓更是纷纷赞颂皇家仁德。

    这些事,如今都掌握在张嫣手中。

    “臣妾哪有多少操劳,有了圣上给臣妾们的组合健身器,加上五禽戏、八段锦,臣妾们经过这些日子的锻炼,体力精力充沛许多。”听得皇帝体恤,张嫣连忙说道。紧接着,夸起了皇帝识人用人之能:

    “倒是不得不说,圣上慧眼识人,刘若愚确实是个人才,将宫中的人力掌握的清清楚楚,分男女、分壮弱、分才能,无论是学堂的老师、伙夫、门房,还是农庄的账房、农夫,御膳酒楼的厨师、切墩和跑堂,铠甲被服厂的女工,刘若愚都给提供得充足、分配的明白,人尽其才,臣妾省去了许多精力。”

    “只是不知圣上因何烦闷?”张嫣又问道。

    “还不是朕的那些皇亲,除了少数几人,简直都是是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王战摇头说道。

    “圣上仁厚,对待亲人不愿像之前的那些事情一样,自然是要多费一些口舌。”说着,张嫣给王战倒了一杯茶。

    “朕的皇后爱妃都能不辞劳苦出来做一些事情,他们却只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何其贪鄙?”王战端起茶杯,禁不住摇头。

    “臣妾倒没什么劳苦,能教这些小女娃识字,臣妾很高兴,何况主要是几位妹妹和那些识字够多的宫女在教,师资培训辛苦的也是东垣王。臣妾主要为那些已经识字的大一些的女孩子筹办女子中学,处理的杂事倒是多一些。不过臣妾终究是不比皇帝,整日为国事操劳,还要费心应付自己家的亲戚,就像小时家中长辈说的,自己的刀怎么削自己的‘把’?难如登天。”张嫣知道皇帝夫君的难处,温声劝慰着。

    嘴里说着皇帝的难处,张嫣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事实上,自己家的亲戚也没少求上门来,等闲当然见不到自己,可是并不耽误他们找上自己的父亲。还好,父亲爱读书,不是那种忘乎所以的人,加之本身就清廉自守,这才没有惹出什么乱子,否则,凭五月份以前的魏忠贤和客氏,恐怕早已弄得满城风雨,将自己赶下皇后之位。就算是这样,父亲还是被亲戚们弄得焦头烂额。

    想到这里,张嫣不由得若有所思地注目起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