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3大河村 » 第三十一章 做包子!

第三十一章 做包子!

    赵老汉抚着沉郁的胡须,一边从事着农活,一边听到江源说要十斤韭菜,十斤白菜,他的手上不禁停了下来。

    眉头微微皱起,瞪大了眼睛,表情充满了难以置信。

    赵老汉忍不住抬起沉重的农具,转头直视江源,发问道:“江源,你说十斤韭菜,十斤白菜?这是准备做什么呢?”

    江源一脸坦然,笑容满面地回答:“赵叔,我想做包子,最近准备再县城里摆摊卖包子,所以打算多做一些,用上您这新鲜的韭菜和白菜,口感应该更好。”

    赵老汉闻言,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笑容:“哦,原来如此,是包子啊!我还以为你们要办饭席,准备请客呢。原来是做包子,哈哈,那就好,那就好。”

    他话锋一转,加重语气问道:“不过,十斤韭菜和十斤白菜……你卖得完吗?这县里边可不止你一家在卖包子,赚钱是好事,但你这包子要是卖不出去的话,你可是会赔钱的!”

    江源听到赵老汉的疑虑,立即展现出一副信心满满的表情,他轻轻笑道:“赵叔,您放心,这次我准备做的包子可是绝了,口感新颖,馅料可都是用心挑选的。包子质量好,肯定受欢迎。”

    赵老汉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看着江源,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事情。他悄然地自语:“做包子,大河村的人哪个不会?要是这么简单,早就都开起包子铺了。”

    这番话似乎是在提醒江源包子生意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赵老汉有些为江源担心,他知道在乡下,生意可不像在城里那般简单。大河村的村民虽然手艺了得,但要靠卖包子维持生计,未必那么容易。

    江二愣又开始犯傻了,能卖出去五十个就算是走大运了。

    “钱你随便给就行了,我也没卖过菜,乡里乡亲的,就当是支持你卖包子,生意兴隆!”

    赵老汉挽起衣袖,手握镰刀,踏入自家翠绿的菜地。沉稳的步伐间,镰刀舞动如风,割下的韭菜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泽。

    不远处的白菜丛也未能幸免,赵老汉有条不紊地割下了沉甸甸的白色蔬菜。

    割齐了十斤韭菜,十斤白菜后,赵老汉娴熟地将它们一束束地打捆,用麻绳紧紧系牢。

    赵老汉粗糙而有力的手将打捆好的韭菜、白菜抱起,一片一片地投入板车,确保它们整齐又不至于被压坏。

    当最后一捆被放置妥当,赵老汉满意地拍了拍板车,示意可以离开了。

    江源笑容和煦,目光中透着真诚。他轻轻拍了拍赵老汉的肩膀,表示自己不会让赵叔吃亏。江源一边拉开自己的包袱,一边满脸笑意地说:“赵叔,这可不能让您吃亏,我们按照市场价来,韭菜七分钱一斤,白菜三分钱一斤,总共一块钱。”

    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折叠的毛票,数了数,正好凑成一块。

    江源将钱递到赵老汉手上,老赵头愣了一下,接过一块钱,满脸喜悦,点头道:“好好好,既然是你自家做的生意,我也不跟你计较。以后有需要,还可以找我。祝你生意兴隆!”

    这臭小子,倒是挺实在的,钱当场就给了!

    赵老汉心中生出一丝猜测,他觉得江源这次去县城打散工可能真的赚了不少钱,居然买了匹驴,还打算在村里摆摊开包子铺,这日子过得真够红火的!

    江源拉着驴车,轻声说道:“赵叔,感谢您的帮助。明天这个时候,我可能还会继续来您这里买菜。”

    赵老汉望着远去的驴车,点点头,而后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傻小子,不会以为这样就能把包子卖出去吧?“

    他心里暗自嘀咕,眉头微皱,仿佛看到江源把包子摆在县城集市上,然后鼓着小腮帮子期待地等待顾客涌上前来的场景。

    他觉得江源有些天真,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包子摊这一行竞争激烈,生意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或许他认为自己买了点新鲜的韭菜和白菜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可这个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现在县城里边,做包子的行家有的是,包子做的地地道道,非常的好吃,而且已经卖了好几年了,江源就这样傻乎乎的去卖包子,肯定得亏!

    江源回到新房,一股干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苏幼薇已经将笼屉冲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摆放在厨房里。

    竖日凌晨,江源起床开始准备做三种馅料的包子:猪肉馅、白菜酱肉馅、韭菜虾仁馅。

    江源找来两个干净的不锈钢大盆,其间一盆专供调制面团,另一盆则为准备馅料。苏幼薇在一旁热心地协助。

    首先,江源往一个大盆中注入了适量的温水,白糖和酵母粉随即入场。他轻巧地拿起搅拌勺,开始用力搅拌,温水渐渐溶解了白糖和酵母粉,发出微微的泡泡声。这个过程中,甜蜜的糖香和酵母的淡淡酸味在空气中交织,萦绕在整个厨房。

    另一边,苏幼薇则专心将面粉倒入另一个盆中,巧妙地在面粉中开个小坑,然后顺手加入了适量的猪油。这并非寻常的猪油,而是为了使包子更加鲜嫩可口而讲究的猪油。江源注重细节,知道猪油的加入可以让包子蒸熟后更加柔软、洁白,即便凉了也能保持口感。

    现在这个时候,很少有人会往面粉里边加猪油,这是经过后世包子师傅们几十年的不断总结和摸索,形成的一项宝贵经验。仅凭这一点,江源就有信心,他的包子卖相一定比别的商家要好看许多。

    江源巧妙地将油和面粉搓拌均匀,手法熟练而不急不躁。与此同时,他缓缓将另一个盆中的温水、白糖和酵母水混合物倒入,一边加入液体一边用手搅拌。

    面团逐渐形成,他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似乎早已熟记于心。

    随后,江源将面团放在案板上,轻轻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手法娴熟。

    他一手稳定面团,一手用掌心均匀用力,将面团揉搓到了“面光”的地步。

    这个阶段的手感至关重要,只有面光,才能确保所有的配料在后续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使得包子口感更为细腻。

    在案板上,一团富有弹性的光滑面团展现出他独特的包子制作功力。

    ……

    在剁碎的猪肉馅中,江源娴熟地加入了适量的料酒、葱花、盐和香油等调料。他用手指的力道和节奏恰到好处,一边搅拌一边使调料均匀地融入猪肉馅中。

    接下来是韭菜虾仁馅的制作。江源取出河虾,灵巧地将虾头和虾尾分离,巧妙地抽去虾线。他一手抓住虾肉,一手抓住虾尾,轻轻一捏,整个虾肉便轻松脱离。随后,他娴熟地将虾仁切成段,保持了鲜嫩的口感。

    鸡蛋被打散,锅内冒着袅袅青烟,他倒入适量的菜籽油,热锅凉油的巧妙手法使鸡蛋迅速炒散成松散的絮状,为韭菜虾仁馅增添了丰富的口感。

    最后是白菜肉酱馅的制作……

    三种馅料齐备,盆里的面团在一段时间的醒发后,膨胀出明显的蜂窝状,散发着浓浓的面香。江源娴熟地撕开面团,其中的蜂窝状结构显示着面团发酵得十分充分。

    他再次将面团揉至光滑,然后巧妙地搓成一条条细长的面团,将其揪成小而均匀的团子。擀面杖在案板上起舞,将每个小团子擀成薄而均匀的皮儿,仿佛是一幅面团的画布。

    接着,轻盈的手法裹馅,熟练地捏褶,巧妙地将包子口部合拢,形成一个个白花花的小馅包。每一个包子都展现出匠心独运的手艺,整齐地摆放在蒸笼里,仿佛是一幅美味的画卷。笼屉上升起的热气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

    江源精心数了数,一共有320个包子,每一个都比市面上的稍微大了一些。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并不急着上火蒸。他明白,这个阶段还需要进行二次醒发,而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包子需要时间慢慢发酵,面团更加松软,馅料的味道渗透其中。

    等了五分钟,江源开始点火准备蒸。笼屉一层又一层,三层笼屉摞起,整齐排列的包子开始了它们最后的蒸发之旅。热气腾腾的蒸汽迅速弥漫开来,把包子的香气密封在笼屉里,让外面的人闻不到!

    蒸汽在笼屉中缭绕了整整十五分钟,江源小心翼翼地掀开蒸笼盖,一股香气迎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在笼屉中,分别摆放着三种馅料的包子,他用手指轻轻拨动这些包子,感受它们的温度,皮薄馅嫩,江源每种馅料取出来五个,随即,他又将蒸笼盖缓缓合上,不让里面的热气和香气流失得太快,让包子在保温的环境中保持着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包子被拿出蒸笼后,香气弥漫开来,扩散在整个屋子里。这混合着韭菜、白菜、猪肉、虾仁等各种香味的氛围,让人闻之陶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味的包子天地中。

    江源翻动了一下手中的包子,观察着它们在手心的状态。这批包子刚刚蒸好,还在释放着热气,因此他决定等一等,不急于把它们交给苏幼薇。

    太烫了!

    包子表面洁白如玉,嫩滑的外皮仿佛是经过仔细雕琢的艺术品。他轻轻一碰,触感异常蓬松,仿佛触碰的是一朵柔软的云朵。江源的包子实现了包子艺术的巅峰,皮薄而馅足,甚至透过薄薄的皮肤,可以隐约看到里面诱人的馅料。

    将包子放在手心,五指轻轻一收拢,包子顿时在手中变得柔软暄嫩。

    “小心烫。”

    江源笑着递给苏幼薇一个刚刚蒸好的包子,热气腾腾。苏幼薇接过包子,一口咬下去,顿时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散发着满足的光芒。

    面皮的口感极为软糯,仿佛融化在口中一般。而猪肉馅则展现出鲜嫩细腻的质感,充满了肉汁的滋味在嘴里散开。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带来了美味无比的口感。

    苏幼薇赞叹道:“好好吃!”

    江源拿起一个包子试了一下,味道的确是挺不错的。

    天色蒙蒙,江源把刚刚蒸好的包子装入蒸笼,小心翼翼地搬上了驴车。他精心地加固蒸笼,确保在行驶中不会晃动,以免影响包子的完整性。驴车摇摇晃晃地启程,缓缓前往县城的方向。

    沿途,驴车在青青的田野间穿梭,微风拂过,带着丝丝田野的清新气息。蒸笼上方飘散出阵阵包子的香气,仿佛是一种诱人的邀约。

    江源牵着小黑驴,一边保持对驴车的稳定,一边期待着前方县城的繁华。包子摊的生意,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满怀期待和一丝紧张,他踏上了通往县城的道路。

    早上五点多,江源牵着小黑驴,穿越县城的繁华北街。

    北街的集市异常热闹,摊位如密集的彩蝶,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摊主们推着平板车,骑着三轮摩托车,甚至还有几辆小四轮货车,将各色商品摆得整整齐齐。

    人群熙熙攘攘,热情而拥挤。北街的集市一整天都持续繁忙,早晚都有不少人潮,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

    江源拉着装有包子的驴车穿行在集市的巷道间,驴车身后的蒸笼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沿着北街的集市前行,眼睛紧盯着各个摊位。

    这里的摊位常常是流动的,有的生意兴隆,人气爆棚,售罄了货物或者满足了当天的盈利目标,摊主们自觉地离开了,腾出宝贵的位置。

    一边赶着小黑驴,一边留意着摊位的动向。

    当江源发现有空位时,迅速驱使小黑驴停在了一个摊位前。

    江源停下了小黑驴,将马车靠近摊位的空隙,巧妙地与旁边的摊位隔开。旁边的摊位主要售卖着糖葫芦跟橘子,幸亏跟江源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可以唠嗑。

    江源轻轻一推车,将自家的摊位整理得井然有序。

    与卖糖葫芦的摊主打了个招呼。

    卖糖葫芦的探过头来,说道:“小兄弟,你是第一天来这边集市摆摊吧?”

    江源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大爷,您是看我面生得很?”

    卖葫芦的大爷摇了摇头,说道:“倒不是因为你觉得面生……如果你之前有来过这个集市摆摊,就应该知道,不应该来这个位置摆摊,你就当今天长个教训,明天就别来卖包子了。”

    江源愣住了,为什么明天不能来卖包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