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径源流深 » 第十五声:浅谈佛家

第十五声:浅谈佛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缘起缘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小的时候电视剧里面经常听到佛家的经典台词。人们说佛法无边,故而在这里只能浅谈,毕竟西游记里面的灵山境地,诸佛太多,说明佛家的造诣还是很深的。我的大舅妈就信佛,家里有一尊观音菩萨,常常礼佛拜香。人生在世,多行善事,多积善德,凡事都有因果报应,今世休缘,来世福报。

    也稍微看了一下佛家的核心思想,故而以局外人浅论学习。如果说的不对,各位书友诸佛不吝赐见解。

    论生死界论,佛家最深。

    有四法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三法印,六根

    至于以上的佛家经义,大家可以自己查阅,观纳。

    佛家认为,宇宙万物皆有法,即万物都有规律,事物的万法,来源于因缘和合而生,而存。这种因缘和合的表现就是因果,即因果相由互生互转,因生果,果又为因。即万物之法由来,皆为其因果,又因果皆为。因此,万物之法是无常的,变动的,不测的,无明的。往高的来说,人做为万物一种,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尽不灭的现象,必然有其因缘和合,即因果,固分析其因果得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法,也就是生死轮回之说。

    三世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关系为,过去世是因,现在世是果,未来世世是果,而现在世为因。即生死生死生死,三生三世。六道轮回为,天道,阿修罗,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即三善道,三恶道。其关系为,我概论为,一切以今世功业为主,即今世遇到的苦为前世的因,所以能定心,今世的业决定未来世的果即定轮回之道,所以要休心。业有两道,善恶之分,所以要择业。即我们今世要定心,择业,修心,最后成佛,达成此世,即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不生不灭。无论是三世因果论,还是六道轮回,其本意都是追求活在今世,择今世业,立今世功。即推助我们的善行,善念,从而提升心灵,减灭六根之欲,来面对人生逃离不了的,苦。

    佛家认为,人度自然平常世,最多的是,度苦。苦情,苦痛,苦难,苦恨,即我们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劫难,在身心两态上,受苦受难。苦难的原因在于,万事万物的法是无常的,多变的,无法预测,身其因,受其果,人的六根觉越是有求.(贪,嗔,痴),那么受万法因缘的影响越大,苦的程度越深,如果不能觉醒,将生生世世受到轮回之苦。

    即我们自身一世受到万事物多变无常的影响,受到六根觉的近难,人生必然是一种苦境。苦境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人生中的一言,一目,一念,一求,一行,一果,受到六根觉的因推动,受到无常的因影响,又推动影响着无常的果,进而又触动六根觉,产生苦的诉求。所以人生在世,面对六根觉因,世事无常因果影响,我们就要修行自己的六根觉,眼,耳,鼻,舌,身,意。达到灭欲,从而达到,性空,苦自离,六根清净。对于佛家的修行,也是有许多清规戒律,依戒律而修行。

    同时,因为因果论的影响,生死轮回的影响,佛家将善意善行作为今世修行的业,种善因得善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祈求入轮回得善道,得福报。

    佛教的教义很多,涉入其中,高玄其中。但是佛教的根本,从其发展历史来说,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大兴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那个痛苦而又高玄的时代,生死为常,死如草芥,是一个达到极苦的时代,所以佛家需要的是解决苦难,依托生死轮转,来求得辞世的离别之乐。

    佛家终究是要给到人现世的行为指导,思想指导,即简单来说,一定要休六根,入灭后达到六根清静,无欲无求,或者少欲少求,多执善念,多行善行,多休福报,好人必有好报,多善必有好运。

    佛家因为对于万物之法定为无常,自然多变,只以因缘和合,因果外无诉,因此他不求外,只诉内。只求如何通过三体真境,消除因缘和合对生死的困惑,对生产生的苦,求得对生达成的安,对生达成的足知意,如何达到性空而入定。

    佛陀是又一位达到第三体修行的人,他领略了第四体的真义,知道第四体不灭与轮转,释放第三体至善至爱体,休法论经,以从第二体修为超脱,他的第三体界是至高的,他对人类心灵与智慧亦有着极大提升。

    但因为受到时代的影响,无论儒家,道家,佛家它们对于自然宇宙认知的维度都是没有极大的自然科学提供的宏大视角的宇宙观,和宇宙自然现象与变化之理,他们对宇宙与自然规律的概括是晦涩的,模糊的,一切服从界定人论,缺乏深度的生命观,宇宙观,物质观。这也客观导致,其诸法论的高玄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