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径源流深 » 第六十一声:最大修行场(一修)

第六十一声:最大修行场(一修)

    111总是在那里触犯到人性的边界!

    是我产生了执念!

    你想办法把它围起来!

    耳朵的周宇有声音。

    这里有一个故事假设,即上帝给了你一天时间,以及一个未知的任务,你欣然接受,当你打开盲盒,得知上帝的任务是让你与一头生病的野兽关在笼子里,并让你照顾它一天,但是这个所谓“一天”可能很短或者是很久,而这头野兽也受到上帝的旨意,即这头野兽并不会吃掉你,那么你得到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呢?

    那么你一定是惊慌失措的,内心忐忑的,你的内心跌入了地狱,因为你将面对的是它的面目狰狞,它的怒吼,震颤心扉,你也将会面对它的口水以及它刺鼻的气味。

    等到你适应过后,并且你也知道这只野兽并不会吃掉你,所以你作为高级的人类,智慧的化身,你会把所有的所谓道德,规则,秩序等级或者一切自己认为所谓的文明,开始施加于它。

    即你听到它的吼声觉得特别刺耳影响了你,你会回过头去对它咆哮。你想让它去笼子的另外一角,但是它并没有动,你就开始怒吼用鞭子挥舞于它。它心心念念的食物,你觉得它吃的太胖了,让它少吃一点,又激发了你和它的一阵怒吼。你觉得它的口臭,想用水冲洗,但是它只想远离你。你们之间相互咆哮,你发现无论如何都驯服不了它,因为野兽就是野兽,在你的眼里它只能是兽类,似乎从开始就这么认为,你们之间似乎最后剩下来的就是你对于它的彻底绝望,以及最后之间的怒吼与冲突,即你自己认为依旧活在作为一个“高等”人的世界里,而野兽终究在你眼里只能活在兽的世界里,即你对兽施加的行为,是你认为的,兽应当得到我们自己认为的它作为兽,而应该给予兽的感知与行为。即通过对兽类施加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也让兽知道了你并非是它“自己”,你只是它眼中的另一个“兽”。即我们是意识与行为的主动方也是意识与行为的应受方。

    当野兽对你咆哮的那一刻,你镜子里印刻的就是一只野兽,所以我们面对野兽可能先是意识能量的受应方,即兽就是兽,从而将这种人自我认知的“兽就是兽”的意识能量受应方再转化为行为施加方施加给兽。解释是我们心里认定的兽是兽,并通过“兽是兽”反馈给兽,同时兽也就会像一面镜子再反馈给我们。即我们的执念是对人与兽做了区分,做了高级与低级的区分,并以此执念。

    所以,人和兽之间的关系依旧是相互咆哮,相互鄙视,相互逃离,并且甚而想相互毁灭。

    于是上帝附身在了你的身上,你开始放下你的执念,你开始接受它的外表声音气味。你开始听到了它对你的怒吼声中充满了哀怨,不满意以及逃避。

    于是你开始停止怒吼,无论对方怎么吼,你开始看到它的倦意,在它休息中为它包扎伤口,遇到它想要的吃的我们不在拦截而是加倍的多给它来一点,你开始对它说话,并产生笑容,你开始慢慢接近它,抚摸它以及关爱它,你会发现这只野兽会慢慢的抬起头走近你的眼光,它不在怒吼宣誓,而是低头相拱,它会舔舐你,依偎你,因为在上帝的眼中它同样是一个孩子而已,它也曾有自己的母亲,也曾短暂得到过神圣的爱,只是转瞬即逝,而此刻你如同一道光一般在它的内心闪耀。

    我说这样的故事,是在于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执念,即每一段人生关系,一段时间所遇到的人就像在笼子里一样。即人性的弱点以及自己彼此矛盾的发生总认为自己站在的一方是对的,正确的,而对方是错的,并为此发生了矛盾和争吵,从而可能认为自己是“人”对方是“兽”,并以己观要求对方,最终以此执念,我们又彼此分开,逃离了一个笼子又走进了一个笼子,一直在找到自己所谓的相同的“人”或者相同的“兽”。

    其实,人兽本无区分,因为彼此的执念,我们都是对方眼里的“兽”,而没有真正的“人”,只是每个人愿意把自己当“人”的一面,犯了错误,把对方做“兽”。但是执念让我们在兽的眼里终究不是人。

    唯独真正能够放下自己,关心关爱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求,帮助对方的需求,亲近对方的需求,倾听它,顺从它,照顾它,即一个灵魂缺失的就是它需求的,唯独如此,神圣光界才能真正照耀彼此,才能真正从“兽”的世界走向“人”的世界或者神的世界。

    至此生最大执念的人,这是一场大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