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连篇:纸嫁衣 » 第五章 记忆深渊(3)

第五章 记忆深渊(3)

    终于,情绪在几天后爆发,烦杂的王娇彤发起了脾气,同时,她听到了有人在叫她,“你是竹灵吗?”难道是另一个自走三生路的痴情人,可竹灵是个什么鬼,王娇彤向声音的来源处看了去,只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孔子。

    “你……你……你……你可以看到我?”王娇彤十分的诧异,活人怎么可能看到魂魄?紧接着,孔子开口了,“之前是看不到你,不知道为什么,自我想开办学堂之后,就可以看到你了。我观察了你好几天,你好像对《周礼》很感兴趣,刚才看你的样子,是有什么地方不懂吗?”

    “你不怕,我会害你,毕竟我不是人。”

    孔子笑了笑,“怕,固然是怕的,所以前几天我一直不曾表露出知道你的存在。但是通过几天的相处,我知道,你是个好学的人。学问,虽分良莠好坏,学子,不可拒之门外。纵使你在我这得到想要的学识后,将我杀害,道已传,我已心满意足,也就不再怕了。”

    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吗?王娇彤的眼睛里掩饰不住的震惊,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聂莫黎的魕娘子时,自己的惊慌失措,泪流满面,她心里连连吃奇,果然,人与人的差别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

    王娇彤开始询问自己的疑惑,为何父子相隐,直在其中?于法。既有过错,便应受罚。父子相隐,便是包庇,罪上加罪。

    孔子回答:“尊重人性,保护人伦,此为仁。一切法理,皆出于人,情高于理,自不拘于理,若人人都认理忘情,世再无怜悯之心,人心相背,谓之末日。”

    听得一知半解的王娇彤,不再说话,一个人思考了起来,孔子选择继续研读典籍。在门下一个有贵族弟子的帮助下,鲁国国君资助孔子去洛邑,周王朝的首都深造。

    王娇彤也跟着马车的摇晃,踏上了这一段传奇之路。在洛邑,王娇彤亲眼目睹了后代人口口相传的孔子拜老子。可年老的老子,见识高过孔子甚多,年轻气盛的孔子第一次受到了压制性的驳斥,老子云淡风轻地几乎否定了孔子的一切,可表面唯唯诺诺的孔子,心理就像头倔驴,听不见老子的叫他放弃。

    在返回的路上,知道孔子以后悲惨遭遇,但不敢改变历史的王娇彤,终于狠下心来选择劝说孔子,“也许老子说得是对的,豁达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孔子笑了笑,“出世的智者,入世的痴者,我是注定后者了。”

    在鲁国又呆了几年,孔子不甘心自己只能是个教师,他想从政,他想颠覆这礼乐崩坏的社会,可鲁国公不认可他,于是他来到了齐国。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回答,打不动齐景公的功利之心。失魂落魄的他,走在凄凉的山路,耳边应景的传来了一段悲凉的韶乐。乐师看着眼前的这个奇怪的人,没有理会,弹完后回到了家,那里有他的羁绊。可孔子的羁绊又在哪里,王娇彤想了很久,没有答案。

    兜兜转转,孔子又回到了鲁国,看着国家越发混乱,政治斗争风起云涌的孔子非常痛心。可无能为力的他,什么也做不了,还险些晚节不保,被奸人强行绑上贼船。也许是老天都偏爱这个孤独的坚守者,奸人被除掉了,孔子在自己学生的推荐下,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定律条,教百姓,削三恒,卫国君,鲁国来到了路不拾遗,家不闭户的时代。王娇彤看在眼里,惊奇声不断,大同社会居然真的出现过。可前行者总是不被理解,因为孔子的过于超前,与当下的世界格格不入。孔子被排挤了,国君也装聋作哑。

    孔子知道,自己的梦想终究只能是梦想。读书人的傲气,让他没有等到别人来,他选择了自己离开,开始周游列国。王娇彤跟着孔子,看着这个不屈的背影,脑海出浮现出四个字:天下大同,

    这一游,就是十四年的春夏秋冬。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鲜血将历史染成红色,孔子将生命置之度外,向各国君王宣传自己的主张。卫国,陈国,楚国……绵长的道路上,是孔子的生命在燃烧,可结果不过是无数次的拒绝。生命的萤火摇曳,多少次的生死边缘,被追着流浪流浪,看不见曙光。

    王娇彤无数次的叫他算了吧,可孔子依旧坚持。

    当被围困在山坳,孔子最终还是迷茫了,他质问自己,自己做的真的是对的吗?他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学生子贡劝他改变,就像卖东西一样,人们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可君子之学,不在造福,而在迎合,孔子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当众人离开,孔子轻声的问王娇彤,“之前你一直叫我放弃,说我不会成功,说你是未来的人,那你以未来人的视角说,我错了吗?”

    错了吗?可如果为梦想而努力也算错的话,那什么是对呢?我又是对的吗?固执的走上三生路,前路无光,后路已毁,我错了吗?王娇彤没有言语,思绪一团乱麻。

    没有得出对错的答案,孔子笑了笑说,“看来未来也没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啊,罢了罢了,但凭本心,对错无悔吧。”

    孔子向众人大声宣布,“该回去了,家乡的孩子们还等着我去教了。”学生问:“不进行周游列国了。”孔子摆摆手,笑着说,“老了,游不动了……”声音越来越小,孔子眼眶里泛起了晶莹,声音哽咽。王娇彤感觉孔子突然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

    晚年的孔子枯萎了,他的一切都离他而去。妻子,儿子,器重的学子,都不在了。他变得孤僻了起来,把所有想要照顾他的人赶走,一个人孤零零的,寂静且忧伤。他就像个孩子一样,终日把玩着他那名叫“著书”的玩具。王娇彤叫他,他也没有理会,不知道是年老看不见魂魄了,还是孔子已将过往抛弃,不想再与她这从前的人交谈。

    书成了他唯一的慰籍,《诗》《书》《礼》《易》《春秋》……一笔一划之下,是他最后的倔强,他给予自己的想法以生命,让他们在书卷中永生,他相信,一定会有懂他的知己,一定会有美好世界到来的一天。这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那个站在桥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固执老头,永远的离开了,环抱着他的梦,前往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其乐融融,那里有仁义礼智……。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王娇彤,向着孔子的墓碑长久的凝望。圣人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心怀苍生吧。这一条寂寞的路,无数人叫他放弃,可荆棘花开的地方,是他的执念,用尽一生也要去寻找的东西。孔子死了,但他的道传了下去。

    王娇彤想着孔子临终说的话: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听天命。眼泪流了下来,这是由心生发的敬意,恭送圣人的最后一程。

    可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逝去而停留,曾子接过了孔子的旗帜,继续对抗这礼乐崩坏的时代。曾子将孔子的竹简妥善保存,放到了高阁上以便好生保管,王娇彤再也没有见到过阳光。自从孔子将她从森林中带来,就再也接受不到小动物记忆的王娇彤,脑海中再次时不时传来爬到竹简上的小动物带来的记忆。

    王娇彤累了,她的大脑感到很拥挤。最后,她选择了沉睡,静静等待最后的结局。没有风吹日晒,岁月的刀疤破碎竹简的寿命。灰尘四起,王娇彤再次来到一片黑暗中。

    不知哪里传来的声音,将王娇彤从沉睡中惊醒:

    天经地纬寰宇劫,黑白轮回往世殁。

    两仪三魂四无象,七魄八卦九转回。

    天元已失气数尽,阴阳生生路何方?

    记锁深渊星宿乱,决弈半子无人为。

    王娇彤刚睁开眼,奇怪的声音就消失了。在一片漆黑中,王娇彤呆呆地站立了许久,终于她鼓起勇气,开始慢慢地在黑暗中,摸索开来。突然,她的右手传来了一种又热又痒又痛的触感,王娇彤急忙把手收回,脑海中闪过一只毛毛虫的身影,只是一瞬,身影就又消失不见。

    察觉到这可能是线索的王娇彤,狠下心将手再次摸了上去,再痒也不松手。脑海里的画面具体的呈现了出现,是小丑(丽)的记忆。记忆看完,黑暗中出现了一点光,一个圆圈里的一个发光的毛毛虫。难道是要点亮所有的记忆,然后就可以出去吗?

    王娇彤继续摸索,兔子毛的柔顺,毒蛇皮的滑腻,刺猬刺的尖锐……让她的手掌冰火两重天。时间过了很久,在王娇彤摸到孔子的记忆后,她又摸到了自己的记忆,两下对比,王娇彤觉得自己很是失败。

    在所有的记忆圆圈都被点亮,一个兀然出现在王娇彤手中圆圈将所有的光吸收,王娇彤看着里面的记忆,是她继续走三生路,魂飞魄散的虚拟记忆,没等她有什么反应,圆圈消失了,一个圆圈又出现在王娇彤手中,照亮了周遭,。这次圆圈里是她没有走三生路,安然无恙在冥界生活的虚拟记忆。

    紧接着,圆圈又消失了,两扇门出现在了王娇彤面前,一扇通向未知,一扇通往放弃。长久的沉默,王娇彤推开其中一扇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