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地月编年史 » 第一章

第一章

    自从1969年开始,人类登上了月球,地球上的各个国家也都想着也要去月球上看看,月球上到底有什么?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登月,第一次火星车登月,第一次人类基地,第一次到达月球背面...

    2035年,中国国际空间号已经是一个达到了3000米的庞然大物。在上面,各个参与国人员在各个功能区域进行着科学实验,不断验证着宇宙理论,为着进一步探索宇宙找出方向。

    这些科研成果都是开源性的,所以只是短短几年,宇宙理论成果就已经超过了之前地球上所有国家,对宇宙的探索成果总和的几百倍。

    所以,中国国际空间站就不断扩大,成为一个人类在外太空之中的综合性基地。

    那么就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呢?如果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会不会更安全?更容易建设?更深入宇宙?

    有人想过,当然就有人做过,自从中国的探月月球车抵达到了月球背面之后,中国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但是...

    中国国际空间站内,已经完成首次登上空间站,并进行了7天适应的12位宇航员,今天将开始进行登月。

    这12位宇航员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是世界上意志力是最坚定的一批人。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批了,在地球的某处基地,还有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经过层层筛选,通过意志力测试,才来到这个基地。在这个基地里进行意志力强化与宇航员技能培训,只有最优秀的一小戳人,才能登上中国国际空间站,才能进而登陆月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登录上月球背面的人会做噩梦。登录正面的人最多只会出现头痛等现象。但是一旦去到月球的阴影区,那么人类就会产现幻觉,发生噩梦,性情大变,行为怪异。

    而一切的电子设备到达阴影区,就会受到干扰,失效。不管是有线控制还是无线控制只要达到某个程度,就失去控制与图像,就算用有线拉回来,机器里也不会存有任何的信息,但机器的功能却是正常。

    所以只能使用人类探索的办法,当然机器探索的办法也不是不用,只是要研究抗干扰的设备太慢,所以只能双管齐下。毕竟,使用人类进行探索,成果相对更加的斐然。

    因为,经过几十次的人类肉身进行探索,人类已经知道了阴影区里有着什么。也因为这样,地球各国也才提升到了宇宙级别的“行政村”。第一次意义上的统一了地球上对宇宙探索的意志。

    阴影区有什么?如此魔力,改变了一个星球的意志?阴影区里,有着一个巨型的环形山。无数代“意志者”经过如同珠峰攀登级别的生死考验后,终于有人登顶,登顶后又终于有人回来,回来后又从叙述中拼凑出了情景。其中心酸,白骨累累。

    阴影区里是一个宇宙飞船坟场,当人类掌握了这个坟场,是不是就代表着,人类就能掌握了探索宇宙的进一步能力,真正的冲出太阳系,冲出银河系?也能够探索人类的起源?

    所以,更优质的“意志者”得到了补充,无数为了人类冲出太阳系这一目标,真的是勇于献身,死而后已。

    此次,12位“意志者”的队长是德国人海因里希,曾经是一位钢铁厂高级工程师;副队长是日本人桥本杉,一名传承忍者。其他十位中国、瑞士、波兰、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人。

    今日这12位意志者将会去往阴影区探索。他们整装待发。首先他们会通过大型计算机计算好轨道、时间,然后使用最新型的牵引无人机,从国际空间站向着月球发射,就如同航母上的飞机牵引弹射那样进行助力,到达月球上空后乘员就行跳伞。这个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乘坐者控制,而且一旦有问题,空间站里还可以使用无线电对无人机进行调整,安全系数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次事故。

    至于回来,月球上有一个大型的无人值守基地,人员可以通过基地里的牵引无人机系统,乘坐牵引无人机弹射向空间站,这些牵引无人机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意志者”跳伞后,背部的背包两侧弹出一对机翼,用于滑翔,这样人类就不需要靠走的方式进行探索,而是利用滑翔的形式,进行低空低速进行探索。哪怕已经停止滑翔,只要能到达一个高处进行跳跃,然后背包后面会有一个喷射口进行喷射,又可以凭借这个动力模块进行滑翔,省时省力。

    背包里还有新型的固态压缩纯氧,比液态纯氧更加的耐用,废弃物还能储存起来进行喷射。

    一路飞过去,可以经常看到以前的“意志者”的“丰碑”,他们因为各种的原因,没有得到返回,永远的留在了月球的表面,成为了标志性的地标,他们不愿意被“回收”。他们要作为一个地标,为后辈指引方向,利用自身残余的空气、食物等资源,作为一个个补给站;他们要在这里,作为一个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看着时间流过,看着人类征服月球。

    初代的“意志者”装备还是不如最新型装备的,当时他们还得依靠月球车,不能通过天堑,耗时耗力。现在通过滑翔,到达阴影区边缘,也不过半天时间而已。

    在这里,新来的12位“意志者”毫不畏惧。海德里希拍了拍曾经的一位队长的肩膀,那时他也才刚进入“意志者”培训基地,认识了当时成绩最好的这位,几年后再见,已是这样的场景。

    他们将与这些先辈共同见证、征服这个巨大的环形山。

    他们通过临时携带的一个盒子,从里面掏出一个部件,然后走到一个装置前,按照要求,安装到合适的位置。

    这个装置是通过无数人,一次次地携带零部件过来,并且安装组成的。如果通过月球车送过来,损耗太大,有一些部件,甚至是举全球之力也才造出一颗,再想复制,得耗时耗力。

    当然,一些非常笨重的装甲,就只能靠月球车拉过来了,毕竟无人机也不是万能的。

    当海德里希将他手里的部件,作为最后一块部件,插入机器里,合上盖子,按动自检开关。

    机器开始自检,通过几公里外的太阳能矩阵,提供的强大电力,机器表现出强大的抗干扰力,并没有宕机。机器中央的一块75寸的可触摸显示屏亮了起来,并且出现了中国国际空间站里的画面,里面是此次任务的总指挥,外勤处的总长。12位宇航员的通讯设备也得到了强化,与空间站的通话也无比清晰,不再是杂音。

    “第136小队队长海德里希向空间站汇报,地球历2035年6月23日11时52分,第136小队达到阴影区外围目的地,应到12人,实到12人,无伤亡,无事件。完成既定任务1:组装通讯站。通信良好,下面请求进行任务2:安装摄像头。完毕。”

    “海德里希队长,我是此次行动的指挥官,将负责协调此次任务,现在同意你们进行任务2:安装摄像头。完毕”

    “收到。”海德里希敬了个礼。转过头看向副队长桥本杉,桥本杉从其他队员手里接过一个盒子。

    这个盒子里装了一个有线摄像头和一个无线摄像头。

    当然,现在每一位队员的头上都是有一个无线摄像头的,现在信号得到了加强,他们这些摄像头的画面就能够实时的投放在空间站的屏幕里。

    盒子被挂钩挂在了腰带上。桥本杉手拿着两把冰镐,借助着背包的喷射,左右开工,利用冰镐在山体上借力,像只猿猴一般,不断的攀爬向上,接近两分钟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环形山的顶上。

    虽然有着背包喷射助力,但是两分钟的高强度体力运动,感觉还是很累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任务人员要从运动员/忍者中选出,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要一次成功,另一位小队成员是一名运动员,是一名替补。

    桥本杉爬上山顶,趴着向前匍匐了两步,清晰的看到了环形山内的情况,同时,他头顶的摄像头也把画面传回了空间站之中。

    虽然画面里带有大量雪花,但是还是将环形山里的情况第一次展现在了人类的面前。

    环形山里不高,深100多米。但是相对于里面的几十米的外星宇宙飞船飞船,那就不太高了,几十,甚至可能有上百艘飞船,堆叠在一起,都是头朝下的往下撞的,好像就是故意撞上去的。

    之前先撞的就会被后面的撞个粉碎,零件散落在周边,所以显得这个环形山里的坑不是很深,但是实际相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很深的。

    桥本杉将盒子取下,将盒子拆解开,就是两个带着基座的摄像头,使用AB胶水,将基座粘贴在山壁上,并调好角度,人类就可以在空间站里观察环形山内的情况。

    那里真的有外星宇宙飞船!人们震撼了,互相拥抱打气。虽然人类都知道那里有外星宇宙飞船,但也只是听说,也没有亲眼见过,现在这个画面正在慢慢的向世界传播。

    桥本杉转过身,将还剩下的一块盒子材料贴在了环形山外侧的山壁上。这块颜色是红色的,并且材料还是一块强汝磁。

    山下的一名队员,前身是一名奥运射击冠军,利用一把特制的气枪,将一块缠着钛合金丝的铁片射向山顶,在钛合金丝将尽时,刚好被汝磁铁吸引过去。

    桥本杉拉动钛合金丝,将一根光纤拉上了山顶,接到了有线摄像头上。至此,两个摄像头安装完成。也正式结束了任务2:安装摄像头。

    桥本杉向旁边挪了挪,又用钛合金丝拉上来一条直径一厘米粗的钛合金丝编织的绳索,然后固定在环形山上,方便下一次的攀登。然后才慢慢地观察起环形山内的情况来。

    结果看了半天,一片死寂。

    好半天才好像回想起了什么,马上道:“空间站,第136小队副队长桥本杉报告,任务2:安装摄像头已完成。完毕。”

    “空间站收到,摄像头清晰有效,请立即撤回,不要打扰到环形山内的生物。”

    “收到。”

    桥本杉利用锁扣和钛合金绳,下滑到了山下。并对背包的资源进行更换,把换下的物资包进行封存。然后和队员一起乘坐弹射无人机回到了空间站。哪怕是号称“意志者”,也是不敢在月球上进行睡眠的。

    摄像头在线观察了一个月,但是环形山里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

    当然,也不可能这样闲着。地球上不停地向着月球运送两架电梯。叫太空电梯呢,还是叫月球电梯争论很严重。

    两架电梯的搭建材料,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运到了环形山的山脚下。然后由第137小队的人员进行组装。

    第137小队有30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共同点是都在“意志者”基地经过培训,而且成绩都是靠前的人员。然后他们对于安装设备更加的拿手。

    安装过程也如塔吊那样,一层一层的往上装。安装很快很顺利,接上太阳能系统,能量很充足。8个7000瓦的无刷电机,加上滑轮组,很轻易的就能够承载十几吨的货物进行升降。

    这是在环形山外的电梯,环形山内也有一架电梯,跟这台一样的大小,都是3X4平方的空间,露天开放式的轿厢,很像是煤井里的工程电梯。但是外围两侧的加固框架达到了惊人的十米,这样就保证了即使没有山体,两个电梯支架也能够独立支撑两个轿厢的运行。而电梯的前面是空的,方便大型月球车靠近装载货物。甚至到达环形山里面。

    安装完毕后,两个电梯还上下的升降了好几次,系统检测完全没问题。第137小队撤回。然后第136小队继续开始进行任务。

    到目前为止,第136小队是第一支没有出现伤亡和事故的小队,然后第137小队也没有出现,在很多人看来,第136小队带来了好运。所以在经过连续30天的体检后,他们是非常适合执行任务的人选。

    再一次的,他们轻车熟路的进行弹射,滑翔飞行,比第一次更快的来到了环形山脚下。

    设备就是带了一些武器,还有两只机械狗运载氧炔气瓶。还有每人带了一瓶大概1L的强酸液体。

    从电梯上下来,桥本杉就作为斥候,一马当先的出发,他的武器是一柄有年份的武士刀,还有几枚忍者镖,其他人多为枪械,海德里希携带的是手枪。毕竟他不主要负责战斗。

    在上空,还有一台加强型的无人机,下电梯的时候还是能用的,但是一靠近中心地带,马上的就无故坠机,一头撞向了那些巨大的宇宙飞船。至此又回到了没有上帝视觉的境地。

    有人问为什么不在月球放几颗卫星。放了,不是看不到阴影区,就是坠向阴影区,白放。在坠机不久,小队的通讯设备也瘫痪了。

    好在小队的人员都培训有摩尔密码,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等进行沟通,还有战术手语、旗语。

    海德里希捡起一块一根手指粗细的金属,反复的观察,并且打开随身携带的玻璃瓶,那里面是1L装的特殊强酸。金属丢进去的时候冒着泡泡,几秒后化为了一些浑浊的物体。如果是普通的钢铁下去,1秒都坚持不到。

    海德里希用圆珠笔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然后将那一夜纸覆盖在左臂的显示屏上,扫描完成后,通过激光照射向电梯井方向,进行单向数据传输。

    一路来到那些倒栽葱的飞船脚下,队内的中国队员罗文东用中文飙了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队内的短距离通讯还是木有问题的,而绝大多数队员也都会几句简单的中文,但是这个字全懂,连起来全不懂,于是人人都看向了他。

    “啊,呵呵,只是一首古代的诗句,就是描述现在这个情景的。”

    “你们古代就有人这样的观察过宇宙飞船?是在哪里?”

    “啊这...我回去再跟你说。”解释不清啊。

    ...

    海德里希伸出手,指着一艘相对比较完好的飞船说道:“那一艘飞船比较完好,我们就去那一艘。”

    一行人迅速的向那艘飞船靠拢,到了飞船的头部,也没有发现有玻璃窗之类的,直接就上氧炔切割,作用不大,就算用完,也切割不了多少厘米。

    于是就有队员将带来的强酸瓶子进行一个简单的组装,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滴瓶,找了一个面朝上的地方,一滴一滴的往飞船表面上滴,通过强酸的流动就成了一条凹痕的直线。然后另外两人加入了进来,使用强酸腐蚀的方法,融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洞,顺利的进入了飞船的内部。

    通过内部的高度来看,飞船的主人身高应该比人类略高,平均达到了2米出头这样。

    飞船分为了好几层,小队的决议是分头行动,两人一组,正好的每个小组探险一层,以24小时倒计时为限,到了时间一定要撤回空间站,坚决不能在这里睡觉甚至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