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山河锦衣行 » 新帝 (下)

新帝 (下)

    刚刚五月,南京现在的天气,说不上热,也谈不上凉,是那种刚刚好的温度。

    马士英喜欢这种天气,真的很舒服,他现在的心情是格外的好,因为他亲自立起来的皇帝马上就要登基了。

    史可法一众人阻碍了这么久,但日子终究是一天一天走的,不可能让大明一直只有一个代理皇帝。

    现在就他跟在新皇帝的身边,为登基做着准备,现在自己好不威风。

    一众侍卫,文武百官,就跟着自己的屁股后面,自己则与史可法跟在朱由崧的后面。

    今日他们准备去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这位还未上位的新皇帝那可是满面春风,只因自己的登基就是个时间的问题。

    一众人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先后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

    孝陵前,文武百官皆跪在地上,朱由崧更是戏精上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着,向朱元璋哭诉着。

    “太祖在上,子孙无能,丢了大好河山。”

    朱由崧这一嗓子下去,文武百官齐刷刷的跪了下去,但毕竟是在人朱家的坟前,自然不好大声,一个个都掩面而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是各怀鬼胎。

    马士英倒是个不要脸面的人,朱由崧一阵哭喊,漂亮话说干净了,祭拜完毕了。

    他这才跟着朱由崧屁股后面,又是痛骂李自成张献忠,又是为吊死树上的朱由检打抱不平,又是忠君爱国,又是岳武穆,若不是人多,他只能能演一场。

    但这一下的的确确把朱由崧给镇到了,他这下不光信任马士英,更是把他当做了忠君爱国的大忠臣。

    朱由崧也算有点脑子,赶忙上前扶起了马士英。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将军大人为我大明鞠躬尽瘁,乃是忠良死节之臣啊,大明有您这等人,复国有望啊!”

    马士英就坡下驴,哭的更厉害了,他要再上一把火。

    “苍天有眼,赐我大明如此明君,何愁复国无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士英这一嗓子嚎下去,朱由崧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阶下群臣中有几人连忙俯身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带头就好,怪罪也怪罪不到自己头上,支持朱由崧,不支持朱由崧的都叫嚷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滑稽”的场面,史可法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叹了口气,朝着朱元璋的陵墓深深叩了一首。

    有心无力,史可法只觉得肩膀好重好重。

    朱由崧的帝位基本确立下来后,南京的内守备府便成了他的行宫。

    因为不是正常的即位,总得给天下人个理由吧,拜谒完孝陵后,在马士英一众人的带领下,群臣至行宫劝进。

    朱由崧则按照事先马士英等人给的剧本顺着群臣的劝进说了下去。

    “今太子,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惠王、桂王均为我的叔叔,应择贤迎立。”

    群臣都心知肚明,便再三劝进,一番推脱之下,终是确定下来,暂且由朱由崧监国代政,马士英,史可法等人辅政。

    登基大典择日举行。

    宫里的事情刚刚落下,民间便有人传出去说,朱由崧是个体恤爱民,尊长尊幼,反正就是各种各样的好名声全部给套在了头上。

    这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南边小明廷看似一片安和之下有的却是滑稽可笑的戏份,反观大明的前都城,此刻却是另一番景象。

    清军数日以来势如破竹,李自成都已经跑了,他残存的余部又掀得起来什么大的风浪。

    北方的残兵已经剿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干正事了。

    吴三桂跟着这只浩浩荡荡的队伍,穿着一身明制式甲的他在其中显得格外的扎眼。

    吴三桂眼睛红肿着,父亲的尸体不久前被发现吊在了一棵树上,现在每每想到他的心里还是会有一阵的苦楚。

    多尔衮带就在他前面,他的身后是一群华贵,而华贵身后被士兵簇拥的马车上坐着的据说是六岁小皇帝的生母。

    只是此刻,没有什么权贵去与这位太后搭话。

    相反,这位正值壮年,且刚刚为大清入关做出大贡献的摄政王多尔衮,此刻才是正中心,他更有吸引力一些。

    至于那位六岁的小皇帝,此刻还远在盛京,对于前方的事情一无所知。

    多尔衮想要做什么,吴三桂不敢想,北京城近在咫尺,大军握在手中,多尔衮却不急着告知那位小皇帝前方的消息。

    最坏的打算是什么?多尔衮要自立为帝,将小皇帝顶下去?

    吴三桂不敢想,很早之前这种传闻便已经传开了,对于清廷内部,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多尔衮更适合做皇帝。

    比较多尔衮,不论是才学还是能力,比起那位连骑马弯弓都做不到的小皇帝要强上太多太多。

    吴三桂正发着愣,前面拐出来了一名士兵,朝着他过来了。

    “平西王,摄政王有请。”

    平西王,呵呵,古时拜将封王是无上的荣耀,只是现在这会,吴三桂听着这三称号,只觉得如坐针毡。

    吴三桂骑着马赶了上去,避过一众贵族大臣的目光,来到了多尔衮跟前。

    多尔衮与吴三桂呈一前一后的位置在队伍中间前进。

    多尔衮手指南面,“平西王,北京城快到了吧?”

    吴三桂怔了一下,笑了笑,“到了,快到了。”

    “那北京城长什么样子啊?比起盛京又如何?”

    吴三桂去过盛京,满人多年以来的治理下,盛京已经初具规模了,但比起北京城还是相差甚远,自然是北京城要宏大。

    吴三桂干笑两声,“二都相差无几,一个是大明的明珠,另一个是大清的明珠,如今明已经是残局,就算是北京城再宏大,现在也是大清的领域。”

    多尔衮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没有说什么,摆了摆手让吴三桂下去了。

    吴三桂骑马逆行,与洪承畴相背而过。

    浑浑噩噩着,抬头间,高大的城墙已经到了面前。